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价值再探寻

2020-09-26陈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小学数学

陈玲

摘  要: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且这种不可预测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可能是有益的教学资源时,课堂生成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生成意味着教师在无形当中赋予了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間,对于教师而言,课堂生成意味着教师可以更加平和、理性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情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成;价值探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个理念因为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渐为教师所接受,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曾几何时,一个优秀数学教师的水平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百分之百的掌控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均在教师预料之内,或者说课堂上出现了“意外”之外,教师能够“有技巧”地化解,那这样的教学就是优秀的。在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且这种不可预测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可能是有益的教学资源时,课堂生成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今天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思考课堂生成的价值,笔者以为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涉猎。

一、理性认识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价值

认识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成的价值,需要教师坚持教学理性。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面对充满想象力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生成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是赋予了教师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探寻的空间。教学本身就是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的,如果说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那不论“预设”如何周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互动或外界因素影响,往往都会出现教师原计划中所没有的新信息、新问题、新情况等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是所谓的“课堂生成”的本质含义。

基于这一理解,笔者以为课堂生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还有着两层含义:

一是对于学生而言,课堂生成意味着教师在无形当中赋予了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教师不再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加工数学学习材料的时候,可以更广泛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与新的学习材料或者新的数学问题进行互动,从而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无论这些智慧火花是否在教师的预设之内,都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增添光彩。

二是对于教师而言,课堂生成意味着教师不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高度戒备”,意味着教师可以更加平和、理性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情形。同时坦然面对课堂上的生成,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预设更多的内容,要准备更多的“将”与“土”,以使得课堂上的生成出现时能够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平台;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而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能力与素养,需要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与直观想象能力及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基于并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仍然是教师最有价值的选项之一,而回避这一选项,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生成例析

认识到了课堂生成的价值之后,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出现生成的时候,能够巧妙地处理生成并挖掘出其最大的价值。在这里,笔者还想强调一下课堂生成的生成机制问题,客观来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目的。正是因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存在,又或者说学生在加工数学学习材料的时候有积极的主动建构过程,课堂上的生成才会出现。

来看一个例子:“分数”的学习。

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因此教材设计一般强调是“初步认识”,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学生的经验系统当中没有分数的素材,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生成。

笔者在设计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去折叠一张正方形的纸,以增加对 的感性认识。笔者在预设学生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出 的时候,预设到的情形有学生沿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叠、直接对折等,因为学生通过折叠之后使正方形两边“完全重合”,是认识 最直接的刺激手段,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很好地对 的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注意观察学生的折叠情况,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表现确实在笔者的预料之内(这说明课前的预设是基本成功的);但是笔者也发现有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了上述两种折叠之后,就开始想新的法子,于是看到了他们折叠后出现两个“直角梯形”的情形。由于这一情形并不能保证折叠之后“完全重合”,因此在小组之内还引起了争论,不少学生认为这样的折叠并不能得到 ,因此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学生的争论声引起了其他小组学生的注意,而笔者立即意识到了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

在这个时候,笔者就没有回避这一生成,而是让这个学生首先到讲台前跟其他学生讲明思路,讲明做法。当这个学生讲完之后,不少学生陷入沉思,也有不少学生陆续表示认可。但是如何解决“不能完全重合”这一问题呢?这个时候另一个学生灵光一闪,在没有举手的情况下就站起来大声说:“我们可以沿折叠的线剪下来,然后一翻,就能够让它们重合了”,在讲台前讲述的学生立即听懂了,用手一撕,一翻,果然重合……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研究课堂生成的价值应当以生为本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看起来是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折叠方法,但实际上是大脑思维进入了一个更加高的层次。因为相对于两种简单的折叠方法而言,这个折叠是需要借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的(类似于直观想象),学生要在想象中判断这样的折叠是否将正方形纸片分成两等份。而正是学生的这一思维,使得课堂上出现了生成,使得学生能够围绕这一生成进行高效的思考,并且确实也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折叠方法。

这样的案例也提醒我们,在面向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与创造力,在数学课堂上要永远做好学生有生成的准备,而这样的认识实际上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的结果。有同行指出,“生本”预设是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支点,预设性生成是生成性教学的艺术观照,激励评价是生成性教学的关键路向。其实,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都需要坚持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判断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即便预设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生成,也可以让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教学状态,去做好“迎战”的准备,有了这样的准备,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能够走向高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一定可以更好地实现。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小学数学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