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思辨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24苗靖洁赵德会
苗靖洁 赵德会
摘 要: 本文阐释了思辨能力的内涵及产出导向法蕴含的思辨元素,并以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为例,基于产出导向法,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教学流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辨能力。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思辨能力 英语读写教学
一、 引言
在如今思维碰撞、技术创新和文化交流日渐密切的时代,知识的积累不再是大学教程的单一目标。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及应对变化迅速、联系日益复杂的社会。培养具有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等思辨能力的复合型语言人才是当今社会对高校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高校教师应改变重语言技能而轻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将逻辑辩证思考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2015年,文秋芳教授提出了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POA) 。产出导向法注重“学用结合”,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三个互动循环的教学流程,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大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思辨能力缺失的问题。本文以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为例,尝试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融入“产出导向法”的三个教学流程,构建知识技能与思辨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 理论基础
(一)思辨能力的研究
思辨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师者一直提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的正是学习者自己掌握方法、勤学好问、思考判断、推理创新的能力。在国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于1956年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了教育目标的三大领域。按照其理论,学习可以分成以下三个范畴:认知范畴、技巧范畴和态度范畴,人类在各个领域的认知水平从低到高呈金字塔形状发展,认知共分为六类,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一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反思教学的依据。注重知识点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课程都是在记忆和理解层面展开,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才是认知的高层次和思辨能力的体现。
1990年,特尔斐项目组(The Delphi Project)将思辨能力定义为有目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能发出对证据类、概念类、方法类、标准类或背景类等考虑因素的阐释、分析、评价、推理和解释。并提出了“双位结构思辨能力模型”,即思辨能力由两个维度构成: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后者是持续钻研的动力。 Elder 和 Paul (2006)将思辨模型增添为三维结构模型:思维元素、评判标准和智力特征。思维元素是该模型的中心,评判标准是用来检验思维元素的,智力特征是由思维元素逐步发展形成的。
文秋芳等(2009)借鉴以上思维能力模型的特点,构建了适合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层级理论模型,将思辨能力划分为两层: 第一层为元思辨能力,即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自我调控能力,第二层为思辨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两大要素。这一模型突出了思辨者的元认知能力,归纳出分析、推理与评价三项核心技能,明确了思辨能力涵盖的五大情感因素: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堅毅。
(二)POA理论中的思辨元素
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设计了三个教学流程:驱动、促成和评价。每一步都有对应的学习任务并涵盖思辨能力的培养。
在驱动环节,教师设计有趣的话题场景和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交际任务,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好奇和对完成任务的热情,增强学习动力。驱动环节刺激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和策略,并为完成产出任务而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的分析和评价及对新知识学习的计划和调控,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元思辨能力。
在促成环节,教师提供必要的阅读或者音频材料,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和加工,不但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推理,更有逻辑、有步骤地掌握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内容及结构等信息。从情感因素看,在分析推理后学生变得更加开放,自信心逐步增强。
在评价环节,学生要完成驱动环节所尝试的输出任务或类似的新任务,组内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学。师生合作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语言和逻辑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任务加深思考和自我评价,并不断完善产出,最终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以POA强化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本文选择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6单元Less is more为例。 本单元主要探讨“Less is more”带给人们的生活启示,引导学生突破固有观念“the more,the better”,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阐述。本文将阐述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如何通过驱动、促成和评价这三个教学流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在习得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思辨能力。
(一)在驱动环节,教师首先进行单元的导入,用布拉丹毛驴的图片引起学生对phobia of selection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了解经济学中的布拉丹毛驴效应对主题Less is more进行阐释;其次,将视线引入生活中电影的选择,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Survey on decision-making让学生感受选项过多对心情、工作效率的影响和对时间和精力的损耗;再次,小组内讨论并搜集更多生活中因为选择项过多引起不良后果的例子进行思想表达;最后,设定因选择过多带来问题的现实交际场景,并进行尝试性任务输出。具体的交际场景为:
You have a friend who recently becomes very tired and absent-minded in class because of taking part in too many club activities. As a close friend, please give him/her some advic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Less is more” with examples and reason analysis.
在尝试完成交际任务,以“Less is more”为观点劝诫同学合理选择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语言、内容和机构组织上都存在难点和挑战,从而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产出的欲望,并思索如何提高交际能力。之后,教师和学生一同分析任务中的挑战,并基于任务难点设定以促成任务输出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因此,驱动过程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设定学习策略,开发思辨兴趣及潜力的过程。
(二)在促成环节中,通过有效的话题和任务设计,主要以个人抢答、小组集中讨论、文化故事分析评价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上自己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通过有目的的学习对写作任务进行文本结构、语言和内容的促成。
首先,教师通过设定skimming 任务的方式,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结构;通过抢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析MIT students irrational behavior例子里使用的cause and effect写作手法,然后进行实际应用操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在语言的促成上,通过文中项羽故事的summary 填空,引导学生用scanning 的方式找到描述dilemma困境的词语,如marshal, rival option, primary, secondary等。另外,同样用scanning 的方式找到文中促进平衡的更加幸福生活的动宾搭配,如prohibit overbooking, prune holiday card lists, discard things with outward merits等。在语言的促成环节,明确的目标刺激了学生的自我提升欲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肯定。最后,在内容的促成上使用反向思维方法,通过题目“In reality, why are people reluctant to see their options vanish?”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闡述不愿意放弃选项的个人和社会原因。最后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中国文化有破釜沉舟“cooking pots crushed and sailing boats burned”,学生通过讨论和有目的的网络搜索进行反馈和评价,如林语堂的The wisdom of life consists in the elimination of non-essentials——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的事; 以及西方文化中乔布斯、扎克伯格所推崇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对语言、内容和结构的促成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元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和文化认知。
(三)评价环节设计为即时的课堂口语输出评价和延时的同话题写作输出评价。即时评价是小组内同伴评价,通过课上促成环节的语言技能习得和思考的深入。在再次进行任务输出时,组内同伴对每位学生的任务从语言是否使用本单元的新词汇和表达是否具有说服力这两点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在本过程中,学生对口语表达的结构逻辑、语言应用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不断重复加工达到语言成熟、具有说服力的标准。同时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情感特质。
延时评价是指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经过课外复习和练习之后,将写作任务产出成果在线提交给教师评价。教师通过内容、形式和结构这三点进行反馈评价。对于典型错误进行合作分析,给学生不断思考学习和进步的空间;更重要的是选出有代表性的好词好句或篇章,和学生分享、学习、分析,从而对好的语言和作文结构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四、结语
本文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将思辨能力培养和语言技能的习得融为一体。在基于POA 的思辨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引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并在师生合作评价中虚心接受同伴建议,不断提高语言水平和思辨能力。总之,产出导向法适用于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有助于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语言人才。但是,笔者认为有些单元的主题很难挖掘思辨话题或者设置真实任务场景。因此,如何深度解析文本,寻找和POA契合的思辨话题是进行英语思辨教学的难点。
参考文献:
[1]Benjamin S. Bloom,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Z]. http://www.doc88.com/p-0408321043643.html.
[2]Paul,R.& Elder, 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and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20.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4]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5]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的阶段成果(立项号:YJ2019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