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与科学发展
——以黄山学院为例

2020-09-24胡家俊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山区域服务

徐 勇,胡家俊

(黄山学院 办公室,安徽 黄山245041)

一、地方高校与地方关系解读

地方性是地方高校的一个显著特征,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建立在地级城市,与地方关系紧密,有的从隶属关系到经费供给都由所在的地方负责,有的虽然属省级政府管理,也是实行省市共建。

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天然的“亲情”关系是地方高校办学的一大独特优势。正如美国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所言,“大学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帮助所在地区解决社会问题也是大学不容推卸的责任”[1]。地方高校在与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互动与适应过程中,通过服务争取地方资源的支持。

一是地方高校依靠本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地方政府的职能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发展教育,通过教育提升本地区人民科学文化素养,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支持地方高校的科学发展也是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基于双向互动合作的校地关系,按照“目标引领、需求导向、项目驱动、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地方政府将地方高校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地方高校将地方政府的职责和区域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服务自我发展的潜能,充分发挥人才、科技、资源等优势,全方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地方高校的社会价值和终极目的主要体现在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上。地方高校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自身拥有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室和办公室等综合设施是地方社会功能的组成部分,其师生消费、物质需要影响着区域居民的工作与生活,能有效地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的科研主要是以应用型为主,其科研成果多数应用于本地区的企业和社会实际。地方高校学生培养方向也主要面向本地区,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著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潘懋元教授在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接受访谈时说过这样一个事例,朱镕基总理在湖南视察吉首大学时称赞说“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潘教授听了此话觉得难以理解,吉首大学只是坐落在湖南湘西的一所很不起眼的地方大学,怎能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相比,但很少表扬人的朱总理说这句话一定有道理。于是,潘教授亲自去湘西转了一圈,他理解了朱总理的话。整个湘西自治州70%—80%中学教师、50%以上的州干部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搞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的大都是吉首大学的毕业生,当地人谈起这所学校,不说吉首大学,而是说“我们的大学”。[2]

三是地方高校对区域文化发展与重构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吸收接受与内化转变作用,催生新的文化形式,并借助一系列教育传播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本地区人民,从而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

二、地方高校的服务功能与社会价值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发挥自身特色,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托区域资源与文化优势,能够提供区域发展所需人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深化区域文化研究、优化区域社会活动功能、拉动区域消费,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为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地方高校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最重要的基地,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这既是地方高校的办学优势,更是地方高校的职责所在。

黄山学院经历了徽州师范专科学院、黄山高等专科学校、黄山学院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累计为国家培养了7 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长期以来,学校立足黄山办学,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为地方经济社会各条战线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表1 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①

根据以上数据,作不精确推算,黄山学院7万余名历届毕业生中,有近20%的毕业生工作在黄山各条战线上。可见,黄山学院为黄山市提供了大量的各类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了地方高校为区域培养人才的服务功能。

(二)提升区域产学研融合水平

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若能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便能有效地提升区域产学研融合的水平与层次。

本着定位地方、服务地方宗旨,黄山学院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近三年学校承担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课题120余项。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共建数字经济、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省市级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深入开展重大课题、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平台,加强初创企业孵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校企对接合作,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中心,每年遴选教授、博士深入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改造、科技帮扶、成果转化等服务,面向企业开放学校实习实训中心和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等。

(三)深化区域文化研究

地方高校在区域文化方面的服务功能表现为:依托地域优势,深化研究、加大宣传、加强保护,从而彰显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黄山学院收集了徽州文书等计80000 余份,徽州家谱近400 部。近三年承担各级各类徽州文化项目133 项,其中国家社科1项、教育部4项、省厅58项、校级70项。学校方利山研究员先后两次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信,提出建议并得到高度重视,促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皖南的文化资源,学校成立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围绕黄山市的文化大市建设和徽文化的传承开展相关研究。国际化是学校服务黄山市区域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学校适时确立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同时协助完成黄山市多项外事工作,为黄山市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拉动区域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一所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以及师生消费、物质需要等,对所在区域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里,地方高校所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

