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摊经济向左or向右

2020-09-27葛雪刚茹云开

经济视野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济

文/ 葛雪刚 茹云开

媒体报刊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地摊经济的讨论;微信好友之间,诸如《城市地摊财富秘籍》、《如何摆地摊赚钱》之类的文档竞相传阅;曾经追着摊贩满街跑的城管,现在热烈盼望着摊贩们“重出江湖”了;就连五菱宏光、广百股份、小商品城、银都股份等一系列“地摊经济”概念股都一路飘红,集体大涨……

随着地摊经济越来越火,众多的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场,包括阿里、京东、苏宁、微信、美团等在内的众多企业公布了对地摊经济的扶持政策与措施。许多人也早已摩拳擦掌,趁着热度要大干一番,各个与地摊有无关联的行业都借着“地摊热”来炒一番热度,平面设计的教你如何在众多摊位脱颖而出,卖灯具的告诉你如何便利照明,汽车厂商神车助威,让你卖货无忧。

6月3日,五菱汽车股价大涨、腾讯总监摆摊招聘、“全员”计划摆摊、互联网人如何转型地摊,从股市到朋友圈瞬间被地摊占领,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的19只地摊经济概念股中,迪马股份、华斯股份、小商品城、海宁皮城等9个上市公司6月3日都处于涨停状态。

从李克强总理点赞成都的“地摊经济”之后,中央文明办也顺势而为,明确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些都释放出发展“地摊经济”的积极信号。

在我国,地摊经济不是新生事物,自古有之。地摊经济几乎贯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商业更迭,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从经营形式上看,其“三低”特质使之具备了一些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虽然小摊贩们在大多数时间里的社会地位都颇为低下,但他们却是货物流通乃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亦是社会繁荣的直接体现。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专门做小买卖赚钱的群体,《周礼·地官·司市》中讲到的“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便是关于摊贩较早的记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卖炭翁》中脍炙人口的名句“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也是对地摊经济的真实描述。到了宋朝,由于商业活动的增加与政策上的放宽,城镇和乡村集市均可随处摆摊开店,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官府不但不予干涉,反而明令保护。乾德三年,宋太祖就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小贩们的热情因此被大大激发,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生动地描绘出各种各样摊贩的形象,无论桥头、城墙边还是街道旁,无论剃头的、卖甘蔗的、卖菜的还是叫卖各种小吃的,应有尽有,店铺夜市不可细数,经济的发达、城市的魅力与当地的生活气息统统尽收眼底。

到了当代中国,地摊经济同样遍布于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就讲述了主人公如何通过“鸡毛换糖”这一流动贩卖方式改变命运的故事——这亦是一部大时代的缩影,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有成千上万的家庭都是像剧中的主人公那样,通过卖茶叶蛋、大碗茶、修理物件等方式来完成财富的最原始积累,并逐渐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直至2008年开始,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热潮,很多地方都把“城市形象”视为一项重要的KPI,而最接地气的地摊经济反而开始变得“不入流”,最终难逃被禁止和驱赶的命运。那时候的小摊贩们,一面小心翼翼地经营着生意,一面还要时刻紧盯着城管的动向,做好与城管“斗智斗勇”的准备。在民众眼里,小摊贩与城管之间,从“猫捉老鼠”到暴力对抗的一幕幕市井短剧已是习以为常,可到最后,随着“地摊经济”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城市的确变整洁了,城市里的烟火气和生活味儿却淡了许多。

疫情冲击之下,经济的复苏,“夜间经济”的助力,保民生、保就业的救急之招频出。给“地摊经济”松绑就是救急的招数之一。政策的东风加上总理的讲话,让“地摊经济”迅速火了!网络上,“地摊经济”成为刷屏的头号热词。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2020受疫情影响,失业人群比例上升,经济受到重创,为刺激经济发展,2020年中央文明办对于文明城市的考核内容中删掉了占道经营。这让更多的人可以出来摆摊做生意,售卖的均是涉及人们吃穿等的百货商品、小吃等,地摊经济回归。专家表示:地摊经济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市民收入,提升民众幸福感。

政策现状:地摊、流动商贩,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但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在202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同时,中央文明办为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市场现状:地摊具有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地摊经济可拓宽就业渠道,使作为弱势群体的小摊贩以极低的成本维持生存。同时,满足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促进消费。加强地摊经济活性,无疑是“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的一个有效举措。

