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skr”探析

2020-09-24郭敏

文教资料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郭敏

摘    要: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skr”的起源发展、使用现状及传播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该词的用法。“skr”本义指汽车轮胎摩擦的声音,是一个拟声词。后随着流行歌手吴亦凡在综艺节目中的频繁使用而迅速传播,用以表示对说唱歌手的认可、称赞之意。目前,“skr”一词不仅局限于说唱文化中,还逐步向日常生活蔓延。“skr”使用频率高的原因除了社会网络传播的便捷之外,还与语言的经济原则及语言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有关。

关键词: skr    网络流行语    经济原则

引言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于网络并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2018年12月19日,“skr”入选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榜单,位居第三位,并对“skr”作出如下解读:“原指汽车轮胎摩擦的声音,后随着某流行歌手在综艺节目中的频繁使用而迅速走红,并被网友模仿传播。当遇到某些认可的事情时,会用skr表达佩服、赞扬之意。”“skr”本义是模仿汽车漂移或猛然转向时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是一个拟声词。但随着综艺节目《中国新说唱》中歌手吴亦凡对“skr”的高频使用,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掀起了“skr”潮,“skr”也一跃成为网络流行语。

一、“skr”的起源与發展

(一)“skr”的起源

“skr”,也写作“skrt”,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灵魂乐(Hip Hop音乐的起源),歌者在表演时会即兴加入各种叫声,与地面摩擦的拟声“skr”在这时便已经产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早期的Hip Hop音乐中,MC(即控制麦克风的人)在即兴喊话以烘托现场音乐气氛时也会使用到“skr”。后来在有关汽车的欧美说唱音乐(也称作Hip Hop音乐)中“skr”也用以推进歌曲进程,在音乐中增加“skr”可以表现说唱歌手的兴奋或幽默,也体现了其桀骜不驯的性格。有时为了强调语气,还会反复出现“skrt”,甚至拖长音为“skrrrrrrt”。

“skr”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是说唱文化的一种体现,在说唱音乐中不可或缺。随着说唱文化的流行,国内的说唱音乐逐步发展,并伴随《中国新说唱》等综艺节目的火热开播,“skr”一词频繁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迅速流行开来。目前,它不仅在说唱文化中使用,在网络上的社交对话中也经常出现。

(二)“skr”的意义发展

“skr”在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词义又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引申义。词义演变的方式和途径主要与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关,具体说主要就是隐喻和转喻①。

1.表不可思议义的“skr”

根据美国在线俚语词典记载,2014年“skr”这一词语就已经在南伦敦年轻人中广泛使用。当听到很滑稽和可笑的事情时,南伦敦年轻人就会使用“skr”。我们认为这里“skr”的用法是由“在说唱音乐中表现说唱歌手桀骜不驯、特立独行个性”的意义引申而来的,由说唱歌手用“skr”表达兴奋等情绪引申到南伦敦年轻人表达感到可笑、不可思议的感情,由仅在说唱文化中使用发展到可以在日常对话中应用,例(1)Q:“Tom,can you wait one hour for me?”

A:“Skr; thats sooo long doe!”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Tom在等候朋友一个小时后,对于朋友再等一个小时的请求感到不可思议,并认为“thats sooo long doe(等太久)”。

2.表逃离义的“skr”

“skr”还有一种引申义,主要用在逃离尴尬的情形或语境中,引申出“撤退、溜走”的意义,例(2)This creepy dude just hit on me,and I gotta skrt skrt.

例句中“skrt”的意义相当于“run away(逃跑)”,我们知道汽车在极速行驶打转时才会发出摩擦声,可以看到其引申义和本义二者在“快速行驶、运动”意义上是有一定联系的。

3.表称赞义的“skr”

在《中国新说唱》综艺节目中,流行歌手吴亦凡对于表现非常好的选手都会用“skr”表示自己对其说唱能力的赞赏。我们认为这时的“skr”已充当了形容词的作用,而且可以受“太、很”等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在节目中吴亦凡对说唱歌手点评时这样讲道:“太skr!”“这个给我的感觉就是很skr!”

随着综艺节目中对“skr”的频繁使用,“skr”这种充当形容词的用法逐渐被观众接受。我们认为具有“表示认可和赞赏”义的“skr”是由说唱文化中“表示兴奋和幽默”义转喻引申而来的,当我们感到兴奋和幽默时,不得不说是暗含一定的认可和赞赏的。

目前,在网络上使用频繁的“skr”,还有一种谐音仿词的用法。但该用法需要放在一定语境中,单独使用时不易让听话人所理解,例如“skr(四哥)”,只有我们在举例“大哥、二哥、三哥”时,这时“skr”替代“四哥”才能让听话人准确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内容;再例如“你真skr小可爱”这个短句中,主语是第二人称代词“你”,宾语是用于对说话者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的一种昵称的“小可爱”,缺少明显的谓语成分,因此“skr”这里谐音替代的是“短句谓语‘是+宾语修饰语量词‘个”,不同于上一例句中的“skr(四哥)”。我们可以看到这时的“skr”的用法与其意义无关,只与其语音相关。“skr”与汉语中“四哥”“是个”等谐音相似,拼读时不仅省力,更具趣味性。

