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公司治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20-09-27都炳强

经济视野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理人所有权股东

文| 都炳强

引言

目前,公司治理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公司治理的研究与实践逐步趋同。但受不同国情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治理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伴随着1932年由贝利(Adolf Augustus Berle,1895-197l)、米恩斯(GardinerMeans,1896-1988)出版的《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的发行,公司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密切关注,该书指出:“在对美国的200家大型公司调查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公司由未持有公司股权的经理人员在打理与控制”,现代公司的“所有与经营的分离”问题由此产生。由于两权分离的普遍化,西方学术界也迎来了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大讨论。我国自1978年12月18日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权利,在实施进程中出现了企业领导人侵占国有资产,在职职务消费不断增长,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等负面现象侵犯了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20世纪末,中国开始掀起了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比西方国家足足晚了60年。

所谓公司治理,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研究企业权力安排的一门科学。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权的层次,研究企业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的授权及其履职行为进行监管的一门科学。

从经济学的角度,企业可以分为两权,即所有权和经营权,二权是分离的。针对企业管理(Corporate Management)是建立在企业“经营权”层面的一门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所有权人对经营权人的授权问题,经营权人在授权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经营手段实现所有权人要求的经营目标。针对于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问题则是建立在企业“所有权”层面的一门科学,研究的如何科学向职业经理人授权与监督的问题。

公司治理不仅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且还要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权益。所以,关于公司治理的核心目的是如何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是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路径。从公司治理科学性的角度看,需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同时需要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来发挥外部协调机制。例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和社会公众监督等。

公司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理机制,二是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包含用人机制、监督与激励机制,其中用人机制包含董事长、外部独立董事、总经理人选等。治理结构有股权出资与权益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团队等。治理机制与治理结构决定了治理效率的高低。

从我国公司规模的角度,可以将我们的公司分为国有大型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下面就这两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走势做以下阐述。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我国企业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历经了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最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按照我们公司法的规定,由法定人数以上的投资者(或股东)出资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口号,我国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间环节,其中重点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从现状来看,全面实现了公司制的改革,可是从实质上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从我国研究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者的腐败;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所有权与控股权相分离,但所有者不明确。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有百年历史,其解决难度较大,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将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两者视角目标不一致,致使公司利益最大化实现难度加大。全球各国公司普遍关注的问题,所有权与控股权的分离,在我国仍然突出。从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看,职业经理人的薪酬一涨再涨,虽然导致很多中小股东的不满,但是丝毫没有回落的势头。原因是公司的控制权与管理权由经理人控制,不少经理人会为自己谋取私利而侵害到公司和股东利益。因此,股东不得不提高他们的薪酬。大家可能会想到,股东为什么不通过股东大会表决的方式罢免他们,或者通过抛售股票的方式压低股价逼迫他们退位。经理人为了完成股东的目标,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联同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欺骗股东和广大股民。如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安然(Enron)公司破产案,参与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国的郑百文、琼民源的破产案等足以说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当然也存在很多股份制公司的经理人持有大量公司的股票并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使经理人的目标与所有权人的目标保持一致,以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例如克洛菲克、卡耐基、摩根都是非常好的典范。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问题更加严重: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国有或国有控制,国家或地方国资委是大股东,不会亲自主持日常经营工作(即所有权人缺位),也不像个人股东或家族股东那样关心自身利益。所以就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会计信息造假等比较严重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以权谋私侵害所有权人利益也就不难解释了。例如破产倒闭的ST郑百文公司,在倒闭时外债几亿,但其老总却拥有豪宅、名车。又如中信保的唐若昕,违规担保给国家造成2亿元损失。因此解决好所有权人缺位是国有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务。

2.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督监控机制不健全,在我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WTO放权让利改革,导致使较为普遍的国有资本与资产授权经营、股东会和监事会未发挥应有的效果,经理人控制着企业。并且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上市公司采取单层董事会制度,即监事会有监督权而无实质控制权和决策权,更没有对董事和经理人的任免权,因此,监事会的职权非常有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监事会由股东大会和职工代表选举产生,但是监事会中关于职工监事人数由公司章程分配,公司章程由股东大会制定,这样导致能派几名监事进入到监事会最终是由股东决定;二是《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治理结构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相对重视董事会的职权而忽视监事会的监督地位,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规定也相对简单。在以上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要么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任,要么内部董事比例过高,导致董事会独立性缺失。无法很好的控制市场秩序,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3.股权配置不合理,侵害中小股东的权益较严重。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正如民间谚语“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我国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我国中小股东大多数为小股民,投资机构和投资工具欠发达。从近几年的财经时事也不难发现,证监会有意在整治“铁公鸡”等上市公司不分红的事项。中小股市很大的心理缺陷为投机目的太强,在广大散民得不到分红的情况下,会通过会及时抛售股票来赚取差价盈利。导致我国股市发展欠健康,呈现畸形。我国公司治理方面的法治环境也不够健全,使得公司股权结构及治理阻力较大。例如,经理人职权的法定化导致经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或者董事会之上,甚至决定相关董事和公司的命运。董事长可兼总经理的法律制度,使得董事长及董事会的权力、公司总经理及经营团队的权力集于法定代表人。这种机制为个人独裁,独断专行、损害股东权益开了方便之门。

