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段学生统计知识的教学
2020-09-27黄丽
黄丽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来自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的各种数据信息,这使得统计技能成为当今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低学段(小学1~3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培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统计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层次的统计要求把握不准确,对每一层次的重点区分不明显,导致教学时太浮于表面或太过于深挖,没有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忽视了学生对统计过程的体验。有些教师在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时候,常常只重视数据的直观表象,仅对肉眼看到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数据解读能力。另外,很多教师对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仅限于课堂,没有将统计数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领悟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不能体会到统计的实际意义。
二、低学段学生统计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不同年级的重点内容
对低学段的统计知识,教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一年级下册出现的统计知识,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得出分类计数的结果,并能用非正式的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一层次的统计表是非正式的,表头并不完整,教师要把握好度。第二层次为二年级下册出现的统计知识,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制作正式的单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第三层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体会其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重视学生对统计过程的体验
教师在教授统计知识时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但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侧重。第一层次的重点是用分类的方法去收集和整理数据。第二层次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用调查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如,在班级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时,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在收集数据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收集,收集之后如何验证数据的正确性也要让学生自己讨论。第三层次的重点是要重视单式统计表合并的过程。考虑到应让学生经历合并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袋,采用剪切、粘贴等方法,体验统计表合并的过程。第三层次还要重视复式统计表表头的制作。复式统计表的难点在于表头的制作,这里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将单式统计表合并好以后,还要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复式统计表,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一共统计了几部分的内容?这几部分内容要在一张统计表中一眼看出来,还要进行怎样的修改?表格名称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通过追问和质疑,学生经历了表头制作难点的突破过程。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据解读能力
在复式统计表制作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看统计表,以及如何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里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可呼应表格合并前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回答合并表格带来的便利之处;第二层次可让学生根据制成的复式统计表,和同桌讨论课本中的问题,进一步对复式统计表进行解读。在解读时,教师应继续追问学生,为学生掌握统计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透过数据,解读数据背后的信息,体会统计数据的随机性。统计数据的随机性应该让学生从低学段起慢慢体会。例如,在第二层次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統计某个路口10分钟通过的各类交通工具的数量,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分工。在统计活动中,学生能够领悟到一个路口通过的交通工具是随机的,学生明白只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推断下一个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可能性最大,从而进一步领悟到统计数据的随机性及不确定性。(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