二、“skr”的使用现状

自2018年7月以来,随着《中国新说唱》综艺节目的播出,“skr”在综艺节目中被流行歌手吴亦凡频繁使用,这一词语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日益增高,几乎在网络媒体及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如微博、微信、QQ“skr”的使用十分广泛,例如:skr狠人、愁skr人、你这s几kr意思、卧s一张kr、s谁在唱kr等。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社交平台中,网民们热衷于使用“skr”谐音替代原本结构固定的短语或短句,替代后不改变原有意义,并且大多数还被制作成图片或表情包使用,能够正常地沟通交流、表情达意。

不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使用广泛,而且在网络媒体的新闻标题中“skr”也频繁出现。自百度新闻检索显示:2018年7月4日至12月31日,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排除重复文章,含有“skr”这一词语的新闻标题数量就达到606个。例如:

(3)skr skr!恭喜NBA球星喜提中国新说唱,炸掉这主场!(搜狐体育2018-07-15)

(4)邓紫棋不再是皮裤代言人,因为她的妆太Skr(人民网2018-07-30)

(5)岳云鹏晒吴彦祖照片冒充自拍照 网友:请skr而止(人民网黑龙江站2018-7-30)

(6)《中国新说唱》今晚开播 主打词skr未播先热(新浪2018-07-14)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skr”此时已经不再具有拟声词的含义,这里我们称之为本义,具有更多的引申义用法。通过分析出现“skr”一词的606篇新闻标题,排除无效例句如例(6)等,剩下有效例句共487条,我们可以将“skr”一词目前在新闻标题中的用法总结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skr”在新闻标题中的用法

我们认为表1中用法3与汉语音节结合十分紧密,通过同音替代和諧音替代将“skr”和汉语中的汉字结合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在用法2中,“skr”由流行歌手吴亦凡带动的仅对说唱歌手说唱技能的称赞,到现在可以任指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赞扬,可以看出指称对象进一步扩大化;在用法1中,“skr”相当于感叹词“啊”,口语色彩较为浓厚,新闻标题相对来说较为书面语化,因此不难理解“skr”用法1在三种用法中占比最小。

我们认为不论是在交流自由宽松的网络社交平台,还是在书写更严格的新闻标题中,从2018年7月到12月这五个月的时间里,“skr”已经迅速传播开来并为大众所接受。

三、“skr”传播广泛的原因

一个词语能够成为网络流行语,是由不同的因素促成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skr”从作为说唱音乐中的一个拟声词发展到现在更广泛的用法,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语言外部因素角度看,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人们网络交际的语言,而且是一种文化在一定时期发展较快的体现。“skr”的起源与社会生活中说唱文化的流行息息相关,全球化对于各种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说唱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推广及明星偶像的带动作用也不可或缺。2017年,《中国有嘻哈》期间,有说唱歌手唱到“skr”这个词,但未能引起广泛注意。2018年7月,《中国新说唱》综艺节目以“skr”作为主打词,在其推广曲《中国魂》的歌词中融入“skr”,著名歌手吴亦凡也在节目现场点评选手时情不自禁地表示“太skr了”。除此之外,网民还趋向于制作各种各样带有“skr”一词的表情包图片,用以进行网络对话与交流。

第二,从语言内部因素角度看,“skr”一词的流行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在语用意义上,“skr”在《中国新说唱》节目中频繁地被用来表达对说唱歌手技能的“认可、称赞”,这里的“skr”意义上替代了一切赞美义类词语;二是在拼读书写上,“skr”一词在“skr[s?尢k?掮]”的拼读明显要比“[?拶?尥k?掮]”省力,并且对于拼读时发舌尖后音[?拶]较为困难的人群来说,舌尖前音[s]要容易一些,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除此之外,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每个汉字大都可以在字形中表示一定的意义,结构较为复杂,笔画较多,书写时较为费力;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体系,通过26个英文字母拼写组成词语表达一定的意义,笔画较少,词语书写简单省力。

第三,从语言使用者心理因素角度看,人们往往追求新的、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渴望能够与众不同、展现个性,网络流行语也不例外。在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下,当一个网络语言兴起时,人们为了“追赶潮流”,会自觉地使用它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彰显自己“赶得上潮流”,进而推动网络语言向网络流行语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现在“skr”使用频率之高的原因除了社会媒体的带动作用外,也离不开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同时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也不可或缺。

四、结语

“skr”一词在早期的说唱音乐中便已存在,但是在网络媒体的带动下不到五个月就一举成为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这不得不让人惊叹“skr”这一词语的“生命力”。“skr”一词的流行并非偶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目前来看,“skr”作为2018年年度网络流行语,使用高频期主要在2018年7月至12月,使用群体通常以年轻人为主,使用场所主要为网络社交平台,到2019年12月为止,“skr”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2018年。我们不抵制在网络上使用如“skr”这类的网络用语,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合理和规范。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陈雪.新媒体环境下的病毒式传播——以“skr”为例[J].艺术科技,2018(31):56,153.

[2]余琪,黄文虎.符号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流行原因探析——以“skr”为例[J].东南传播,2019(4):69-71.

[3]王云,杨彤彤.网络流行语“打call”探析[J].汉语文化,2018(16):112-115.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