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地方文化视角探究汉语国际传播

2020-09-26刘慧君朱颖陈卫群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湖南语境

刘慧君 朱颖 陈卫群

摘 要:汉语国际传播,其中是存在着跨文化内容传播的,也因此,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是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冲突的,这是由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基于教育层面的文化冲突。尤其是我国地大物博,地区文化差异大,这对于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来说影响甚大。基于此,本文就以地方文化视角来探究当下汉语国际传播,分析其中存在阻碍,并提出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更进一步促进汉语国际传播。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文化冲突;地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5;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03

随着当下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在迅速形成,中国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当下国际形势的发展需求,加强与国际文化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将我国文化向外传播更是发展的必然,而汉语国际传播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对于文化的传播来说,语言是其传播的第一步,汉语的国际传播就是当下我国文化向外输出的第一步。有效的汉语国际传播,能够更好地帮助我国文化与国际文化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但是就我国文化的发展来看,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南北跨度较大,使得地区间的文化差异较大,这虽然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化与语言,但是却也给汉语的国际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

一、汉语国际传播

(一)汉语国际传播

所谓的汉语国际传播,指的就是汉语在国际中的传播使用。就汉语的国际传播来说,并不是人为主观刻意进行推广的,而是当下世界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必然。对于当下我国文化的传播来说,汉语国际的推广意义非常重大,能够更好的促进各国人民和中國人民的交流,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推进汉语国际传播,最为有效的策略就是通过汉语的国际教育来进行传播,这是当下大力发展汉语国际传播的必然途径,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随着当下国际语言传播的不断深入,文化传播的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地进行扩展,而随之,地方文化在传播中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二)汉语国际传播的必要性

具体分析汉语国际传播的必要性,可以从国际性需求和国家需求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以国际性需求来看,汉语国际传播是一种世界文化融合发展的需求。中华文化倡导的是和谐发展,这其中,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较大,而这种儒家思想对于当下世界文化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此更能够展现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格局;其次,以国家需求方面来看,汉语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与国际融合的基础,是我国与国际建立文化桥梁的根基,只有确保了语言的畅通,方能够展现出汉语的国际传播性,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世界文化经济统一格局的有效形成。

二、以地方视角探究汉语国际传播——以湖南为例

(一)湖南地方文化特色展现

湖南作为我国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区之一,在地方文化展现方面特点尤为突出。在湖南文化发展中,其中,湖湘文化特点尤为明显。对于湖南文化建设来说,湖湘文化是建设湖南经济和文化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这一思想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概括来说,湖湘文化指的是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明确湖湘文化是宋代湖湘学派形成后出现的颇具湖南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可以说,在湖南文化的传播展示中,不仅仅是具备一定的文化性,更是具备一定的历史性,也因为湖南地方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展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自然的影响了汉语的国际传播,毕竟,对于汉语国际传播来说,湖南文化也是汉语国际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湖南地方文化资源

湖南,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大省,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正是因为这些文化资源的滋养,才促使湖南不断的创新发展,形成如今既具有悠久历史,还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格局。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湖南地方文化资源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景区旅游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以及企业精神文化。其中,受到湖南省极具特色地理位置影响,湖南省的景区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展现方式。在湖南省,有着著名的三湘四水,因着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使得湖南省的景区文化愈发丰富多彩。独有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这对于汉语的国际传播来说无疑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三)湖南地方文化对于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

湖南作为我国首个汉语国际传播基地,在汉语国际传播中凸显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地方文化,也就是区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处于一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长期生成并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且有着鲜明自身特点和价值观的一种精神理念。受到这种精神理念的影响,促使湖南地区文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传承。

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大省,其地方文化更是具有资源的多样性和双重性,它能够以博大精深的传统儒家文化为根基,孕育出开放兼容的多样性湖湘文化,同时还能够不断地吸纳理性创新的西方文化,发展成如今顺应时代趋势的经济文化大省。作为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基地,湖南对于汉语国际传播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湖南文化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三、地方文化与汉语国际传播之间存在的冲突分析

(一)地域地名等词汇冲突

在汉语国际传播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汉语的国际化传播,在进行汉语国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汉语与其他相关的语言词汇进行对比,寻找其中存在的不同之处,找出其中的特点,并加以有效记忆。对于汉语的传播来说,是以语句的形势来进行传达的,而词汇是语句表达中的最基本单位,词汇的使用将会直接影响整个语句的意义,而且,词汇的使用往往都是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的,会直接反映出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是思想理念展示的最为直接的区别。在湖南省地方文化的展示来说,景区文化是其特色之一,地域地名等词汇的使用也就随之成为语句中最为常用的民族特色展现,但是也因为这些词汇的展现,使得语句中地域地名等词汇冲突更为明显,不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

