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2020-09-26刘玉生令狐青
刘玉生 令狐青
【摘 要】从古到今描写爱情的歌曲数不胜数,歌曲《越人歌》也是其中之一,这首歌曲词体为先秦词,由刘青作曲,是一位古越族人为表达对楚国王子的倾慕之意即兴演唱的歌曲。本文从该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以及演唱处理进行分析论述,给更多喜爱演唱《越人歌》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以此来加深对该歌曲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演唱能力。
【关键词】艺术歌曲;创作背景;创作特征;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20)25-0080-03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音乐的创作风格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人们对于中国传统古诗词音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古诗词题材的艺术歌曲成为当下人们创作和演唱的热门歌曲。《越人歌》是春秋战国时期创作的一首民歌,与楚国早期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当代作曲家谭盾、刘青分别对其进行谱曲,形成了人们现在熟悉的谭版和刘版这两个不同的音乐版本。刘青版《越人歌》意为诗歌,音乐特征优美柔情,伴奏配器更为丰富,情感韵味非常贴近这首歌曲创作的初衷,是声乐专业学习者必唱的曲目之一。
刘青版《越人歌》从创作以来,由于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目前,对于《越人歌》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有的从文学角度来探讨,例如从古文、地域及翻译等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古曲中楚辞诗歌的艺术特点对其展开阐述,还有的从美学角度出发等。通过对不同版本《越人歌》进行比较发现,大部分研究是从理论层面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论述分析,而对于作品的实践演唱则论述研究较少。
笔者作为声乐专业学生,对《越人歌》这首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通过自身的演唱和课堂上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本人将刘青版《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作为创新点,为更多演唱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越人歌》的创作背景
“《越人歌》也称《榜枻越人歌》或《越人拥楫歌》”①,是一首古词新曲的楚辞作品,由青年作曲家刘青谱曲。“楚辞”就是运用楚国当地独特的方言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地域色彩非常浓厚。歌曲《越人歌》讲述的是民族、身份地位等均不相同的民族之间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而这一故事最早收录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卷十一《善说篇》第十三则“襄成君始封之日”。
刘青,重庆荣昌人,国家一级作曲家,现工作于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从小就专注于作曲,从十二岁开始作曲到如今已有作品900余件,这些作品包括歌曲、器乐曲、影视剧音乐、舞蹈音乐等。
《越人歌》这首作品的词作与其他诗歌词作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往接触到的诗歌词作都是有名的诗人或词人,而《越人歌》属于楚辞,词作来源于一个故事:一天,越人和自己倾慕已久的鄂君子皙乘船在湖面上同游,越人内心无比激动,于是借着周围的自然美景拥楫而歌,即兴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因为演唱的是越语,鄂君子皙听不懂是何意,但是早已被优美的歌声所吸引,于是鄂君子皙找来专门的翻译人员把越人演唱的越语翻译成楚语,也就是我们今日所熟悉的《越人歌》的歌词。作曲家刘青以这个感情真挚的恋爱故事为原型,为《越人歌》进行谱曲,后由宋祖英演唱而受到广大人民的称赞。
二、《越人歌》的艺术特征
《越人歌》作为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曲之一,歌词的写作特点与其他楚辞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古曲现代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原词原谱,另一种则是现代作曲家依据前人留下的工尺谱和古诗词作品再度创作。《越人歌》的创作就属于第二种。
(一)词作特征
从词的用法和结构来看,通假字的运用非常多,当时正是通假字大量出现的时代。“搴舟中流”中的“舟”原为“洲”,是从《北堂书钞》所引作“舟”,意为在湖面泛舟的意思,这种通假字为同音通假。诗人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中运用了“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和“今日”的重复使用描写的是越人第一次见鄂君子皙,内心就萌生爱意欣喜若狂,用了两句反问的语气,由此突出越人当时激动的情绪。《越人歌》的后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运用这句来兴起下一句“心悦君兮君不知”,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中常用到的。“山有木兮木有枝”为“A有B兮B有C”句式,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的“A有B兮C有D”句式相似但不同。
