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人移动数字媒体的使用特征与促进策略

2020-09-26姚劲松匡妮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老年人

姚劲松 匡妮

摘 要:移动数字媒体给积极老龄化提供了新的手段。论文对36位城市老年人深度访谈发现,半数受访者采纳了移动数字媒体,但熟练使用者占比低;采纳者对移动数字媒体的使用共性与个性并存,借其链接健康资源、接轨数字时代生活方式、丰富老年生活、维持乃至扩展社会关系网络。可通过完善帮扶体系、开发与设计符合老年人需求和生理特征的专属应用软件等,促进他们采纳与深度使用移动数字媒体。

关键词:移动数字媒体;老年人;采纳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截至2020年3月,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6.7%,总数达6 000万[1],而五年前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4%和1 500万。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我国银发人群的移动网民规模已超过5 000万,虽渗透率不高,但用户规模、使用时长都在增加。[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字媒体蕴含着移动化、智能化、生活化等特质,正加速向城市老年群体渗透,也给积极老龄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那么,城市老年人移动数字媒体的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论文确定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某社区为调查点,以在居委会注册登记的60岁及以上老人为抽样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36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談。每场访谈时长在30分钟左右,主要围绕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移动数字媒体的认知与理解、采纳过程或未采纳原因、使用体验等话题展开。在征得受访对象同意的前提下,对其手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观察,以挖掘在访谈中被受访者“间歇性”忽略的细节。

在受访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方面,36位受访者中,男性20人、占比55.6%,女性16人、占比44.4%;60—70岁21人、占比58.3%,71—80岁11人、占比30.6%,81岁以上4人、占比11.1%;受教育程度方面,未上过学4人、占比11.1%,小学24人、占比66.7%,初中3人、占比8.3%,高中/中专/职高5人、占比13.9%,本科及以上学历0人;职业经历方面,国家行政机关6人、占比16.7%,事业单位12人、占比33.3%,商业和服务行业7人、占比19.4%,农业相关生产人员9人、占比25.0%,其他2人、占比5.6%。

一、半数受访者采纳了移动数字媒体,但熟练使用者占比低

访谈结果显示,36位受访者中,25人拥有智能手机、占比69.4%,8人使用非智能手机、占比22.2%,3人没有使用任何相关设备,占比8.3%,其年龄分别为73、78和86岁。应该说,智能手机在城市老年群体中有着较高的普及率。然而,在拥有智能手机的受访者中,能够熟练使用的仅6人、占所有受访者的16.7%,能进行简单操作使用某单一软件者12人、占比33.3%,仅会开关机和打接电话者5人、占比13.9%,完全不会使用者(处于闲置状态)2人、占比5.6%。从年龄分布看,会使用智能手机的23人主要集中在60—70岁,占该年龄段的71.4%。进一步分析,仅会打接电话只能说明使用了智能手机的通讯功能,而没有采纳其移动数字媒体的功能。这意味着,仅18人采纳了移动数字媒体,占比50%,而熟练使用者仅占16.7%。

从访谈结果看,城市老年人未采纳和使用移动数字媒体的原因多样,但因年龄、健康问题及移动数字媒体的复杂性而产生的自我否定、本能排斥和消极态度是根本原因。没有使用任何相关设备的孙姓受访者(86岁,女)直接表示,“买手机太浪费,没有必要”;邓姓受访者(82岁,女)将自己坚持使用非智能手机、未采纳移动数字媒体的原因归咎于“担心自己不会操作产生过多不必要的费用”。太复杂、不会使用是两位虽拥有智能手机但闲置不使用的关键原因,匡姓受访者(83岁,男)提到,“孙女有教过我,太复杂了,老了也反应不过来”;刘姓受访者(76岁,女)则表达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无奈,“手机是儿子交网费送的,我平时也只会接电话,打不出电话,不会开锁,经常按错,没有声音”。

访谈发现,对部分老年人而言,他们渴望融入移动数字媒体时代,更希望借此拉近与晚辈的距离、融入他们的生活,但对复杂技术的恐惧与无力成为一道横在他们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匡姓受访者看到家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便要女儿为其买了一部,但由于不会使用,只能用来翻看手机相册的照片,仍使用老伴的非智能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的符号价值大于实际价值,使用移动数字媒体的仪式意义大于功能意义。尽管他们不能熟练使用移动数字媒体的各项功能,但能进行简单操作或仅使用某单一软件甚至拥有智能手机本身就象征着他们拥有紧跟潮流、愿意接纳创新技术的愿望与态度。