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2020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近几个月,成都、西安、杭州、郑州、南京、青岛等城市纷纷提出放开地摊经济。

早在2020年3月份,成都率先发布《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允许商家在不影响交通、不占用盲道、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可以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成都放开地摊经济效果明显,截止5月底,成都全市设置的临时摊点2234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产业发展意义: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的理念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这体现在单纯的追求城市管理的洁净、整齐,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也没有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事实上,即使在世界最发达的、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没有消灭城市街头的摊贩和流浪者。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及其他城市,都有小摊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庭院销售等各种以不同形式为城市个体经营者提供自由经济活动。比如在韩国,小摊被称为”道路文化”,很多韩国摊主将小卡车改造成”包装马车”,出售各种寿司、日用品、服装等。不过,韩国政府对摆摊的地点、营业时间、经营范围也有严格的限制。

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就有以九龙旺角、佐敦等地为代表的庙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断。据介绍,仅台湾地区就有摊贩44万余人。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就业困难加剧的背景中,解放”地摊经济”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使作为弱势群体的小摊贩以极低的成本维持生存。可以说,”地摊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还能满足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活跃城乡交流。

批发零售产业现状: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会和空间。国内消费市场正处于加速扩展时期,蕴藏在民间的巨大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此外,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也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此时此刻,推动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升级恰逢其时。

当前各个行业及省市都在抓紧制定转型升级战略,零售行业也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培育和健全企业创新机制。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生产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同时,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抵消、对冲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未来五年,我国零售行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方向。

国内地摊经济基本现状:专家表示,恢复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增添了平易近人之美,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发展”。地摊经济食品安全、堵塞交通、扰民、污染、执法监管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地摊经济面临管理压力。目前多地赋予地摊经济合理的存在空间,同时加强摊贩管理。

地摊经济亮点与痛点

地摊让城市迎回了烟火气,也让很多人端上了“饭碗”。但也给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问题:“现在兴起的地摊要跟以前不一样。”我们往往把一些好的政策说成为“接地气”。其实就是接触到中低收入人口的直接需求,而不是躺在各种“高大上”的梦幻中。各类政策不能只满足精英和富人的需求,而是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利益不是慈善的赐予,而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并分享发展的成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小小的地摊对稳定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就业有独特作用,同时,还可以拉动消费。未来地摊一定更规范,并且更便民。当前,地摊要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品质,更需要精细化管理。他建议,在一定区域内划定摊位规范经营,这样既鼓励了地摊的发展,又提供了一些不可或缺的服务。过去有些城市打击小摊小贩,但给市民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事实证明,摆摊与城市管理并非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适度管理。他认为,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未来地摊怎么发展、怎么管理,怎么贴近老百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在神经末梢更便民?如果地摊出现了噪音、污染等,城市管理者要尽快去监管解决,而不是在一开始就一禁了事。

地摊经济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必然有其优势所在。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成分。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摊经济又是民营经济中的典型,其经营形式上的灵活自由,宛如毛细血管,一般渗透至经济社会运行之中,增加了城市的活力,便利了居民生活。

更重要的是,地摊经济显著促进了就业。那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开了土地的农民甚至不少在职的员工,很多都会参与到摆卖地摊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开辟新的收入渠道。这种自发的就业方式,实实在在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例如总理点赞的成都,一夜之间以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拉动了10万人就业,这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其次,它真正迎合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尽管不少大城市里商圈林立、车水马龙,地铁上随处可见动辄几千上万元的IPHON E手机,但我国“还有6亿中国人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部分人可能不会去大型商场买一件几百块钱的衣服,却会很乐意在地摊上买一件经济实惠又合身的服饰;他们也可能不愿意花二三百块钱去下一顿馆子,但闲暇之余会乐意去吃一碗几块钱的烤冷面或者豆腐串。

从这个角度看,地摊上的产品琳琅满目,服装、手包、水果、日常用品等均有涉及,并且价格不贵,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丰富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给,在迎合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激发其消费意愿,进而带动国内消费市场发展。