想要了解《越人歌》的深刻内涵必须进行深入解读。诗歌开头“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为记事描写,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越人的心理活动。诗歌的下一句是“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这里的“被”有被动的意思,从这句可看出越人欣赏王子还有一个因素——王子没有因为越人的身份和地位而嫌弃他,足可以看出王子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越人,在等级观念如此严重的社会,高高在上的王子竟然打破这个观念更让越人痴迷。最后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诗人借用自然界的风景来表达现实中自己对王子的那份感情。《越人歌》是一首对心仪之人表达爱慕的情歌,因此它的情感表达紧扣“情”这个主题。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明当时越族文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二)音乐特征
歌曲《越人歌》是一个转折式乐段且副歌部分反复作为独立乐段的结构,是一首典型的单二部曲式的声乐作品,其曲式结构如下:
该作品是一首G宫调五声民族调式作品,从结构图中可看出全曲是由伴奏的前奏部分、间奏部分、尾声部分及两个乐段构成。其中,前奏部分和A乐段的前两个乐句都由8个小节组成,A乐段的后两个乐句分别是从4个小节和6个小节展开描述。间奏部分是由4个小节组成,与前奏部分对比明显可以看出间奏重复了前奏后半段的旋律,因为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作品,A1乐段再现了A乐段的后两个乐句,最后尾声部分用7小节来结束整首歌曲。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首作品,下面笔者将通过谱例来细致地分析该作品的结构。
歌曲的前奏部分运用了大量的琶音和倚音,琶音营造出一种山谷潺潺流水的画面,倚音的装饰增加了这首歌曲的风格韵味。这首歌是4/4拍,节奏舒展缓慢,画面感塑造得非常逼真,可以让演唱者直接抓住作品的情绪。
A乐段的a乐句共8个小节,节奏工整、旋律舒展,伴奏音型以分解琶音为主,并采用D徵调式,最后一句停在D徵调的五级上,形成一个半终止,使得伴奏音效与歌词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给听众描绘出越人初见到王子的美好场景。
A乐段的a1乐句是a乐句的变化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在伴奏音型上出现了柱式和弦织体和分解伴奏音型的同步使用,丰富了钢琴伴奏的音效,增加了强调的气势,与a乐句形成鲜明的情绪递进对比,使得演唱者演唱时的情感更加强烈。同时,a1句的调式由a乐句中的D徵调转变为G宫调落在主音上,接着运用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将歌曲引到全曲的高潮部分。
b和b1为歌曲的副歌部分,伴奏织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采用琶音和柱式和弦有力地将歌曲推向高潮,旋律线条明显上扬。歌词以两遍的形式强调越人内心的忧伤,紧接着又转回到之前的情绪,给人一种无奈之情。歌曲为两个乐段,A1为A的重复乐段,最后歌曲尾声用了7小节结束在主音上。
《越人歌》的创作有效融合了山西地方音乐中特有的纯四度音程与民间曲艺调式,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和钢琴伴奏,整个曲子有静有动,A段与B段有明显的情绪对比,使整个音乐在保持乐思集中的基础上又有层次感。整个曲子风格含蓄迷人,温婉流畅,小家碧玉,真挚感人,是将中国古诗词意蕴表达得很贴切的古诗词类现代声乐艺术创作歌曲。
三、《越人歌》的演唱分析
(一)演唱情感的表达
歌曲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能走进人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把握歌曲的风格韵律也就掌握了歌曲的灵魂。歌曲《越人歌》是一首根据古诗词作曲的艺术歌曲,是一位古越族人为表达对楚国王子的倾慕所演唱的歌曲,因文化差异被翻译人员翻译成楚语,形成现在《越人歌》的歌词。演唱古曲作品时,要把古曲的悠扬婉转体现出来,要想充分诠释这首作品,必须要将它的古风感与现代的审美感结合起来,才能将歌词与作曲家刘青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把握节奏速度,不可过快适中即可。在情绪方面一定要抓住古人的含蓄表达,尤其前两句为记事描写,在演唱时用叙述的情绪进行表达,不可敞开声音去唱,要唱出空灵纯净的感觉,给人呈现出“晴朗的一天,有位船夫和帅气的王子偶遇在四周环山皆有芳草树木的幽静湖面上”的画面。所以在演唱时要先出气后出声,给人营造出山间的空灵之感。
前面讲述了故事的开端,紧接着就进入故事的主题——越人面对王子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在演唱“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这句时,前半句要处理得含蓄一些,后半句则要唱出越人不顾人们诟骂的那种勇敢坚定的语气,声音要饱满有力。而在演唱“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时,要用歌声传达出越人内心的纠结和心绪烦乱的情感。
前面的演唱都相对平稳,到了后两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要将声音完全释放出去,声音要饱满通透,但不要过于明亮。把握住这些,这首歌曲的风格韵律也就掌握了。
(二)歌唱中的行腔走韵