升格为本科高校以来,黄山学院先后投入了10 亿多元建设新校区;投入了近3 亿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建设数字化校园等。按照经济学理论推算,建设及房地产投入带动的产业链是1∶8,学校新校区建设和其他房屋建筑工程逾10 亿元,能够带动地方近百亿元的产业链。

以2019年为例,学校办学经费支出3.6亿元,其中工资福利补助等项支出为2.36亿元,这些都转化为直接消费和潜在消费,商品和服务等支出6300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6100万元。按照经济学理论推算,日常消费拉动内需相关产值是1∶3,学校及教职工个人的年消费产生超过10亿元的产业链,同时生成新的就业岗位。

另外,大学生已成为一个独特的纯消费群体,根据某项调查,黄山学院学生在校期间的年日常消费近2亿元。

黄山学院作为黄山市辖区内唯一的一所普通本科高校,是黄山市的重要智库和人才来源地。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地方办学,以服务黄山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追求,逐步形成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明晰办学定位,得到了地方和社会的充分认同,也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办学特色,为黄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三、依托地方、服务地方,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原常务副书记张荣国同志曾在多个场合都提出过“地方高校要接地气”的观点:一要热爱地方,从思想感情上连接;二要服务地方,从项目合作上对接;三要依托地方,从政策支持上衔接;四要融入地方,从文化建设上焊接。[3]为实现以上目标,地方高校需探索科学发展的多元路径。

(一)建立常态化合作沟通交流机制

地方高校要始终坚持地方性,积极主动融入,努力争取地方全方位的支持。日本创价大学校长山本英夫曾指出,区域大学要“借由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努力让他们理解并赞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并将当地居民所提出的意见反馈给大学的运营方”[4]。经常就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相关问题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力度;争取地方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协助地方高校准确定位、科学发展;争取地方政府在智库建设上,支持地方高校全面参与地方各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规划;争取社会落实支持地方高校加快发展的有关政策,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功能配套、税费减免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争取地方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促进地方高校全面参与地方经济开发、地方高校与地方民众良性交流互动等。

建立健全校地常态化、制度化交流对接机制。设立校地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和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分设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工作,对接落实合作议定事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合作进展情况,专题会商、研究解决重大事项。

提升服务力度与温度。地方高校应利用自身资源和条件,竭尽一切所能为当地社会服务,为本地市民提供方便。如:举办知识讲座,满足广大市民自我启发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开展志愿服务,切实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对外开放校园,展示学校各项研究成果,促进交流,增广见闻;统筹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力拓展培训领域,积极参与地方职业资格培训、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努力打造继续教育基地和社会培训品牌;另外,地方高校的场馆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等也可向一般市民开放,温情服务广大市民。

(二)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

地方高校要更加自觉地走应用型科研、特色科研之路,强化科技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大科研成果推介力度,推进校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高校在产学研项目、课题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高层次产业发展论坛和科技论坛等。同时地方高校还要善于面向地方技术市场,积极利用学校人才、设备、科研成果优势,开展科技推广相关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解决实际困难、带来直接效益,使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生产力。地方高校还应主动联系、主动服务,通过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谋为地方经济建设谋发展,使地方高校能够真正成为政产学研用基地。

(三)建立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

高层次人才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同时也是地方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本区域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应鼓励和争取地方高校科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支持地方高校师生为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工作服务,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应自觉将人才工作纳入区域人才统一管理范畴,争取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支持,广泛搭建人才共建共享平台,同时积极争取市属的各类人才到地方高校兼职教学和研究;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为依托,坚持“内培外聘,双向交流”,全力打造“双能型”师资队伍。

(四)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

地方高校要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强化就业指导,不断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同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应用型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有计划增加相关重点专业招生计划。地方政府要在吸引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上给予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安居保障等措施。要共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专场招聘,着力提升学生本地就业率。要共同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采取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宣传区域的就业创业政策等。开展校企共育和实施订单培养,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吸引更多毕业生留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就业创业。

基于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存在的天然“亲情”关系,地方高校必然要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出谋划策和贡献力量。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决定了它将在区域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文化研究以及经济消费推动等诸多层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必须在加强与地方的紧密对接、推动校地产学研融合、支持高层次人才共享及加大毕业生本地就业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探索与努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黄山学院2017—2019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猜你喜欢

黄山区域服务
分割区域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