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封面设计中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的有效结合分析

2020-09-26刘东雪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7期

刘东雪

摘 要:图书封面不仅体现了图书的外在形象,同时也能反映该书的内容,对于图书的销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时,责编必须与美编进行充分的沟通,使美编理念能与责编要求有效结合,体现出封面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风格。文章就分别阐述了责编与美编对图书封面设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有效结合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封面设计;责编要求;美编理念;有效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02

对于图书而言,封面是其外在形象的体现,通过巧妙的艺术设计来表现该书籍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时,不但会观看书籍的名称,更会查看书籍的封面,而且,很多时候,打动读者并激发他们购买欲望的往往都是书籍的封面,特别是那些富有特色的图书封面。由此可见,对于图书销售而言,图书封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书出版工作中,责任编辑是图书出版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控制着图书编辑的质量,也控制着出版的流程,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其与作为总设计师的美术编辑,在有效沟通和协作下才完成的。可以说,一本图书的封面设计,既要包含美术编辑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融合责任编辑在对文章内容理解基础上提出的设计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但在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中,很多时候都存在着责任编辑与美术编辑缺乏有效溝通的情况,导致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不能有效结合,影响了图书封面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美编理念对图书封面设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任何一本图书,其封面构成要素都包括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个方面,外文类图书也不例外。作为图书的美术编辑,在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中,必须根据责任编辑的设计要求,结合图书的内容、受众的特点以及自身的设计经验,将图形、色彩和文字这三种要素巧妙结合在一起,既要突出图书的内容,同时还要具有独特的美感。因此,美编理念对图书设计工作的影响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决定着图书封面设计的艺术风格

任何一个图书出版社的美术编辑都经过系统的美术专业知识教育,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时,都会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巧妙地选取图片,并科学地搭配色彩,灵活地运用文体字号,使其既符合图书的风格,也符合责编的要求。例如:中国宇航出版社的《世界文学经典珍藏馆》系列,为小语种的双语读物,译者均为翻译名家。美术编辑在进行封面设计时有两个巧思,一是每本书的封面主题都用符合图书内容的一个图案体现出来,二是纯色的设计更体现出该套书所具有的文学经典内涵,另外,书名的字体、字号、腰封的设计以及该系列书的统一Logo,都让读者在看第一眼时就可以感受到该书的阅读价值和珍藏价值。

(二)决定着图书封面设计的文化底蕴

图书封面设计工作虽然是为了促进图书的销售,但其本质却是属于艺术工作范畴,是创造一件艺术品。因此,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时,美编人员如果缺少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的沉淀,就很难设计出赏心悦目且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图书封面。因此,美编人员的文化素养还决定了图书封面设计的文化意蕴。基于此,作为图书封面设计的美术编辑,在开展封面设计工作之前,必须结合责编的要求,认真阅读该书籍,领悟书籍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在设计封面时运用图形、色彩和文字的结合表达出文章的内涵,给受众以深刻的印象,从而打动他们,激发出他们购买、阅读的欲望。

(三)制约着图书封面设计的创作水平

在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中,每一个美术编辑都希望自己能够灵活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根据图书的内容及责编的要求,设计出一幅既美观大方、突出文章主题,又能抓人眼球、吸引受众目光的图书封面。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美编的设计理念往往也会制约着图书封面设计的创作水平。因为美编的设计理念不但会受到自身专业水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他们对图书文章内容理解程度的限制,更会受到自身创作经验的影响,一位经验丰富的美编人员,在设计图书封面时,往往会对图形、色彩和文字的搭配运用得心应手,而一位缺少经验的美术编辑,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时,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达不到责编的要求,甚至需要反复修改。

二、责编要求对图书封面设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在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中,除了美编的设计理念会影响设计工作以外,责编的要求更会影响到图书封面的设计工作。因为责任编辑是图书出版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不但控制着图书编辑的质量,同时也控制着图书出版的流程,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是图书出版过程重要的环节。任何一个成功的图书封面设计,都必须遵循图书责任编辑的要求来进行,如果美术编辑设计的封面作品不符合责任编辑的要求,就必须及时进行修改。因此,在图书封面合计工作中,责编要求对其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制约着美编设计理念的发挥