对同一首歌曲的演唱,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演唱中的咬字归韵、谱例中的装饰音以及气息和表情术语的应用都起到了美化唱腔的作用。《越人歌》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对于发音、咬字归韵有着严格的要求,它与地方性民歌和美声歌曲的演唱风格以及发音咬字还是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声乐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听到专业老师提到,唱歌时要“字正腔圆”,中国歌曲咬字的困难之处就在于母音太多很难归韵,往往会破坏唱歌时的状态。例如《越人歌》的第一句歌词中,五个字就有四个是闭口音,“今”“夕”“兮”在演唱时要先把字头咬住,“兮”“夕”快速归到韵母“i”上,但“今”的咬字需先咬住字头“j”,然后瞬间过渡到“i”上,并延长到即将结束时归到“n”上。这样,声音就不会出现挤、卡、压的情况,咬字也会更加清晰,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这首歌曲中除了副歌部分,剩下的部分演唱时的咬字归韵都和第一句一样。副歌部分“山有木兮木有枝”是该歌曲的难点所在,首先是它的音域高,还要求声音拢着唱,不能破坏古诗词艺术歌曲声音的柔和性。尤其是“山”的咬字和声音的控制,大部分学生经常把它咬成“shi”,导致字交代得不清楚还出现地方口音,同时音域高、归韵不好会导致声音出现卡、挤的现象。因而该字演唱时可先咬成“shi”,然后在时值快完时立刻归到“an”上,这样上高音时相对轻松,咬字也清晰,声音也会变得圆润。所以中国歌曲的咬字要将它的字头和母音分开去咬,再将歌唱气息和技能配合起来,发出的声音一定又明亮又圆润,更能唱好中国歌曲。
(三)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要想完美地诠释一首歌曲,除分析歌曲与发挥自身的表现力外,还离不开钢琴伴奏默契的配合。演唱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表达歌曲所追求的效果。因此,钢琴伴奏在演唱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钢琴伴奏能带动歌者的演唱情绪,也能对演唱者的声音起到美化作用。所以,要把一首歌曲表现得完美,需要歌唱者具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和对歌曲深刻的理解以及与钢琴伴奏之间默契的配合。因而在演唱《越人歌》时,还应重视与钢琴伴奏的配合。下面笔者将歌曲《越人歌》分成三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前奏,《越人歌》这首歌曲钢琴伴奏的前奏部分开头节奏运用了小附点,有推进的感觉,紧接着后面用了二分音符将节奏拉开。钢琴伴奏在弹奏的时候,速度要适中,给人营造一种惬意舒适的感觉。第二小节还用了琶音作为装饰音,仿佛把人带进了流水潺潺的山谷之中。歌曲的前奏部分钢琴伴奏的速度悠长而缓慢,直接就引导演唱者进入古诗词的演唱状态。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在于描写与王子初遇时的美好场景和越人的心理活动。主歌部分的節奏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尤其是歌词的前两句“今夕何夕兮”至“得与王子同舟”,钢琴伴奏要放慢速度,弹奏力度要较弱些,才能够很快地将演唱者带到初遇王子的美好情境中。整个主歌部分越人的心理活动描写都较平稳,因此钢琴伴奏在整个主歌部分的速度都较慢,力度也较弱,与演唱者的演唱情绪相一致,完美地表达了歌曲《越人歌》主歌部分的内容和画面。
第三部分是歌曲的副歌部分“山有木兮木有枝”,钢琴伴奏的节奏运用大量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在进入副歌的前奏时应该急促而有力地弹奏,来推动歌者的情绪,此时越人已经从内心的纠结中释放出来,演唱者以饱满有力的声音结合钢琴伴奏的烘托,可以将越人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结束时,钢琴伴奏马上放慢速度并控制好弹奏的力度,使演唱者从刚才的情绪中立刻平静下来,将越人最后的无奈之情以缓慢而安静的旋律表达出来并结束这首歌曲。
四、结语
歌曲《越人歌》是一首深受听众喜爱的声乐作品,其词风古朴委婉,曲风清新俊逸,可谓当代诗词声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演唱该作品时,演唱者不仅需要把握其艺术特征,更要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情感,运用相关的演唱技巧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完美地诠释作品的深意。本文不仅对作品的创作情感与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从歌曲风格韵律的把握、歌唱的润腔处理以及与钢琴伴奏的配合三大方面对该歌曲的演唱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论文写作,加深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在提升个人演唱能力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楚辞诗歌的艺术魅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尽一点绵薄之力。
注释:
①宋悦.论上古歌谣研究的“原典”回归——以古谣<弹歌><越人歌>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37.
参考文献:
[1]傅雪漪.中国古典诗词的吟与唱[J].音乐研究,1994,(3).
[2]李娟主编.中国传统音乐赏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姜忠玉.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4]吉颖颖.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初探[J].戏剧之家,2010,(1).
[5]闫如玉.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3.
[6]王倩.王苏芬古典教学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7]王苏芬.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与思考[J].当代音乐,2015,(13).
[8]乔孟齐.论古曲中楚辞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演唱特点——以<越人歌>为例[D].山东:聊城大学,2018.
[9]马梦月.论古诗词歌曲中民族声韵的二度诠释——以<关雎><越人歌><长相知>为例[D].安徽:安徽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