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

2020-09-26李强

求知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初中数学

摘 要: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立足学科特点,找准导入时机,以教学大纲中德育教育的要求为基准开展教学。本文以德育融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结合课堂实际、补充德育资源、实践渗透德育等角度阐述德育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87-02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和影响下,德育教育被放置到更高的位置,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开始在课程教学中普及。基于这样的背景,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调整数学教學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并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1]。在牢牢把握数学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扭转以往错误的教学观念,将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线索,认清数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既能服务数学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德育教育方面,以期通过德育教育和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引领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德育教育是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初中生除了要熟练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外,还要主动进行实践学习,避免因枯燥复杂的公式图表而丧失学习动力,而要充分感受数学学科和学习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2]。德育教育对数学学科教学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科自身价值和潜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在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大环境下,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知识水平,拓展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升其综合素养[3]。总之,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既能使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落实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又能使数学学科教学功能得到拓展。

二、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恰当结合课堂教学,培养优良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是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突破口[4]。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一生受益,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例如,数学的证明、推理具备很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勾股定理从表面上看非常抽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运用卷尺验证桌子是不是直角。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会持续思考并拓展思维,在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提问,从而有效锻炼其动手能力,形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再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简单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小组合作统计调查的任务,要求各个小组自主选择统计主题和统计内容,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统计工具和统计知识进行统计调查,形成综合调查报告。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团队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补充德育资源,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不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还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中包含的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5]。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品味其中的道德精神,自主约束个人的行为举止。但是,只有教材中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补充德育资源,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家等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6]。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积极收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国早在西周时就得到了勾股定理结论,比西方早了500年。再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数学家资料,给学生介绍牛顿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创立微积分,于是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数学家之一。牛顿的成就源于他的勤奋,同时牛顿还特别注意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吸收同代人的思想并进行精辟概括。牛顿的精神和学习方法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可以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带给学生深刻的启发。

3.基于实践渗透德育,塑造学生高尚情操

德育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和教师苦口婆心的指导上,就会降低教学活力,影响德育和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此,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的实践特性,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活动作为德育渗透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深刻体验的过程中,得到品德方面的教育与指导,从而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操[7]。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要贴近教学主题,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并设计活动中的德育教育环节,确保德育的渗透效果。例如,在教学“同类项”时,教师可以先让几位学生走上讲台,拿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纸板站在讲台上,纸上写着xy、-4.5、y等单项式,然后把剩下写有单项式的纸板发给其他学生,让他们拿着手中的纸板,到讲台上找到同伴。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交友的标准和依据,并鼓励学生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活动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交友的正确标准,认识到朋友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家故事比赛等实践活动,以有效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4.妙用数学知识点,加强人生价值观引导

数学学科除了是一项抽象复杂的课程外,还蕴含着很多的哲理,这些哲理是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点,不少学生会因为知识点复杂繁多而失去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阻碍其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巧妙运用数学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小知识中包含着大学问和大哲理,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8]。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重要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说明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准确划分某个点的具体位置后,将这个点与代数中的点进行结合,利用两个坐标点确定平面中某点实际位置的重要方法。在指导学生分析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我们毕业走入社会后,我们就如同这个大平面中的一个点,要尽快在无形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我们的定位参数,后天因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优劣。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最终实现人生发展目标。”

5.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开展德育熏陶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在将德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量数学学科的特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无论是哪个学科,教师在教学安排方面都不能够忽视规律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也要立足于数学学科规律,注意数学和生活实践的结合,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9]。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渗透。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可用生活案例导入课程:“小亮到小商店买糖,单价是每千克9.8元,购买了10.2千克的糖,那么应该付多少元?在售货员用计算器计算应付金额时,小亮很快就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售货员非常吃惊,继续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和小亮计算出的结果一样。”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亮可以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他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顺利导入平方差公式,还可以对学生渗透“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知识的重要意义。

结 语

对初中生实施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挥德育教育在服务学科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初中数学教学应始终按照教書育人的要求,在将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素养。为了真正让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开发与利用数学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品味德育知识的独特魅力,塑造与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为学生顺利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姚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0(09):4-6.

常建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四).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16-118.

滕在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20(11):87-88.

田宏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2-3.

王停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81.

项志成.初中数学德育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41-42.

张家万.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初探[J].华夏教师,2019(31):58-59.

孔德勇.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9(30):76.

刘西兰.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27):40.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市经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师教研专项立项课题“全寄宿制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心理分析和干预研究”(编号:2019JKJY1-09)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强(1979.6—),男,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无锡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和“区数学学科教学能手”称号,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初中数学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好奇”的代价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