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励志教育策略
2020-09-27贾敏
贾敏
学生要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除了掌握丰富的知识外,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有理想、有抱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励志教育非常必要。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将知识的传授与励志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小学生调适压力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且这些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就容易表现出消极的状态,比如自信心不足、学习缺乏目的性等。励志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勤奋努力地学习。
第二,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树立。小学生区分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吸引,从而对学习产生懈怠情绪。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电脑游戏,使一部分学生迷恋其中,变得不爱学习,这将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小学生普遍受到家庭溺爱的影响。如今小学生课程多,作业任务较重,经常出现家长给孩子写作业的情况。有些家长时常以钱或礼物吸引孩子好好学习,导致孩子认为做作业是用来换取礼物的一种手段,倘若外力消失,他们便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家长溺爱孩子的错误行为将造成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后果。
二、励志教育的策略
(一)重视励志教育的作用
语文教师是励志教育的主导者,是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关键角色。因此,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励志教育的重要价值,同时要在教学设计及目标设定中做到高度细化。开展励志教育不能仅浮于表面,要深层次地了解与探索具体方法。在深入了解与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励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完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教育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励志教育。教师可以先从规范他们的行为开始,积极组织励志文化的主题学习活动。比如,宣传社会上一些先进事迹,开展与励志文化教育有关的演讲,开展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手抄报评比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从而更加理解励志的意义。此外,学校应以励志教育为重点,为语文教师与学生创造条件,让励志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利用文本进行励志教育
在对小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励志精神的语文文本或课题,从正面对学生的品质进行教育。例如,在教授《锄禾》一课时,教师可以重点描述农民伯伯如何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稻米,如何在田间挥洒汗水,从而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有浪费粮食的行为。通过文本,教师向学生展示積极的行为案例,在分析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最后,学生能够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将这种勤劳奋斗的品质和行为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励志人物及故事,都是教师进行励志教育的良好素材,这些素材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还可以燃起他们努力学习的斗志,让学生对未来产生美好憧憬。
(三)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
不同学生具备的品质是不相同的,也是很难改变的,但后天的环境对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时,创设积极的语文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语文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时善于运用赏识及鼓励性的语言,带给学生正面的影响。例如,学生沮丧时,多给予学生鼓励,此时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注重引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要求学生学习好的行为,避免出现不好的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教会学生正确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智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励志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励志教育大多都是形式上的,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要让学生从小培养坚定的意志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励志教育非常必要。(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国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