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显微镜与耳内镜膜室成形术临床对比研究
2020-09-27贺志瑞
贺志瑞
河南博爱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科 博爱 45445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的黏膜、骨膜或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若未给予有效治疗,可导致颅内外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目前,针对有手术指征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临床多采用耳显微镜与耳内镜鼓膜成形术治疗[3-4]。我们开展此项小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旨在对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2017-06—2019-06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82例。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化脓性中耳炎。(2)均为单耳发病。(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耳部外伤史。(2)合并扁桃体炎、鼻窦炎。(3)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耳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
1.2方法[4]耳显微镜组行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局部麻醉,经耳后常规切口显露颞肌筋膜,并制作成为适当形状和大小备用。将外耳道皮片充分分离(范围:前达外耳道上棘,后至乙状窦投影的前缘,上方抵颞线)并修薄。牵开器牵开,磨除骨鳞裂骨质,显微镜下显示听骨和鼓环。将备用的颞肌筋膜依内贴法植入。鼓室周围填塞明胶海绵,复位筋膜,填塞术腔。耳内镜组行耳内镜鼓膜成形术:麻醉成功后,取颞区耳廓上横切口,露颞肌筋膜制作同显微镜组。耳内镜下分离鼓膜边缘形成创面,距鼓环5 cm在外耳道弧形切开外耳道的前后下壁至骨皮质表面显露鼓环,掀起鼓膜。其余方法与显微镜组相同。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1)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气传导阈值改善≥20 dB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气传导阈值改善≥10 dB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气传导阈值无改变为无效)。(2)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眩晕、耳鸣等)。(3)听力改善效果(术前、术后6个月的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
2 结果
2.1一般资料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治疗效果耳内镜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2.3并发症总发生率耳内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2.4听力指标2组患者治疗前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耳内镜组的改善效果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听力指标比较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彻底治疗,病变迁延所致,是耳鼻喉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以鼓膜穿孔、耳道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
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恢复听力为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则。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采取乳突根治术、鼓室(膜)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等[6-7]。随着耳鼻喉科显微镜手术和内镜手术的普及,耳显微镜与耳内镜鼓膜成形术已广泛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研究结果指出,耳显微镜手术虽然便于精细手术操作,但往往无法充分暴露后鼓室镫骨周围的结构,增加了手术的难度[8]。而耳内镜手术可弥补显微镜手术的不足,能直接观察到内耳的结构和病变的性状,有利于彻底清除病灶和避免对内耳结构的损伤。但耳内镜应用于耳道狭窄或弯曲的患者会占用耳道空间,从而影响术中止血和手术的顺利进行[9]。因此,术前需行CT检查对病变范围以及耳道的结构等做出准确的评估,避免在耳内镜手术治疗时无法彻底清除病灶,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内镜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了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优势。
综上所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鼓膜成形术较耳显微镜鼓膜成形术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及更长期的随访给予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