再次,它是一种低门槛的创业形式。

在我看来,并非讲着深奥的商业模式、拿着高大上的BP、到处去参加项目路演找投资人才配叫 “创业”,摆地摊本质上也应该算创业的一类。相比其他类型的创业,摆地摊的门槛更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而且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而他们在完成自就业的同时,还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与“大众创业”的精髓也是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其中一部分从业者还塑造了自身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谋生能力,以及灵活的创业思维和经营策略,进而有可能将一个小小的摊铺逐渐发展为知名大企业。纵观世界商业史,很多企业巨头、业界大亨都是从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起家的,典型如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他就曾在北京中科院的门前“练过摊”,售卖电子表、旱冰鞋、运动短裤和家用电器。

最后,它能展现当地文化特色。从社会学角度看,地摊经济可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让游客和市民深刻领略到地方的风土人情。比如老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等地,想当年就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小吃小玩意,还有不少吹糖人、讲评书等传统民间绝活,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所以,我们真的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地摊经济,它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不过,诚如一枚硬币有其两面一样,地摊经济的劣势也是有目共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妨碍交通。地摊经济流动性极强,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交通主干道两侧、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或者大型社区的门口,而摊贩占道经营屡见不鲜,往往会影响交通正常运行。第二,易造成环境污染。例如路边的烧烤大排档,经常会看到塑料袋随地丢弃,烧烤浓烟肆意飘散,给城市的整洁带来了压力,一些摊贩的吆喝声、喇叭声还会产生噪音。第三,商品质量难以保障,侵害消费者权益。地摊上售卖的不少都为低档廉价货,其中不乏假冒伪劣、质量较差的商品,久而久之便会扰乱商品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而地摊较强的流动性与摊贩售后服务意识的缺失,又使得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第四,加大城市管理难度。曾有媒体报道,两个小摊贩为了占据有利位置而相互竞争,直至大打出手,同时还伤到了前来劝架和过路的市民。类似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加大了城市治安与管理的难度。这些痛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地摊经济总是难登大雅之堂,还频频遭到禁止和打压。

平心而论,纵使“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即便一众城市纷纷出台政策给地摊经济“松绑”,人们也不能因此就对上述行业痛点视而不见。若想推动地摊经济健康发展,除了对其价值更加肯定、对其发展更为宽容之外,政府和职能部门还应更多地通过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使地摊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抵消城市生活受影响的成本后尽量最大化,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破旧立新创新地摊经济发展

地摊经济热度持续升温。近日,南京、郑州、青岛等多地放开地摊经济,逐渐淡出城市经济的地摊经济重新归来,被网友频频点赞。地摊虽小,一端连着广大小商小贩的生计,一端连着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小地摊里藏着大民生,让重新回归的地摊经济规范长期发展,要破旧立新,改变监管理念。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认为,地摊经济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看法,即地摊经济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会取到很好的效果,也是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

“恢复地摊经济的最大好处是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马淑萍在表示,地摊经济让城市有了烟火气,给底层老百姓增加了一点温暖。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是多元化的,地摊经济不仅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也丰富了百姓的生活,甚至有利于保留地方传统文化,给工业化时代的人们留点念想。很多发达国家也如此,鼓励多元化的就业方式,保障更多社会群体生活更好。

“只要有手艺、有产品,人人都能做。”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涂建军说,地摊经济具有低成本、低门槛、少顾工的特点,从业灵活、业态多元、手续简便。在我国经济急需复苏的情况下,发展地摊经济不仅能快速吸纳大量已失业或濒临失业的人员重新就业,帮助一些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同时还能有效拉动内需,繁荣城市经济,活跃经济网络,助力经济有序复苏。

乔依德表示,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更好的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允许各种零售形式合理存在,包括地摊经济、夜经济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发展地摊经济必须有别于早期传统的地摊经济,一定要与“脏乱差”绝缘,更不能与“地摊货”划等号。涂建军表示,要在发展理念上、发展模式上、产品与服务质量上破旧立新。

首先,推进地摊经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要将地摊定位为既是商品和服务的实体销售点,也是线下体验的“网红点”“打卡地”,依托实体地摊营造线下体验场景,借助网络直播销售平台、自媒体、短视频等线上工具,拓展地摊经济的发展深度和广度。