二、采纳者的移动数字媒体使用:共性与个性并存

访谈结果显示,18位会简单操作以上者均会使用微信软件。微信正在改变他们与子女、亲友的沟通方式,也是他们每天投入时间最多的移动数字媒体应用软件。除了作为沟通工具外,他们也开始接触、尝试微信的其它扩展功能。刘姓受访者(63岁,女)讲述了采纳微信的过程,“我刚申请微信的时候,只会发点表情、看看新闻,现在我们经常发朋友圈点赞、视频聊天、发红包……这些都会了”;吴姓受访者(69岁,女)对微信小程序颇有好感,“这是更加方便的一种方式,我直接点进去,图片、文字、音乐什么都在里面,一次到位”。较之其他移动数字媒体应用软件,微信在各类人群中的渗透率高、使用门槛相对较低、功能扩展性强,是老年群体“接触互联网的入口和采纳移动数字媒体的起点”[3],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他们均等接触移动数字媒体的机会。

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移动数字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获取健康信息、链接健康资源、进行健康监测是大多受访者关注的功能。陈姓受访者(74岁,男)习惯通过微信获取和分享养生类、健康类资讯,“给子女看”是其分享的直接动机,“我是转发给他们看的,他们平常不注意这些,爱刷朋友圈,看到就是提个醒”。“知心心率检测”是冯姓受访者(77岁,女)经常使用的软件,“用这个软件很方便,手指一按就可以读取我的脉搏数,也不用心电图测量的仪器。我每个月拿这个数据到医院看一下,医生就掌握我的情况了”。其次,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各取所需的差异化使用。周姓受访者(61岁,男)以往每天准时守着电视获取新闻,现在已用随时刷“今日头条”获取资讯取代了这一方式,“看我们衡阳有什么事情发生,哪里有好玩的地方,有这个软件方便很多”。方姓受访者(68岁,男)常使用“全民K歌”软件上传自己的作品,“我在里面加入了一个讨论组,都是我们老年音乐爱好者,发了作品互相探讨点评,非常好。别人给我的作品送花我也很开心,说明我的歌唱得好”。李姓受访者(63岁,男)则会在无聊的时候刷抖音,有时会用“爱奇艺”看电视剧。此外,6位受访者有使用抖音的经历。这部分老年人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利用相关移动数字媒体软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充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与友人分享照片、视频及相关作品,培养新的人际关系,加入或开设自己感兴趣的群组,恢复久未光顾的团体生活等,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再次,使用便民服务类应用软件接轨数字时代生活方式。王姓受访者(72岁,女)非常享受出行类应用软件带来的便利,使用“铁路12306”购票,“在这个软件上,身份信息已经输好了,把日期和时间定好就可以直接买票,一键支付就搞定了”,还经常使用“滴滴打车”,“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车,现在还可以分享行程,把我的位置发送给家里”。孙姓受访者(82岁,男)青睐于“掌上公交”,“这个可以告诉我怎么走更快,还能够实时看到公交车的行驶位置和距离站点的时间”。此外,5位受访者有使用“支付宝”等手机支付软件的经历。

虽然老年人对移动数字媒体的使用程度有别、熟练程度有异,但他们尝试去接触、去使用,不但能有效保障他们均等接触互联网的权利,而且还是他们链接健康资源、接轨数字时代生活方式、丰富老年生活、维持乃至扩展社会关系网络和参与社会的有效方式,对实现积极老龄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促进老年人采纳与深度使用移动数字媒体的策略

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从整体上看,中国每8个银发人群中仅有1个移动网民,远低于全体网民水平。访谈对象中能够熟练使用移动数字媒体者仅占16.7%。移动数字媒体在老年群体中渗透率低、使用程度浅是不争的事实。以下根据访谈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探讨促进老年人采纳与深度使用移动数字媒体的要点与策略。

