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0-09-26刘清
刘清
摘 要:文章梳理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文精神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分析了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建设的三大要素,最后提出了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建设策略,旨在为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方式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8-0101-02
关键词:人文精神;图书馆;读者服务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中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质是对人的关怀和关注,人文精神尊重人的权利,同时关注人的生存状况、自身命运与价值[1]。对图书馆而言,人文精神就是营造人文气氛,充分尊重读者的个性化差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在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应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服务过程为重点,以发扬人文精神为使命,不断创新读者服务形式。
1 人文精神与图书馆的关系
1.1 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精神的基础
图书馆的历史十分悠久,我国近现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文华公书林建立于1910年5月16日,地点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创办者韦棣华决定将它向全社会开放[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化服务机构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各地的图书馆相继建立,同样秉承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原则,提供公益免费的知识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在于“开启民智、帮助教化”,即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的阅读机会,人文精神是贯穿于图书馆服务始终的。
1.2 图书馆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当前,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同时,图书馆是公益组织,其追求的公共精神就是尊重每一个社会读者的价值,即人的价值[3],因此,很多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就是“读者第一”。总之,图书馆精神就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人文精神也体现在图书馆每一次服务的细节中。
2 人文精神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
2.1 开放阅读原则
我国图书馆应始终坚持开放原则,馆内的资料和服务是对全部公众读者开放的,同时要注重对稀有资料和重要古籍的保护,这就形成了一套规范机制,即读者可以在馆内阅读全部文献资源,如借阅则需办理借阅卡[4]。由此,公共图书馆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公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且也保护了馆藏文献,使其能够供更多读者共享。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虚拟平台的广泛运用,读者接触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加,其知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解决有限的馆藏资源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图书馆应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开放时间,丰富外刊检索数据,增加电子资源,提供定制化服务。
2.2 树立良好的图书馆风貌
人文精神要求图书馆关注人的一切,不应局限在传统的知识供给方面,还要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一般来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文化形象的直观体现,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工作作风也直接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图书馆员应定期接受岗位培训,以更好地引导读者阅读;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对馆内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和装饰,对设备进行更新和美化,以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让他们感受到“读者第一、以人文本”的服務精神。
2.3 坚持主动服务理念
在人文精神驱动下,馆员的理念也应发生变化,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热情的主动服务。传统模式下,读者以“来客”的身份进入图书馆,信息需要自己找,通往哪个阅览室的路也需要自己摸索,这显然不符合人文精神的要求。当前,馆员本着人文服务的理念,应主动询问读者需求,引导和帮助读者快速精准地获取目标资源,使读者获得“主人”的体验[5]。总之,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图书馆只有革除不合时宜的服务方式,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才能给读者营造和谐、舒适的氛围,让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情阅读学习。
3 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建设
3.1 核心——服务内容
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高低最终是由读者来评价的,为了贯彻人文精神,图书馆应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服务内容的创新。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一是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针对老人和儿童在使用图书馆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图书馆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分别对待,如在低楼层设立老年人阅读区和阅读设备、为儿童提供桌椅书架和动手区等。二是面向残障人士的服务。图书馆应在楼梯、卫生间等处增添无障碍设施,为行动不便的读者提供轮椅,为阅读不便的读者提供盲文图书等。总之,服务内容是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构建的核心,图书馆只有面向特殊群体开展创新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才能体现出人文关怀,使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6]。
3.2 保障——图书馆员
人文精神理念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得到落实的前提是图书馆员具备先进的服务理念和过硬的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期待也在不断提高。作为连接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图书馆员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图书馆员是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构建的保障,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只是读者所需的知识载体,而是否具备专业素养高、服务态度好的馆员才是读者衡量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要指标。
3.3 平台——图书馆环境
人文精神驱动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不仅要考虑人的因素,还要考虑静态的物的因素,即图书馆环境的布置情况,如果图书馆环境给人以十分放松温馨的感觉,那么必然会激发用户的阅读热情;如果图书馆环境过于暗淡压抑,满足不了读者心理上的需求,那么读者服务必将大打折扣[7]。图书馆空间环境是人文精神驱动下读者服务的重要平台,人文关怀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在精神,因此,图书馆的设施摆放应井然有序,方便读者使用。
4 人文精神驱动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建设策略
4.1 将人文精神融入管理制度中
伴随科技的发展和理念的更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传输职能日益凸显,社会读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强烈。然而,很多图书馆依然遵循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在管理制度上仍然具有浓厚的“重管理、轻服务”色彩。实际上,在人文精神的驱动下,图书馆应推动“供给侧改革”,即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打破“重藏轻用”的服务观念[8]。笔者认为,图书馆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规则,将人文精神融入管理制度中,使图书馆读者服务更为灵活和个性化。
4.2 赋予读者平等、自由的权利
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经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了读者服务的标准:①馆藏资源是为读者所使用的。②每个读者都有权利读书。③每本书都应该有读者。④节约读者的时间。⑤图书馆是一个有生命的生长的机体。结合人文精神的内涵,笔者认为图书馆要想构建高效的读者服务模式,就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一方面,图书馆要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无论是高级知分子还是普通读者,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老年读者,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残障人士,图书馆都要实行无差别对待,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如沐春风的服务;另一方面,馆员的职责就是为读者找到合适的资源,开展人与资源的高效匹配,因此不能浪费读者的时间,要提高匹配的精准度。
4.3 以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人才是提高图书馆人文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正如上文所述,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水平。人文精神的内核要求图书馆配备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所以图书馆应引进竞争淘汰机制,筛选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实行激励机制与合理的选拔机制以留住人才,優化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总之,图书馆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从而增强馆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昱.论人文精神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体现与创新[N].济南日报,2019-10-30(07).
[2] 杨得鑫.读者行为引导下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3] 王昶.“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6(11):72-75.
[4] 吴海璎.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71-72.
[5] 邵晓岚.人文关怀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S1):98-99.
[6] 孙德艳.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J].黑龙江史志,2013(7):60-61.
[7] 彭华杰.论人文精神在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16-118.
[8] 俞萍.浅谈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人文关怀[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98-100.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