其次,推进地摊经济与城市旅游业深度融合。地摊经济与城市休闲旅游、城市观光旅游、城市深度旅游具有很好的产业黏性,地摊夜市往往能成为城市旅游的名片,成为网红城市的组成元素,如台北的士林夜市。为此,各地应将地摊经济纳入当地旅游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谋划、一体化发展。

再次,推进地摊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间美食,鼓励传统艺人摆地摊,让地摊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另一方面,要大力吸引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服装走秀、行为艺术、动画传媒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加入地摊经济队伍,让地摊成为各种文化创意产业的“路演”平台。

最后,推进地摊经济与扶贫扶困深度融合。一方面地摊经济的从业机会和从业空间要向农村和城市相对贫困人口倾向,吸引他们加入地摊经济;另一方面,将地摊经济与贫困地区道地产品售卖结合,助力贫困地区产品销售。

由于地摊流动性强,不好管理,为了便于市场监管和美化城市环境,很多地方禁止和限制地摊发展。马淑萍认为,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政府应更多地从民生出发,改变政府监管理念和办法,有序放开地摊经济。

马淑萍进一步表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恢复地摊经济。同时,可以指定摆摊地点或时间,对不发达地区放宽地摊经营条件。在制度约束方面,要依法严惩违规经营者,建立黑名单制度,维护市场和城市秩序。另外,为了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可以建立“地摊”经营登记制度,一方面利于监管,另一方面可以对经营者实行免税制度。

“必须认识到不是‘管’而是‘服务’。”涂建军说,对于地摊经济,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应从“管理”“治理”“惩治”甚至“打击”的理念向“服务”“扶持”“帮扶”的理念转变,向地摊经济从业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式的、保姆式的、管家式的服务。

“要采取‘规范化+人性化服务’举措,不能一放就乱,不搞一哄而上,要有序推进。”在涂建军看来,发展地摊经济既要立规矩,也要倾注人文关怀,政府制定“负面清单”,其他都交由市场来决定。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适当划定地摊经济的集中区域,做好垃圾处理,避免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及时为摊业主提供政策解读、资金扶持、货源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在对小摊小贩的管理中体现更多的人性和宽容。同时,还要发挥行业协会或地摊联盟作用,加强地摊从业者的自我监管。

“智能化+精细化服务”同样有助于地摊经济升级发展。涂建军表示,要基于大数据分析,向商家提供客户细分服务,助力商家更加精准地瞄准目标客户;基于互联网支付数据分析,向商家提供交易信息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供地摊小商小贩的信用服务,及时发布商家信用等级,建立“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氛围。

此外,发展地摊经济还应将地摊商家纳入统一的市场监管和服务对象,制定统一的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不搞特殊化、不立“政策特区”。

网络支付平台赋能“地摊经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近日,多省市为流动商贩经营提供便利条件,放开“地摊经济”,一些平台公司也纷纷推出帮扶措施,赋能“地摊经济”:京东宣布启动“星星之火”计划,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苏宁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微信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各平台从自身优势出发,帮助解决“地摊经济”进货、资金、经营的三大难题,多维度、全方位支持摊主的就业和增收。

同样是城市的烟火气,同样是街边流动的地摊,但又和过去低质廉价的小买卖有了天壤之别,在治理模式、结算方式、供应渠道、金融支持、数据管理等方面都增加了新内涵,正在升级为“新地摊”,保障低收入群体能端好“饭碗”,也成为保民生、保就业的重要抓手。

从移动支付到移动仓储的“新运营”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村口豆花摊80岁的“豆花奶奶”用微信支付码的照片引发网友的关注,不少有趣的“图说”被创作出来:“人人都是‘小码哥’”“80岁的容颜,18岁的心”“谁还没有一个微信支付码呀”……

现在的地摊上,移动支付已成“标配”,卖水果、卖蔬菜、卖针头线脑、理发、修鞋等都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了。摊主们说,不用收现金、不用找零钱,真是方便多了。

一个小小的支付码,是广大摊主与互联网最直接、最便捷的“连接”。在腾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喜文看来,基于支付码这个“入口”,移动支付生态低门槛、低成本、快部署的数字化转型方式持续渗透到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包括最接地气的“地摊经济”。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微信支付“小店”交易活跃度达到历史最大峰值,较1月疫情严重期间,全国小商家数增长2.36倍,交易笔数增长5.1倍,其中成都市及厦门市小商家交易笔数分别环比增长6倍和8.8倍。