4.对经理人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不足。我国在公司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在激励方面不足,董事和监事持股比例明显偏低,很多董事不持有公司股份,与公司利益不直接挂钩,很难保证决策能够考虑到公司利益。二是经理人激励达不到其心理预期。国有上市公司仍有较大部分企业由国家掌握管理人员等级标准和薪酬标准,这种机制很难恰当评估管理人员的贡献。因此很容易出现消极怠工、舞弊的现象。随着全球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世界范围的公司治理结构正在逐步趋同。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近处的稻草依然微黄,在风中摇曳着。天色渐暗。这个村庄、这样的情境百多年来日复一日,似乎已经在这里等待我们很久。而我们来到这里的这一刻,却只是一闪即逝的瞬间。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有些兴奋,有些赞叹,有些感慨,也有些怆然。村里人不多,暮色下格外的宁静安详。

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1.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倾向于英美股东模式,并且大部分国家采用该种模式,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制度改变的可能性较低。因此,职业经理人市场将会越来越完善,公司的并购市场和证券市场将形成相应的外部制约体系。

2.现代股份公司的产权主体向多元化的国际趋同。我国已经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因此,在构筑多元化的公司股权结构方面,国有股份呈现出不断下调的趋势。机构投资者加快发展,如养老基金等,持股比例不断上涨。个人持股的限制逐步被放宽。中小股东的利益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3.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制衡将得到不断完善,董事会的有效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这反方面的法律也会得到相应的完善,股东的利益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重视。

4.内、部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董事兼任总经理,强化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在公司的监督作用。公司外部监督的作用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商品市场。公司的控制权市场将成为防范经理人损害股东利益最有效的外部监控机制,在充分竞争的商品市场将对企业经营业绩给予较为公正的评价,也将给经理人带来外部压力。除此之外,银行在公司治理中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当今银行已成为名副其实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银行可以将债权转为股权,持有上市企业股份,这也是当前的世界各国的公司法人治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股票流通市场,国家股和法人股应该进入二级流通领域,可以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更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5.经理人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物质层面,激励有年薪制或配置期权,配置期权将所有者的收益与公司未来股票的价格紧密相联,具有长期的激励机制。配置期权在我国已越来越流行。在精神层面,经理人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有权人激发他们对业绩的突出表现,树立并增强经理人对社会贡献的价值观以实现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规范经理人市场,形成长期有效的经理人环境和机制至关重要。

6.履行社会责任。国家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单位,肩负为国有股东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职责,同时也肩负对利益相关者贡献的职责,如当地居民就业、债权人、政府等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突出。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处境相对艰难。资金链断裂导致部分企业倒闭,小业主“跑路”现象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二是劳动力成本提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三是投机心切,部分中小企业主脱离实体产业,投资金融等领域,因缺乏积累和经验出现大概率损失。究其原因,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组织形式大多采用个人独资或合伙制的方式。中小企业的典型特征为: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有家族成员控制、企业主要经理人员也是有家族成员担任、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三个方面。

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为家族式民营公司。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式管理成为发展障碍。所有权人、经理人和家族成员三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职责和利益,但在家族式的企业内,这三种角色相互交叉,经常出现内部对抗,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冲突。这种在角色上的交叉冲突是导致家族式企业内部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导入期和成长前期,这种血缘关系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较为融洽,契约成本相对较低。但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和壮大,就会出现企业发展关系和血缘关系之间的对抗。因此,必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制度就需要在这个时期进行有效的建立。

2.创业期家族资本、经营管理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制约问题。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吸收社会资本方面出现一定劣势,创业初期的资金大多来自创始人等创业者本身,基本靠家族或亲戚集资,另外一部分是银行借款。企业不断发展对大量资金的需求,往往需要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形式,只依靠创始人或家族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因家族成员在先进的管理思想、工具和方法方面相对缺乏和落后将造成企业人力资本、协同效率、生产经营的相对落后问题,会有抑制企业发展的速度。

3.董事会及经理层权责不清,独立性堪忧。一方面董事长与总经理通常由一人担任;另一方面经理层在董事会中占有较大比重,出现内部董事占据优势的情形。这将导致董事会监督的功能受到限制。给公司经理人和会计师事务所串通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相关国家政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剂。通过发达国家的家族制中小企业演进的过程证明,家族制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并不完全是私营企业唯一的治理模式,家族制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公众化的发展方向。其次,中小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决策机构以减轻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有权问题应在董事会上讨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问题应放在总经理办公会议解决;其他家庭内部问题,放在家庭会议上以强化整体监督与制约力度,科学推动企业发展。最后,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干预的投资者的不理性所造成。明确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将有利于资本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结语

以上笔者重点阐述了国有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还有其他公司的治理问题就不再详细阐述。总而言之,公司治理问题在当前及未来会越来越重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健康持续发展对国家和社会至关重要,相信我国公司治理将会越来越完善,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将会逐步被抑制和解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经理人所有权股东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所有权概念有体性之超越及其体系效应——以析评Ginossar所有权理论为视角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所有权保留制度初探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