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翻译观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2020-09-26杨旭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主体性

杨旭玲

内容摘要:影视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交际中愈加依赖高质量字幕翻译,本文依据认知翻译观理论中的CL核心原则原型理论、隐喻机制三个方面解读中国纪录片《四季中国》字幕翻译英汉、汉英译文,通过对翻译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的剖析,发现认知翻译模式所阐释的两种语言所涉及的认知主体在源语和目的语的互动解读过程体现了翻译主体能动性的建构过程,从而验证了认知翻译观在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希望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认知翻译观 字幕翻译 主体性 《四季中国》

一.引言

全球化的发展影视传播对文化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同国家之间语言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到其他国家用户对于其中内容的误解和歧义,想要确保影视文化产品中信息的准确传递就离不开字幕翻译。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实际世界的电影,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四季中国》是新华社CNC推出的大型纪录片,由英国双语主持人江森海担任节目主持人,从节气切入,讲述独特的中国故事。制作手法独特新颖,由我国制作、专门为欧美观众打造的作品。其表现形式相较于一般的讲中国故事的纪录片有所突破,江森海亲自参与各地的活动,其虽然精通中文但却对节气陌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来体验二十四节气,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笔者在认真观看了这部双语纪录片发现因其中内容涉及大量人际交往和时令气候等社会、文化因素,官方译文对译入语的处理在较微观的词汇和语篇衔接上有着耐人寻味的特点,使源语和目标语受众都能够区分出、诠释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降低了欧美受众的接受门槛的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对外影响力。

二.字幕翻译

字幕是视影视节目的需要,在后期通过技术手段加在屏幕上的图片文字,是对原节目的一种解释性的说明。“字幕翻译是电影语体中两者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译文通常置于屏幕的正下方,以单行或双行文字进行展现”(Gottlieb,1992:162)字幕翻译可分为语内字幕翻译或(Vertical Subtitling Translation)和语际字幕翻译,又称之为对角线翻译(Diagonal Subtitling Translation)(Gottlieb,1994)。如今大众媒体的迅速成长给中外文化交流途径带来了新方向,跨语言跨文化的语际字幕翻译在长期以来文学翻译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界得到关注度始终不够,影视字幕翻译处于比较边缘的学术地位。二十一世纪初由钱绍昌首次为国内影视翻译发声,提出影视语言翻译也当属于文学翻译,如今译制片的受众数量和影视翻译的社会影响都绝不在文学翻译作品之下,但在课程设置,机构组织和学术研究上远远不如文学翻译(2000:61)。之后李运兴结合字幕翻译实例从时空制约、信息功能及文化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李运兴,2001)。

结合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形势,提升文化软实力,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良好大国形象是举国上下重中之中,但怎样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了解中国的文化,我们除了关注传统意义上纸质书籍文化作品传播,还要看到数字时代下外宣影视作品也是新途径,而字幕翻译作为重要的媒介手段,其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应被忽视。

三.认知翻译观

1999年Lakoff 与 Johnson提出的体验哲学( Embodied Philosophy)结束了西方哲学史上唯理主義和经验主义二元对峙的局面并对认知语言学产生深远影响,是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em-bodiment),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Lakoff&Johnson,1999:497)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治的系统,它是现实世界、身体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强调意义的重要性,并认为语言的意义更多地来源于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认知,来源于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理解。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第二代认知科学认为概念、范畴、心智来自身体经验,具有体验性;认知具有无意识性;思维具有隐喻性。核心观点是“基于身体经验(embodiment)”(王寅,2002)。人们通过脑部对现实世界做出反应得到空间概念和四肢活动的经验形成事物的抽象概念,然后才转化为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形成了CL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继而王寅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认为既然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从翻译的角度来看,翻译可视为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多重互动认知活动,具有体验性,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型等特点(2005)。并提出了认知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应用 :CL 核心原则、范畴化、突显原则和原型理论、隐喻转喻、参照点、翻译的构式单位、识解、基于用法模型、数法并用等(王寅,2012:18-21)。

本文主要根据认知翻译的原则和理论分析翻译过程中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源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认知需求,辨析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进行识解,在语言层面进行合理操作来构建译语作品,进而完成整部纪录片字幕的翻译的任务。

四.《四季中国》字幕翻译的认知翻译观解读

(一)CL核心原则与翻译的创造性

语言共性论论认为“尽管语言不同的语言传达意义的方式和表层实现方式不同,但毕竟存在思考、经验世界的共同的方式或多或少而已”(李德凤,2014:52)而这种相似的体验认知决定了语言的互译性。在语际翻译中,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过程,翻译首先是应在于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源语作品和译语作品对于译者和读者就像在欣赏不同角度的山,都具有主观性。所以认知翻译观提出了翻译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但译者主体提性不可能脱离内外因素的制约,翻译应是创而有度的,具有创造性同时又应遵守“忠实”原则,不可脱离或歪曲原文作者所欲建立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

6)Fishing it, preparing the fish and drying it, this is the ancestral craft of the locals here,and gives tourist like me a tasty glimpse into village life.

译文:捕鱼,处理,晾晒,村里人祖传的手艺,也是游客们难以品尝到的原始风味美食。

源语中出现用表达味觉或者嗅觉的形容词 “tasty”修饰属于视觉范畴内的词 “glimpse”,属于移就这一修辞手法,也称“通感”。钱钟书先生将美国《世纪词典》中最早提出的 “Synaesthesia”一词译为通感并将之定义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等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钱钟书,1962)通感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特殊的隐喻,译文用目标语直译出来会使译文更晦涩难懂,为了在语言层面上符合中国观众的用语习惯,便于理解,更是与屏幕上进行的画面同步,与食物主题相契合,译者意译的选择表明,英汉两种语言翻译时不可能做到对号入座,在一定因素的制约下译者需要做出灵活的变通以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五.结语

本文根据认知领域的相关观点,结合部分纪录片《四季中国》字幕翻译的案例从CL核心原则,范畴化和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建构过程,基于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的认知翻译观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者,译者,读者)对外界事物的体验是多重互动的,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译者主体性会直接影响到读者接受度。认知翻译观在丰富了翻译理论发展的同时也为语言学理论拓展新的研究角度,本文运用认知机制对翻译过程的探讨存在案例不足,角度较窄的局限性,后续的研究仍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挖掘。

参考文献

[1]Diaz-Cintas. Jorge. Dubbing or Subtitling: The Eternal Dilemma[A].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1999(1): 31-40.

[2]Gottlieb. Henrik. Subtitling-a New University Discipline[A] In: C. Dollerup. et al  (Ed).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 161-170.

[3]Gottlieb. Henrik.. Subtitling: Diagonal Translation[J]. Perspectives,1994(1).

[4]Lakoff&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Western Thought[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5]Lakoff & Johnson. The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5.

[6]包宇晨.浅析当下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J].记者摇篮,2019:88-89.

[7]李德凤.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52.

[8]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9]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10]钱钟书.通感[J].文学评论,1962(2):13-17.

[11]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15-20.

[12]王寅.認知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2(4):17-22.

[13]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83-85.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主体性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下看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