天气日渐炎热,怎样保障原料存储和食品保鲜?商品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地摊经济”的痛点,也是管理的难点。为此,苏宁集团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对全国所有政府指定的夜市区摊主开放多项扶持政策。具体包括苏宁全国“当日配”1000亿元本地化直供可追溯优品货源,涉及本地特产、生鲜、原产地农产品等品类;开放全国家乐福、苏宁小店门店10000个冷柜仓储服务,夜市摊主可申请3公里内的免费冷链仓储服务,也就是让苏宁小店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在保证门店经营的情况下,面向周边的地摊商贩,开放店内冰箱、冷藏柜供其免费试用。

过去“地摊货”主要是农副产品,现在据阿里1688数据,“地摊经济”最热品类为日用百货、内衣、数码、美妆、玩具等。新的“地摊货”从哪里来?渠道是否正规?质量有没有保障?

京东发布“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最大的亮点就是“保供货”,京东新通路将发挥全渠道供货能力,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联动近10000家品牌厂商、4000多家联合仓,为线下零售商家和摊主提供价值超过500亿元的品质货源,让他们可以便捷获取到低成本、高品质的货源。

“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从保供货、助经营、促就业三方面入手,将服务百万个便利店+百万家地摊,为超过500万人的就业提供供应链和服务支持。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在扶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上早已全面展开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疫情的影响将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地摊和小店也不例外。京东有能力、更有责任用数字化的手段帮助他们,让地摊和小店经济更有活力,为经济回暖和稳就业助力。”

除了货源的支持,“地摊经济”还需要金融支持,去实现升级发展。有数据显示,96%摊主货源资金缺口在10万元以内,“扶一把就能活”。各平台为摊主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服务。

阿里1688为全国摊主提供700亿元的“诚E赊”免息赊购服务,支持摊主在1688赊账进货,商品卖出的资金再用于还款和新一轮的采购,赊购额度最高200万元,循环额度+账期保证了摊主资金链健康平稳运转。

京东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无息赊购,全力支持地摊和小店经济。

微信支付时,商家不仅可以免费获得20万元保额的“微信安心收款计划”保障,还可通过“收款小账本”小程序的“商家保障中心”升级为100万元保额的“收款安全险”保障。

小地摊,大民生。“地摊经济”不仅体现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也检验着经济的数据治理能力。平台赋能“地摊”,让线上和线下打通,数据和流量变现,“地摊经济”和“数字经济”良性互动。

微信支付的“全国小店烟火计划”中,上线“经营指南”和“任务中心”,帮助摊主及时快速掌握最新的数字化工具能力,中小商家可以免费下载门店经营海报、智能播报音箱,快速提升线下门店形象和推广能力。

基于小微商户智慧经营工具“收款小账本”小程序,微信支付将发布“小程序店铺模板”,结合“下单助手”“朋友会员”帮助摊主低门槛打造数字化经营模式,提高线上运营效率。摊主可通过小程序店铺模板快速搭建线上门店,录入门店商品并生成下单码,一键发送给顾客好友;同时通过“朋友会员”功能配置折扣优惠活动,在朋友圈及社群宣传拓展客户流量,为线下摊店引流、提升复购率。

阿里1688充分应用数据能力,为摊主提供全面的客户保障服务。比如为摊主推送即将发酵的下游趋势热点,帮助摊主提前发现商机,智能选货,让“买家更想买,摊主卖更多”。“地摊经济”借数字化实现智能化,获得新批发能力,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激活城市经济。

“地摊经济”概念股连日大涨

从6月1日到4日,A股方面,有多只“地摊经济”概念股连拉三到四个涨停;港股方面,“地摊经济”概念股五菱汽车暴涨150%。

“地摊经济”概念股包括哪些股票?据统计,归入“地摊经济”概念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口径有好几种,从10来只到20来只不等,其中包括批发小商品的、生产遮阳伞的、造桌椅的、造车的、举办集市的……甚至连一些百货商场的股票也被戴上了“地摊经济”概念股的帽子。从常识和逻辑来分析,这些上市公司,有的确实生产或提供“地摊经济”所需要的商品、设施或环境,可以纳入“地摊经济”概念股的范畴;有的则和“地摊经济”没多大关系,甚至是“地摊经济”的天敌——比如百货商场,与“地摊经济”总体上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却也被纳入“地摊经济”概念股的阵营,难免令人莫名其妙。

