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感恩之花”常盛不败

2020-09-23宁小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4期
关键词:感恩宽容引领

宁小洲

【摘要】古人曰:“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素养,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常怀感恩,平等、宽容时待他人,让自己的世界更加精彩。

【关键词】感恩;平等;宽容;引领

没有阳光、雨露,就没有生命的根基和世界万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情感的交融,世界终将与孤独为伍。如何教学生学会感恩,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做了以网呆索:

一、平等是感恩的基石

人处于社会,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假如连平等意识都不具备的话,就无所谓宽恕社会,宽恕周围的一切,更不能对身边的人和事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的处世态度的基础是平等,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呢?

1.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的现状缺乏自知之明,他们有的会把缺点无限放大,优点却无从挖掘;有的则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觉得别人都应该以他为中心,迁就于己,从而找不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正视客观事实。

笔者学习魏书生,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对话”或开设“找优点”班会、“成功展示会”,或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等。如此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相对客观地认识自我,还能够让他们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意识,感悟平等互助。

2.让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人

当同学不把球借给他玩时,便发生打架;当妈妈一次没有满足他的要求时,便赌气好几夭,甚至离家出走……这样的事例实在是数不胜数,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都是自我为中心、意识太强,不能正视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平时父母、老师、同学对他所付出的一切,他接受得理所当然,觉得他们就是应该这样对他。其实老师和父母为学生所付出的真可谓倾尽所有,但学生仍旧漠然。所以,笔者经常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老师和父母的付出是爱的凝结和体现,并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真情。

笔者班有位走读生,每天早上她爸爸总要送她到校车接送点,并目送着校车远去后才离开,常年如此从不间断。笔者抓住了这一细节,讲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也找一找关于父母类似的细节。很多学生蓦然发现:平时习以为常、看似普通之处都凝聚着父母那无微不至的深情。

二、宽容是感恩的桥梁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些磕磕碰碰,我们总是难以释怀。要想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要学会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那就需要宽容。

1.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宽容

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教育故事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宽容比任何说教都更有魅力。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笔者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宽恕的重要性。有一天在课间活动时,笔者来到教室,发现两个平时爱捣蛋的调皮大王,正蹲在地上卖力地修理椅子。他们看见笔者,惊慌失措地站了起来,满脸通红。我们的惯性思维是:肯定是他们用椅子打架,把椅子打烂了。这时喧闹的教室突然变得异常安静,学生们都等着笔者处理他俩。笔者轻声慢步地走上讲台,不但没有批评他俩,反而表扬了他们知错就改的行为。第二天,两个男生交了“检讨”: “老师,您对我们太宽容了。我们以后一定不会再打架了,保证做到同学之间团结有爱,爱护公物。”

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心中有爱、有宽容,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让他们的心田盛开着永不凋谢的宽容之花。

2.让学生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宽容。

学生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在与各种人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宽容坦荡,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于是,笔者教育他们与人相处时要做到三点:一要胸襟广阔。胸怀宽广的人才能赢得人心,广结天下朋友;而小气之人也许将会孤独终老。二是要学会忍让。古语有云:“退一步海阔夭空”,这里的 “退”就是要有退让、容忍之心,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熏陶他人,以博大宽厚的胸怀去容纳他人,自己的世界才能更加精彩。三要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所做的事评头论足,揪着别人的痛处不放,有的还不忘往人家伤口上撒盐。长而久之,我们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因此被人冷落踢远。我们可以尝试调转角色,换位思考,这样很多伤害就不会发生了。宽容就是原谅别人犯下的过错,宽容就是一种尊重和理解,宽容还是一种胸襟气度。

三、积极引领,真切感悟感恩

個人认为教育学生不该只停留在说教的方式,更需要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实践,深切体验。于是笔者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表感恩之意,抒感恩之情。

1.举行“感恩”主题班会。例如,其中的一节:首先让学生“采撷感恩的精华”,诵读感恩格言诗词,如,“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然后让学生铭记“成长的恩情”,体会自己那些融入别人恩情的成民故事。很多学生讲了令自己终生难忘的情节,如发烧时母亲的焦急、心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爸爸到车站送行时风尘仆仆的样子。然后,大家齐唱《懂你》这首歌。此时,很多学生哽咽了。最后是感恩行动,让学生用行动去回答,去证明,铭记恩情,回报恩情,班会在《感恩的心》的旋律中结束。

2.生日也是“感恩节”。生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意味着香甜美味的蛋糕、亮闪闪的烛光晚餐、别致精美的礼物。曾经,笔者参加了一个特别的生日聚会,应邀前来的客人都被提前告知拒收任何礼物。反之,每位到场的宾客,包括学生的父母都收到了“小寿星”亲手制作的贺卡,在每张贺卡上,学生都用他那稚嫩的小手写下了感动人心的语句,画上了色彩生动的图案,同时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心存感恩,感谢身边所有的亲人和朋友。

学生的母亲告诉笔者,为了让生日过得更有意义,全家开了家庭会。为了制作贺卡,学生整整忙了一周。“当今社会的普遍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的身份,家长理应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学会回报。”这位明智的母亲和她可爱的孩子,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我们淦释了“生日是感恩节”。试想,当这种“感恩”的情感体验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时,谁能否认学生不会实现从“唯我独尊”到懂得感谢,从一味索取到乐意付出的超越呢?

3.“周末”感恩。这个挂笋期,我校开展了“我为父母做好事”的感恩活动,要求学生周末回到家为父母做好事。有一个家长打电话跟我说:“老师,我孩子周末坚持要让他洗碗,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呀!”这位母亲激动地流泪了。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懂事多了,他们不再厌烦爸妈的唠叨,在爸妈面前无理取闹的次数少了,当爸妈身体不适时,他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懂事。

4.感恩大自然。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应将感恩情感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感恩不仅仅对亲人、朋友,更重要的是对事、对物也能拥有同样的感恩心理。人是自然的人,由此笔者培养学生这种感恩情感时,也延伸到这一层面。比如,我们学校处于大山脚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交流,雷雨过后的一个午后,笔者到班上上课时,看见一群学生围在一起,原来是一个男生在食堂的山脚边捡到了一只小鸟,用一个纸盒装着拿回教室玩,大家七嘴八舍地讨论着怎么把它养起来。笔者把小鸟捧起来,轻轻一放,小鸟翅膀“啪啪”拍几次就掉下来了,心想是小鸟妈妈带着它“练飞”的时候,被响雷一惊掉下来的。因此,笔者说:“同学们,如果妈妈带着你去玩,你在陌生的大街上走丢了,妈妈会焦急吗?”一会儿,得到了学生的肯定目光后,笔者又问:“那小鸟妈妈怎样才能找到她的小宝宝呢?”这时,学生的讨论比当初更起劲了。一位小女生说:“应该让小鸟在走丢的地方,等它妈妈。”看笔者默许后,刚才“捡”来小鸟的男生捧着小鸟,在同学们的簇拥下重返食堂的山脚边。傍晚,又有学生向笔者报告,小鸟已经不在,可能被它父母带回去了。通过这件事,让学生明白了自然界的万物同样是有感情的,爱大自然,爱与我们起生活的“朋友”,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这世上有一种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当你付出的越多,你的失去并不因之减少,相反,你得到的心灵快乐就越多。”愿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满怀“感恩之心”,收获更多的快乐。感恩你我他,开满幸福花。

猜你喜欢

感恩宽容引领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