(二)语义语境等环境冲突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Edward twitches hall曾经研究将世界文化划分为两大方面,分别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这两个方面。其中,我们所知的东方文化,就是属于“高语境文化”之中,这一文化指的就是东亚文化圈,这一圈子是非常依赖于语境环境的;而西方文化,自然就是“低语境文化”的展现,相较于东方文化的含蓄来说,西方文化的交流会更为直接,其对于语境环境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其暗示性较差,偏向于直截了当的表达。正是因为这种语境环境的不同,使得东西文化差异较大,这自然也就会影响到我国汉语的国际传播,毕竟,不同的语境理解,会使得信息接收者对语句的理解不同,自然影响到语句的内涵表达,造成了严重的文化冲突。

(三)制度文化存在的冲突

中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也因为中国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使得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其中,自然包括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将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传播。此外,对于汉语的学习来说,由于不同的制度差异,使得国际学生对于不同的制度理解存在困难,自然也就影响到其对于汉语的理解。可以说,就汉语的国际化传播而言,制度文化存在的冲突影响是较大的。

(四)语法运用存在的冲突

正如汉语有语法,英语有语法一般,各种语言都是有着其语法的,而如何进行语法的使用,通过语法更好地进行语言的理解运用,就是需要结合各种语言的需求来进行对应考量的。对于汉语的语法运用来说,其中富含中国人的中庸思想,这种思想下,人们追求的是一种思维的平衡惯性,这也是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中所应强调的重点内容。就好比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语法的运用一般,汉语的学习,也是要学习其语法的。但是由于语法的使用是与各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自然也就导致语言运用之间出现了冲突。

四、促进地方文化与国际文化传播和谐发展的措施

(一)明确词汇语义,降低文化冲突

在湖南景区文化展现中,三湘四水是极具标志性的景区特色,具体包括湘西/湘东和湘南这三大山地,以及澧江/沅江/资江和湘江这四大河流,还有一洞庭湖。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这些词语在语句中的意义,将语句的展现更为透彻,就需要帮助信息接受者明确这些词语的意义,将其地域信息更为明确的在语句中进行突出。除去地域地名等词汇语义,在汉语中还会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会导致汉语表达中展现出多种特征的属性。为了帮助信息接受者更好的了解到这种多特征寓意,作为汉语传播者,就需要以地方文化的角度为基础,引导信息使用者去观察和思考不同的文化理解,便于对整体汉语语义的理解,进而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二)分析语义语境,降低文化冲突

高低语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语言与情感的表达,给语言使用者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困难性,这对于语言的传播来说自然是不利的。基于此,为更好地促进语言使用者双方的信息理解与传播,更进一步促进汉语的国际化传播,在语境的分析理解方面就需要做进一步的加强。例如,在汉语的传播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通过一些手势、表情以及相关情绪的表达,来通过外在的一些帮助,进行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以便于双方的理解。不仅如此,为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语义语境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汉语国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语义语境的重要性,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境的表达,更进一步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三)降低制度文化隔阂,尽可能避免文化冲突

为更好提升汉语国际传播效果,降低制度文化隔阂,减少文化冲突,教师在进行汉语国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制度文化问题加以清晰解读,要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出现暗自遐想的情况,以免因双方制度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不必要的誤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基于各国制度文化,客观的进行文化以及制度的论述,要以国家形象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开展,尽可能的避免因制度文化冲突所造成的语言文化冲突,进而促进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

(四)平衡语法运用,降低文化冲突

在汉语中,为平衡语言的语境,在进行介词语的使用过程中,单音节词一般都是会跟在单音节介词之后进行使用的,而双音节词之后也不会跟单音节词。例如,介词的“凭”和“凭着”,这些介词,虽然单个而言,其意义相同,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其使用也是有所区分的,汉语在这方面要求较高,非常注重语言的平衡性。为了更好地避免汉语文化冲突,在进行汉语国际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明确这一观念,需要教师在进行汉语国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解读。

五、结语

为顺应当下国际发展趋势,汉语国际传播已成为未来文化统一化的发展需求。如何更进一步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明确地方文化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降低文化冲突,是当下汉语国际传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徐倩.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措施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1): 123-124.

[2]张珍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3]何艳华.孟菲斯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探讨[D].天津: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孙一晖,王亦兵.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 (7):101.

[5]周笑甜.中西教育观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J].赢未来,2018 (1):4-4.

[6]郭薇.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141-143.

[7]王丕承.提高文化教学能力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中的重要性[J].求知导刊,2017 (31).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湖南语境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文化冲突”让日剧很窝火
跟踪导练(三)2
湖南童谣
在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