6月4日A股收盘后,由于“地摊经济”概念股当日继续大涨,网上众多谈股的平台议论“地摊经济”概念股的热度也继续升温。很多股民(网民)认为,“地摊经济”概念股应该扩容,将口罩概念股和手套概念股也收纳进去,因为疫情尚未结束,摆地摊的小商小贩必须戴口罩、戴手套才能做生意(如此一来,前期被热炒过的口罩概念股和手套概念股有望重出江湖,再红火一遍)。这个观点如果成立,“地摊经济”概念股的数量要增加到40只以上。从A股热衷于炒作概念和题材的传统德性看,“地摊经济”概念股进一步扩容且以扩容后的大部队受到市场的持续热炒,并非没有可能。

政府为“地摊经济”松绑,本意是保民生、保就业;公众对松绑“地摊经济”表示支持,是因为对谋生不易的小商小贩怀有同情心与同理心。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一大批新人加入街头摆摊的行列。不成想,“地摊经济”的新人尚在准备中,他们的生计会否因摆地摊而得到改善还有待验证,“地摊经济”概念股已经被闪电般狂炒了一通。

疫情发生前,从事“地摊经济”的人已经有千千万万,这个低门槛领域中的竞争已经很激烈,绝大部分“地摊经济”的从业者只能挣点辛苦钱,很少有人因此发大财。疫情中,“地摊经济”松绑后,随着从业者大量增加,竞争会更加激烈,利润会进一步摊薄,“地摊经济”这个红海会变得更红。“地摊经济”能够成为失业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它给民众和社会带来的好处不应该被过分放大,相应地,它带给股市中相关上市公司的利好效应也不应该被过度夸大。若炒作过度,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拨资金(少数人)割另一波资金(多数人)的韭菜,给生态本就不太健康的A股扔下一堆新的鸡毛。到那时,若有股民因为炒作“地摊经济”而被割韭菜,被迫加入“地摊经济”的从业大军,那可就真的悲催了!

在这波“地摊经济”概念股被热炒的过程中,多家相关上市公司陆续发出了风险警示,这是好事。希望它能给狂热的“地摊经济”概念股炒作降降温。

让“地摊经济”健康融入城市机体

“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发挥着打通城市生活“毛细血管”的作用。在地摊的管理上,绝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无论“一禁了之”还是“一哄而上”,都不可取,只有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合理规划,“地摊经济”才能长久生存下去。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就业压力显著加大。而成都在推出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的政策后,仅仅两个多月就增加了10万余个就业岗位。可见,只要善于创新,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就能让市场活络起来,带动经济复苏。

只是,“地摊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治理,向来自带争议。管得太松,任由流动商贩“野蛮生长”,必然会带来道路拥堵、垃圾遍地、噪音污染等问题,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管得太严,则容易“把孩子同洗澡水一起倒掉”,影响很多人的“饭碗”。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后面,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疫情影响之下,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摆地摊门槛低、投入小、见效快,是最容易实现的营生。但是,既要“地摊经济”活起来,又要文明有序,这是一道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题。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践一再证明,在地摊的管理上,绝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无论“一禁了之”还是“一哄而上”,都不可取,只有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合理规划,“地摊经济”才能长久生存下去。

放开“地摊经济”后,有关部门需要管得更多、更细,下足“绣花功夫”,从而让“地摊经济”健康融入城市机体。比如,根据城市具体情况,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科学设置外摆时间;加强有温度的执法引导,促使摊贩自觉做好卫生安全工作;借力新技术探索常态化监管,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追踪地摊业态,及时排除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多地放宽政策,“地摊经济”迎来发展机遇,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摆地摊”之势。喜欢追风逐浪的国人,似乎又把“地摊经济”当作了新的风口。但实际上,在哪儿摆摊、卖什么、怎么卖,说起来都深藏门道,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还是要因人而异,别盲目随波逐流。再者,发展“地摊经济”,重在帮助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再就业,炒作成“全民摆摊”则是一种误导,更别提还有地方借机抬高摊位费,着实让惠民政策变了味儿。此外,任何时候,守法经营、文明经营都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繁华的城市少不了烟火气。稳就业、保民生,激活“地摊经济”是一种务实选择。希望“地摊经济”能解决一部分人的生计,也期待各地能够着眼长远,用精准、周密的规划和服务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以进一步释放其无限潜能。

