口风琴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0-09-27方玲玲刘双宁
方玲玲 刘双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作为音乐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足、普及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升中小学课堂器乐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乐器演奏能力,笔者立足音乐课堂,对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索。经过比较,笔者发现口风琴作为器乐教学的入门乐器有着直观、易操作等方面的优势。
一、融合资源,编制演奏曲目
演奏什么?这是摆在器乐教学面前的首要问题。演奏曲目要符合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其次,符合初学者学习的规律;再次,曲目之间有循序渐进的递进关系。基于此,笔者从器乐的练习曲、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音乐教材中的作品等进行取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编制了一套《口风琴教材》。教材里的曲目,易学易唱,也易于演奏,学生都非常喜欢。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其中的曲目。之后,再通过独奏、重奏、齐奏等方式不断巩固复习,学生都能熟练演奏出来。
二、模块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课的课时是有相关规定的,随意增加不太现实。若要在课外活动中开设器乐课程,由于学生有选择的自由,教师无法做到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学。因此,在已有的音乐课时内开展器乐教学是较为合理的安排。模块化的学习安排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口风琴演奏的技能。
为了帮助学生打牢器乐学习基础,笔者尝试了口风琴模块化教学。每学期在前、中、末期共安排3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安排3个课时进行技术要领的集中指导学习。例如,在口风琴学习的第一个模块中,笔者安排的是口风琴入门基础课程“认识口风琴”,具体包括乐器简介、发声技巧、呼吸与手的配合、基础手位等。此外,在平时的随堂教学中,笔者将歌唱课和欣赏课有机融合,达到新课教学与器乐练习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制定量规,为教学提供保障
器乐教学的良性发展,是器乐教学长期开展的关键;学生持之以恒的学、教师坚持不懈的教,是提升器乐教学效果的关键。有效的评价手段是保证上述条件的关键。器乐教学的量规是具有真实性的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器乐学习表现进行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重要桥梁。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为目标,笔者在口风琴教学之初,就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预测,拟定初步的量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对量规进行适当调整。在实践中,笔者对器乐教学制定了两套量规:一是以模块为单位的学习量规,二是以学期为单位的教学量规。事实证明,量规的制定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借助渠道,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器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较为强烈,但这种“新鲜感”带来的兴趣并不能维持很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成了音乐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教师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爱表现和学得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例如:利用班级展示环节,给学生搭建展示舞台,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展示成果,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借助校级展示活动机会,如以六一、元旦等节日为契机,组织排练器乐演奏节目,让学生面向全体师生展示风采。学生在大大小小的平台中展示时获得的鼓励和赞赏都将化为继续学习的強大动力,这样能让器乐教学保持永久的魅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课程愈来愈被重视,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探究得到了广泛聚焦,器乐教学的有关研究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作为一线音乐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立足课堂、不断实践、积极总结,竭力提高器乐课堂的品质,发挥器乐教学的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