首先,完善老年人移动数字媒体使用帮扶体系。访谈中发现,来自家庭、朋友、所属团体等关系网络的支持,是促进老年人接触、采纳移动数字媒体的关键变量。大部分老年人使用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是子女淘汰下来的旧手机,或是子女主动给他们购买的新手机。正是这一部手机,倒逼着老年人开始尝试使用移动数字媒体和接触互联网,驱使着子女晚辈教他们学会使用数字媒体。访谈中发现,在能使用智能手机的23人(含仅会打接电话、开关机的5人)中,17人通过子女学习、4人通过邻居好友学习、1人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学习、1人为自行摸索。同时,关系网络中亲朋好友的移动数字媒体使用行为,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老年人产生接触的意愿和模仿使用的行为。李姓受访者(63岁,男)提到,“每天看他(孙子)拿着玩,我现在无聊的时候也会打开‘抖音刷”。基于此,需要建立老年人移动数字媒体使用帮扶队伍,将动员社区或相关机构参与培训、激活家人支持等方式相结合,以帮扶老年人了解和接触易于使用的App为基本目标,打通他们接触、感知移动数字媒体的“最后一公里”。衡阳市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网络学习班,成立之初仅有13位学员,现在已发展到120余名学员的规模,颇受老年人欢迎;开设课程不但涵盖了安卓、苹果系统使用等基础性课程,还有摄影、P图等高阶课程。任姓学员(70岁,女)提到,平时子女工作忙碌,无法详细指导她深入使用智能手机,老年大学的培训能很好地满足她的需求。可见,应着力构建多主体、多维度、立体化的帮扶体系,使之贯穿于老年人了解、接触和深度使用移动数字媒体的全过程。

其次,针对老年人需求开发专属应用软件。目前,移动数字媒体中面向老年群体需求的应用软件很少。不少受访者对开发老人专属的应用软件充满期待。李姓受访者(63岁,男)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时间是孙子在使用,“我也会,但是没有什么我们老年人的软件,都是他们小孩玩的”;他患有高血压,希望能有一款实时测量血压的软件,“每天拿测量仪测很麻烦,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手机用起来也方便”。方姓受访者(68岁,男)提到,“活到老学到老”,希望有一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在线学习软件,能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知识。鉴于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基于老年人的需求开发专属的应用软件。在这方面,支付宝进行了积极探索,上线了专为老年用户设计的“关怀版”小程序,其功能展示簡单而清晰,涵盖了扫一扫、付款码、充话费、缴水电煤费、查快递、查社保、智慧救援、电子公交卡、出租/快车等老年人常用的功能。支付宝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过去的半年里,“关怀版”访问量同比增长6.6倍;过去3年里,支付宝老年用户数量翻了4.5倍。

再次,设计符合老年人生理特征的移动数字媒体。老年人认知机能衰退、视觉听觉功能下降、因年龄增长产生相关病症,加之缺乏相关智能设备的使用经历,使他们对移动数字媒体存在着较强的认知局限,接触过程中有着较强的不适感和无力感。孙姓受访者(82岁,男)在使用某读书软件时便遇到这样的困惑,“我这次读到这里,下次又找不到了”。移动数字媒体触摸按键的触屏面积有限,老年人在使用时经常出现点不准、点错的情况。吴姓受访者(69岁,男)因经常点不准按键而需反复进行同一操作,“老了也看不清了,有时候要我孙女帮我按才点得进去”。所以,专属老年人的移动数字媒体应从他们的生理特征出发,尽可能减少复杂繁琐的操作步骤,确保界面简洁清晰和主要功能一键直达,提高字体、字号、颜色、界面等设计元素和内容的识别度,避免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元素,尽量扩大触摸按键的触屏面积。在访谈中,李姓受访者(84岁,女)的儿子提到了对家人远程控制老人智能手机的功能期待,“子女可以远程帮老人进行包括打的、挂号和付款在内的各种复杂的手机应用操作。老人不需要对它进行操作,仅仅把它带在身上就可以了”。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确实无法采纳移动数字媒体的现实,为确保他们与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接轨,设计子女为老年人远程操作移动数字媒体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思路。

参考文献:

[1]CNNIC.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0-4-28)[2020-06-1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P020200428596599037028.pdf.

[2]QuestMobile. 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银发经济”洞察报告[R/OL].(2018-7-27)[2020-06-18].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9852-1-1.html.

[3]姚劲松.我国老年人微信阅读的内容供给现状与优化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4):150-154.

猜你喜欢

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机器宠物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
老年人营养不良怎么办
京籍重度失能老人每月补贴600元
关爱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5%老年人经常上网八成以上看电视或听广播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