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之前,责任编辑往往会填写“图书装帧设计单”,这张“设计单”不仅要填写图书的名称、作者、开本、成品尺寸和内容简介,同时还要包括责编对于封面设计的要求。在填写图书封面设计要求时,责编往往会根据自身对于图书内容的理解,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构思出一个相对模糊的设计框架,然后要求美术编辑根据这一框架进行封面设计工作。但很多时候,责任编辑因为缺乏美术专业知识,其划定的封面设计框架往往很难体现出美编的设计理念,甚至有时候还会偏离美术设计的基本原则,这样就会极大地制约美编设计理念的发挥。

(二)修改甚至颠覆美编的设计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图书封面设计的美编人员往往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自己辛辛苦苦设计的封面作品,上交给责任编辑以后,会被责编打回修改,甚至有的时候会彻底颠覆他们的设计理念,导致设计方案与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此外,还有部分责任编辑会要求美术编辑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封面设计方案供其选择,然后根据其选择后的要求进行修改。

(三)进行封面要素最终的审查和把握

从图书出版的流程来说,在图书封面设计工作完成后,还需要责任编辑对其进行最终的审查和把关。在这一环节,责编不仅需要审查封面的图形和文字,还要审查彩色和色调是否与封面图案、文字相协调,此外,还要审查文字标题、作者名称等是否与“图书装帧设计单”相一致,因为,图书封面经过编辑加工、排版后,可能会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导致出现一些小瑕疵,这就需要责任编辑进行细致的审校。如果不进行细致审校,就会影响封面设计表达内容的准确度,从而影响图书最终的质量。

三、图书封面设计中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的有效结合策略

在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中,要想实现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的有效结合,首先必须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让美编充分理解责编对于图书封面设计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得他们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会被一次又一次否决。同时,通过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责编能够认真、耐心地听取美编的创作思路,避免因自身专业方面的限制,出现“外行指导内行”事情的发生,从而提高图书封面设计工作的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秀的图书作品。为此,责编与美编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美编必须充分理解责编的要求

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中,要想实现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的有效结合,作为美术编辑,首先必须充分理解责编的要求。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说,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之前,责编往往会填写“图书装帧设计单”,里面包含图书的名称、作者、开本、成品尺寸、内容简介以及责编对于封面设计的具体要求。作为美编,必须认真阅读责编的设计要求,充分掌握责编对于设计理念、主色调搭配、图片选用以及文体字号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外文类的图书,责编对其要求有时不是十分细致,较为模糊,作为美编,必须及时与责编沟通,真正明确他们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在责编划定的框架范围内进行巧妙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责编设计要求的图书封面作品,进而使得图书能有效打动受众,激发他们阅读和购买的兴趣。

(二)责编应充分尊重美编创作的作品

在进行图书封面设计工作时,要想实现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的有效结合,不仅促进美编充分理解责编的要求,同时作为责编,也要充分尊重美编创作的作品。图书封面的设计工作是一项艺术设计,图形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以及文体字号的选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责编并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只是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图书的内容,从感性、主观的角度提出要求,而美編作为封面的设计者,必须处于主导的地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责编要求的封面作品。因此,作为责编,必须充分尊重美编创作的作品,不能限制他们专业技能和水平的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封面的设计工作十分重要,不仅是图书外在形象的体现,同时还能反映图书的主要内容。在图书封面设计工作中,责编要求和美编理念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提高图书封面设计工作的效率,就必须促进责编要求与美编理念的有效融合,为此,美编必须充分理解责编的设计要求,而责编则要充分尊重美编的作品创作,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双方满意且让读者喜爱的图书封面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华.论封面设计中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有效沟通[J].出版科学,2019(6).

[2]于昕蕾.画龙点睛——试论责任编辑在图书封面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9(20).

[3]梁庭芝.从技术编辑视角谈图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7).

[4]邓家珏.论图书封面设计中美编理念与责编要求的有效融合[J].新闻研究导刊,2018(17).

[5]韩雪萌,吴微.平面合计元素视觉表达的多维化研究[J].现代交际,2018(6).

[6]王天风.平面设计元素视觉表达的多维化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7]毛润政.论图书封面设计中美编理念与责编要求的有效融合[J].科技与出版,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