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肿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2020-09-27杜倩李珍冯娟娟
杜倩 李珍 冯娟娟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3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对护理服务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从最初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同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临床带教是护生从学生转变为执业护士的重要阶段,选择科学的带教模式,提升带教质量,可促进护生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多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现代化、互动性等特点,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可根据护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护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胜任力显著提升[2]。因此,本文就肿瘤护理带教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8-07—2019-07间的实习护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20名。对照组:男2名,女18名;年龄20~23岁,平均21.09岁。专科学历12名,本科学历8名。观察组:男4名,女16名;年龄20~24岁,平均22.29岁。专科学历10名,本科学历10名。2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生行传统护理带教教学模式 带教老师根据临床带教计划指导护生开展专业知识学习,示范肿瘤护理相关技术操作,讲解操作的要点。护生观察带教老师示范后,独自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通过示教、床旁授课,以及学员操作练习,使其掌握PICC维护、化疗静脉安全给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维护等。
1.2.2 观察组护生行多元化带教教学模式 (1)理论知识教学:肿瘤护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危险性,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基本理论知识与专科护理知识。带教老师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类肿瘤患者进行案例收集,如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等,总结归纳入肿瘤科典型案例库。①根据护理教学大纲以及肿瘤科的工作流程制定教学计划,并将肿瘤科的常规操作制作成幻灯片,收集影像资料制作成10~20min的微视频。课前通过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上传多媒体课件,以供护生提前预习。并在课件中向护生提出肿瘤科基本工作流程、癌性疼痛的常见评估方法、阿片类等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化疗药物配置流程、注意事项与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对策等多个核心环节问题[3]。要求护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②在课堂循环播放多媒体课件,将护生分成4个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小组学习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进行汇报。带教教师针对不足之处,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思考和改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示范教学,纠正护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结束时,带教教师针对肿瘤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提出新的问题让护生课后思考。(2)渐进式实践教学:由于肿瘤科患者的病情严重,输液操作更加复杂,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输液港是一种安全的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规范化培训和顺利完成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我们应用PBL加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进行乳腺癌留置静脉输液港的维护,带教老师提前提供该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植入输液港导管的时间和部位等,并提出相关问题:①输液港导管穿刺的部位。②输液港座的位置。③操作前评估内容。④输液港针的选择及穿刺技巧。⑤输液港的冲封管手法、时机、封管液的选择与PICC有哪些不同。⑥拔出输液港针的注意事项。⑦输液港健康教育内容。护生通过查阅书籍、指南和相关文献,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上问题。带教老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评价,并进行相关技术操作演示教学。情景模拟时,由护生分别担任肿瘤科护士、乳腺癌患者和家属。通过之前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学习,进行静脉输液港的维护操作。出现问题时,由护生独立分析、处理。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1)于肿瘤科出科当日开展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试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操作考核由实践操作方式进行。由带教老师与护士长根据各项技术操作步骤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计算得分总值,两项评分总分均为100分,测试结果达到85分即达标。(2)带教老师与护士长根据日常临床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对思维能力、职位胜任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三项指标进行评估。各项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代表能力越强[5]。(3)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护生与带教老师对带教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选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正态连续性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生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观察组护生的理论、实践考核评分,以及思维能力、职位胜任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生出科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分)
2.2护生及教师对带教满意度观察组护生、教师对带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生及教师对带教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传统临床护理带教模式中多以带教老师为主,护生只需掌握相应的护理知识与专业技能即可[6],未能重视护生在创新思维能力与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护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与提升。肿瘤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丰富的肿瘤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同时应具备独立面对突发事件的分析解决能力,以及与医师和患者良好地沟通交流能力等,对护士职业胜任力要求较高[7-8]。因此,肿瘤科临床带教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肿瘤科疾病通常合并症、并发症多,涉及多学科诊疗。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将其贯穿在临床教学全过程中,能够锻炼其独立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运用多媒体、情景模拟、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模式[9-10],培养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传统带教中的“以带教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护生为中心”的新型带教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更直观化、系统化呈现,使护生可直观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情景模拟教学是渐进式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带教教学更为丰富,充分调动护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护生可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11-12]。
由于肿瘤护理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需要对护生实施更为贴近临床实际的各项操作训练,通过反复学习、演练和不断强化,才能熟练掌握技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有助于护生角色的转换,避免由于心理负担重导致实际护理中的差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肿瘤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带教效果显著,可使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有利于培养护生各项综合素质能力,使护生更好地胜任肿瘤科护士工作,为科室提供专业化的护理人才。与传统带教效果相比,护生与带教老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肿瘤科带教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可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为肿瘤科护理工作培养专业化护理人才,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