一座城市若没有摊贩,就没有烟火味,更谈不上城市活力。摊贩经济因为经营成本低、无需纳税,被称为“典型的民生经济”——虽然对城市的财政增长贡献寥寥,却吸纳了庞大的就业人口,为市民提供了灵活而多样化的服务。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表示,“地摊经济”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用创业带动就业。“地摊经济”中的创业就是劳动者低成本自我雇佣,是门槛比较低的创业行为,对做好‘六保’、‘六稳’工作,给拥有一技之长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地摊经济”不意味着落后,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最活跃的环节。

“我们喝的不是酒,而是郑州的夜色。”一位消费者说。作为郑州老牌夜市,健康路夜市正重新焕发生机。每到夜间,汇聚满满人间烟火气。近日,为了响应“醉美夜郑州”号召,尽快恢复受疫情影响的市场经济,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朗悦公园茂开展了“西美高新·高新夜巷”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前往。

为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高新区管委会还将投入约1225万元时尚生活消费券+福袋,用于拉动高新区夜经济发展。公园茂商业经理黄永生介绍,高新夜巷从“开市”至今持续吸引广大高新区市民到场体验美食,日均客流超2万人次。

“夜市、地摊都是很好的社会经济业态,应该保留和受到支持,最好和线上经济结合起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说。

想让地摊经济真正火下去,管理必不可少。长春市、南宁市、哈尔滨等城市都规定,相关政策将执行到今年12月31日,且均强调地摊经济是有组织、有秩序的放开,不能影响道路通行、不能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正常学习生活。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叶晓峰教授认为,之前城市管理有一种追求外表光鲜整洁、楼群高大亮丽的城市形象倾向,地摊经济有利于受疫情影响的城市由复苏过渡到生机盎然。他认为,以哈尔滨为例,“十条”政策利民、利市、利流通、利消费、利就业、利树立政府形象、利“六稳”、“六保”。发展好地摊经济,政府需要以服务为先。“这个服务主要是公共卫生、市场秩序、防止欺诈、加强保证食品安全、商品质量等等。管理部门需要提升服务意识,使得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增添烟火气、使居民区充满生机,”叶晓峰说。

刘刚教授则认为,“地摊经济”背后隐藏的实际上是居民生活的刚需,比如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夜市都非常发达,给老百姓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他表示,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正常需求就应该得到满足。同时“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还能够解决创业和就业问题,对这种活跃经济发展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大力支持。发展“地摊经济”对政府管理是新的考验,需要政府部门转变观念,用服务思维对待它,千万不能用“堵”和“一刀切”的办法,不能怕麻烦,管理好才见真功夫。

当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增长的同时,人们常常被一些假象所迷惑。从城市景观以及统计数字上,自已感觉已经开始步入了现代化,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

至少在社会精英云集的超大城市和一些特大城市,似乎是有了这种盲目自大的感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盲目自信,在城市管理上,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超越发展现实的各种要求,试图要真正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赶超,至少在城市面貌上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那么“烹小鲜”说白了不就是摆地摊吗,既要中央的“治”,也要民间的“烹”;既要国家富强,也要国民富足;既要大国重器,也要小商经济;既要商贾巨儒,也要人间烟火。“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尽最大能力发展经济,不仅能“对冲”疫情影响,更能为实现宏大目标注入力量。越是形势复杂严峻越是奋勇前进,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就一定渡过难关,实现保障经济发展这个重要目标。

地摊经济依法依规,大有可为!

