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认识和适应情况研究

2020-09-26黄予

求知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式

摘 要: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语文教师的培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文言文教学的教师是摆在师范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充分了解当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培养新时代的教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学生、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认识和适应情况,了解当代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师范院校语文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式;学生认识;适应情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12-03

引 言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在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如此,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文言文是古汉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他们对文言文的了解不够深入。加之目前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较枯燥,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文言文知识,让学生背诵文言文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课堂教学创新迫在眉睫。基于此,很多中小学开始重视培养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文言文的教学能力,这给师范学校的教学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师范院校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认识和适应情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

一、文言文教学方式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2018—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全面使用部编版教材,更加凸显了古诗词、文言文的重要性[2]。文言文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学界不断有人提出与文言文、古诗词教学有关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学研究讨论也空前热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言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文言文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不少人对文言文教学方式持怀疑甚至抨击的态度,关于文言文教学在学界仍有不同的声音。

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所接触到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很喜欢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认为教师教得很好,已经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这部分学生往往对文言文、古诗词非常感兴趣,在课外涉猎了很多相关知识,所以他们能够深刻感悟教学内容。一些学生表示自己只要能记住教师所讲的考点知识,在日后的考试中考取高分即可,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甚在意。还有一些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他们并不是针对语文教师,而是对文言文,甚至对语文学科缺乏兴趣,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不知如何下手学习语文,对于文言文更是从心理上产生排斥感,认为古文拗口难读。

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点是言文分离。现代文之所以容易学,是因为我们能从平时的交流中感知它的语境、情感、语法知识[3]。反之,文言文之所以难读难懂,原因就在于,古代的语言距离当前比较久远,我们已经无法从语境、语音、情感角度轻松捕捉古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只能从现有的文献中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小学生对文言文感知、理解的难度。

语言学研究认为,语言学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言则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距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按时间划分,文言即古代汉语,可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由于口语的缺失,学生无法用耳朵去感知古人的有声语言和说话方式,只能通过古代书面语来了解文言文,导致学生在文言文理解上存在严重障碍。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也只是一味强调文言的书面语形式,没有设置范读、诵读、精读、人物对话、表演等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认识和适应情况综述

第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目前很多中小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受访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最喜欢的是记叙文、散文类型的阅读理解,而最反感文言文,无论读还是写,他们都从内心排斥文言文。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方式,自己都不会喜欢文言文,也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刻意避开文言文,只学习他们喜欢的记叙文、散文部分,这与他们从小没有接触过文言文有关。在他们看来,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文言文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会产生抵触心理,也无法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第二,由于从内心抗拒文言文学习,大部分学生文言阅读水平较差,读不懂文言文或者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偏差。他们在学习中从不自主学习文言文,也不会思考自己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愿与教师沟通,对文言文的学习只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和课文上的注释,甚至离开工具书及课后注解,便无法读懂文言文大意。大部分学生非常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反感,但也说不上喜欢,他们认为教师怎样教学,他们就该怎样接受,教师想不出,学生也提不出更好的教学建议。加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无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保证教学进度,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途径过于单一,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教学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没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文言文属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文言文,因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途径只有课堂教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展现自我,也不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文言文知识,使得學生的学习效率不佳。

第四,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古代汉语最大的障碍就是语法。由于古代汉语的口语距离当前时代遥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文言文的机会不多,且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相差太多,因此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口语中的语法使用情况,对古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即使记住了这些知识,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自主运用。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学生遗忘,导致学生对古代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增加了文言文教学的难度。

三、教师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认识和适应情况综述

第一,由于课时安排、学生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等原因,教师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依然陷入“教师教、学生学”这一传统模式的局限中,在课堂上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4]。目前,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兴趣。

第二,教师古诗文阅读量不足。很多青年教师由于工作压力或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很少能挤出时间阅读教材以外的古诗文、文言文,大部分年轻教师只阅读教材上的文言文,甚至有些教师只阅读自己所要讲授的章节,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时不能很好地找出与文言文或已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些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点时,只会生搬硬套教学网站上的案例,断章取义,难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得学生只能枯燥地记忆语法知识。

第三,教师进修机会少。教师普遍缺乏参与文言文方面进修的机会。由于汉语是我国特有的专业,它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差异。其他学科,如数学、英语这些专业很多国外高等学校都有设置,可以参考借鉴的视频、资料、书籍较多;而汉语方面,特别是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内容,教师缺乏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文言文教学经验只能靠老一辈教师的传授或教师自己探索,在教学方法上难免会陷入传统教学方法的窠臼中。

第四,部分独立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师认为,独立院校古代汉语课程课时的设置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很被动[5]。学生认为,古代汉语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阅读量不够、积累的语法知识不足,而课时的设置使得教师无法做到精讲慢练,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打破古文阅读的障碍。

第五,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深入把握现行教材。特别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已经适应了以前的教材,对以前的教材烂熟于心,面对新教材他们感到难以适应。客观上讲,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增添了文言文篇目,增加了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和以前教材的编排方式不同。如1990年版高中统编教材与1987年版统编教材相比,1987年版教材注重系统性和可比性,如《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的比较,战国四公子及门客的比较,还有叙事文学系列、传记文学系列等。老教师普遍认为这样的编排方式更易于形成教与学的体系性,但这些系列由于册次的调整和篇目的增删已不成体系,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老教师感到难以适应。此外,当前市场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关于文言文的参考书,文言文翻译、注释资料泛滥,家长盲目地为学生购买参考资料,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产生依赖思想,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注重思考,课后就在资料上“下功夫”,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较低。

结 语

传统经验对文言文教学有极大的参考作用,教师应适当参照传统经验,以探索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它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看得更远[6]。文言文教学传统经验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大师。记得韩军老师曾说:“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而白话是一种历史极短的语言。

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而全民使用白话至今不过百年。白话还没有创造出自己辉煌、丰厚的历史积淀,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当今白话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話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文言与白话的关系即是‘一母一子,一本一末。”通过此次对文言文学习情况的调查,课题组了解了学生和教师在文言文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这次调查也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另一方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要重视文言文学习,不仅需要有学好文言文的意愿,而且要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史绍典.听课札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06):26-30.

韩军.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J].内蒙古教育,2014(23):56-58.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25-27.

杨代瑾.贵阳市非示范性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石礼义.核心素养下文言文教学的五条路径[J].学语文,2020(02):13-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改课题、一般项目B类“基于新形势下教师培养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教改编号:2018JGB43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予(1987.3—),女,广西北流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语言学、汉语方言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方式
雏燕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