多地设摊贩规范点发展地摊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经有上海、济南、南宁、郑州、南京、成都、合肥、厦门、陕西、辽宁、江西、甘肃、长春、杭州、长沙、石家庄、南宁、青岛、宜昌、黄冈、德阳、攀枝花、广安、南充、资阳、遂宁、彭州等27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民银智库宏观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指出,地摊经济历来是我国城市经济中的“灰色地带”,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活跃市场,刺激经济发展。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智新表示,放开地摊经济发展,能满足民众消费需求,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地摊经济给民众购物带来便利,同时又增加了城市的烟火气,也满足了当前疫情防控要求。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6月6日启动6月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将在6月6日-6月30日举办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打造具有烟火气、上海味、时尚潮、国际范的夜上海新形象。

此外,近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制定印发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上海将支持新消费业态发展。推进夜市经济发展,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指导夜市落实管理主体、实施商户自治。支持特色小店开展“外摆位”经营,对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实施精细化管理。

济南提出发展“小店经济”6月2日,济南市商务局局长刘艳秋在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济南将合理释放地摊经济,并通过提升夜间经济IP品牌、培育夜间经济主题街区、举办夜间经济特色活动、打造夜间经济文化品牌等,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

济南还提出发展“小店经济”,优化“小店”准入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引导各类业态延长营业时间;支持餐饮类门店增加夜宵品类和休憩场所,增加消费者逗留时间;适度允许商家制作个性化店招、店牌、美陈和街头艺人演唱,增加城市居民就业机会。

南宁明确轻微违反城管法规行为不处罚 6月2日,南宁市“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贩等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自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

《意见》明确,为保障经济,允许在居住集中区附近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引导自产自销农户、流动摊贩规范经营;鼓励利用小区内外闲置区域,设置临时摊区,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占道早市夜市。《意见》还明确,对企业和经营者因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轻微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的行为,出于审慎包容的考虑,不予处罚。对在允许的区域开展占道经营的经营者以及流动摊贩,原则上不收取摊位费、摊租等费用。

郑州各地布局夜经济集聚示范区6月2日,郑州下发《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要合理布局1到2个“夜品、夜购、夜赏、夜游、夜健”夜经济集聚示范区,举办1~3项夜间经济主题活动。开展县(市、区)、开发区夜经济活动评选,市财政对前三名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奖励。另外,郑州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明确规划布点,落实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闲置土地,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业态、定费用、定管理的原则,设立市集和特色跳蚤市场。

南京新增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5月1日,南京市城管局发布《做好防疫期间临时外摆摊点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临时外摆的区域应设置明显标志、摆摊摊位须编号,同时公示经营项目、经营时间、安全提示,现场也要做好垃圾分类收集。

在现有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今年南京市城管局在全市新增134处、共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此次开放设置临时性外摆摊点的区域、规模、时间段,都需要经过各区城管部门审核。占道经营、无证流动摊点等违规违法行为,城管执法部门一经发现将坚决查处。

成都谋划更精细的地摊政策2.0版本3月14日,成都印发《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透露,成都正谋划更加精细精准的政策2.0版本,实现占道经营规范有序、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市民生活方便快捷、城市消费更加活跃、市井气息更加浓厚有机统一。

合肥摊点设置分为“禁止区”和“疏导区”合肥摊点的设置区域分为“禁止区”和“疏导区”。其中,“禁止区”指主要道路、窗口单位、广场、桥梁(含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机关办公区周边、校园出入口100米范围内,以及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准设置摊点地区。除禁止区以外的区域,在不影响市民生活、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划定后向社会公布,并按照标准进行规范设置管理。

在“疏导区”设有37个摊群点,给市民群众提供方便。除了37个临时界定摊群点外,当前在合肥还存在一些季节性或临时性便民摊点,主要包括西瓜临时销售点、早餐车、书报亭等。

厦门自2019年就试行“摊规点”自去年6月开始试行“摊规点”至今,厦门市已经建成各类“摊规点”共50处,提供摊位1150个。这些“摊规点”除了经营户自治外,城管执法部门也联合相关责任单位,做好摊规点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厦门市城管执法局表示,将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空闲场地、车少路段、沙滩等,采取限时经营的方式,建立跳蚤市场、美食一条街、水果市场等,将更多的流动摊贩纳入到有序管理中。

陕西省级层面首次提出关于占道经营的“四允许”5月27日,陕西省下发通知,提出“在不影响人行通道、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城区临街店铺出店经营,允许大型商场适度占道促销,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占道经营”。这是陕西省级层面第一次提出关于占道经营的“四允许”。

同时,西安今年计划设置100处蔬菜早市、100处夜市烧烤集中经营区和100处食品摊贩临时摊群点。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