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2016-12-17周俐敏

关键词:引领

周俐敏

摘 要:生活智慧是人们走向智慧生活方式的向导。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孩子可能的完满生活提供服务,唤醒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生活智慧,支撑、引领学生走出规范性存在,重新认识合理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建构创造性生存是学校教育的新使命。本文着重对当前小学生生活智慧缺失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问题解决的策略,期望通过教育改革与实践,为孩子的智慧生长而教,指引孩子走向幸福快乐的智慧人生。

关键词:生活智慧;引领;智慧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03-3

智慧,“智”,聪明才智,发明创造的能力;“慧”,明心,洞察生活的真善美。所以,“生活智慧”不仅是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艺术,还是一种悟性,按照生活之道,心底无私、愉悦、健康地生活的悟性。而智慧生活方式既是由生活智慧构筑起的符合生活道德、生活准则的“合理”的规范性存在,也是满足个体生存、享受、发展需要的“合情”“合意”的创造性的生存方式。智慧人生,不仅是说人们认识生活、改造生活需要智慧,更是意味着人们需要凭借生活智慧走向美好的生活方式,拥有幸福的人生。

儿童智慧生活方式的养成,取决于儿童生活智慧的发展水平。孩子,作为生活存在的主体,在与一定的社会条件交互作用时形成自己认可的生活规则,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对我校学生的学习、消费、交往等生活方式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即使孩子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生活方式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学习方式上,有些孩子遇到问题,习惯先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有很强的主动性,但也有很多孩子还是喜欢依赖他人,喜欢采用直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于正处于身体和精神成长发展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有待成长的生活智慧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生活方式的规范、调节和创造。

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孩子可能的完满生活提供服务,唤醒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生活智慧,支撑、引领学生走出规范性存在,重新认识合理的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建构创造性生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新使命。那么通过问卷调查及生活观察,学生的生活智慧缺失主要在哪些方面?学校教育又该如何着力?

一、以欣赏教育涵育积极的生活感受,引领孩子主动悦纳生活

[问题呈现]

有一次听课,看到身旁的一个男孩很认真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书上划划写写,但是一节课却没举过一次手。下课问他为什么不举手,他涨红了脸,没开口,结果,他身边的同学说,他是差生,不敢举手。

“差生”,这个字眼让这位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感受,也让他采取了消极的学习方式。稍作观察,不难发现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孩子抱怨学习太苦,抱怨父母的干涉太烦,感受到朋友相处太累,感受到做不好事情、学习进步不了太失望,有的甚至感到生活没有乐趣,没有希望。生活感受积极性的缺失又怎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生活!

[成因分析]

消极生活感受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心里不成熟,生活的复杂性极易控制他们的情绪,对挫折承受能力差;但另一方面,教育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责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取的是问题解决式的教育,纠错式的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处于一种怀疑式的生活氛围,一有风吹草动,先自我否定,进而消极应对。所以,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而要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和潜能,乐观地迎接生活的一切挑战。

[解决策略]

欣赏教育,它关怀的是孩子可能走向美好未来的正面力量。我们学校在欣赏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生活顺境中的欣赏无疑给孩子更多的积极的力量。但是,孩子消极的生活感受来自于他们生活中的不如意。欣赏教育不同于问题解决式的教育,但也不回避问题,关键是学生面临生活问题时又如何给予积极的生活感受呢?

“显微镜”寻找问题的例外,给予孩子正确处理生活的方式。又是下雨的日子,孩子们放在走廊里的雨伞东倒西歪,让二(1)班班主任周老师很头疼。狠批大家一通?想起以前狠批的结果,孩子们吓得一整天都不敢大声说话。但问题总要解决的。很快,她找到了例外——有两个同学把带着雨珠的折叠伞有序地放在了脸盆中。于是,她大大地欣赏了这两个同学“睿智”的做法。随后的雨天,睿智的同学越来越多。在周老师的欣赏中,二(1)班雨天的走廊成了一道风景,孩子的伞挂在窗台井然有序,不能挂的折叠伞和雨衣,也整齐地放入脸盆中。欣赏问题的例外,让批评可能带来的消极感受化为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带来了问题孩子自我的“认知——觉醒”,孩子在正向关注和正向思考中,睿智地去处理问题,这不正是悦纳生活的智慧生活方式?

“哈哈镜”包容问题的存在,给予孩子勇于面对问题的自信。“代表居然漏做了作业!”这位老师并未把心中的话立刻出口,而是嚼了又嚼,才开了口:“××同学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我相信她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疏忽。”本应是批评的,但老师经过打磨,欣赏了孩子的优点,又用“相信”而不是“希望”,既给了孩子前进的指向,又让孩子有了改正缺点的信心。雪上加霜不如雪中送炭,孩子生活中发现自己遇到问题时,难免会不安甚至恐惧,这时,老师的包容会防止这种恐惧的扩大,而真诚的欣赏和期待,能够重新唤醒孩子直面生活的信心,排解负面的情绪,避免消极感受的产生。

“放大镜”放大问题外的优点,给予孩子积极承担生活的动力。生活中孩子的消极感受大多来自于他的自卑感。之所以自卑,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光看到自己的缺陷。我班有位学困生,因为成绩太差,他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有一次,订正好课堂作业天已经黑了,他妈妈等得很心焦。但是,他看到教室很脏,不顾妈妈的催促,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了一遍。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后,在全校的集体晨会上,让他上台讲述他的故事。不久,改变在悄悄发生,他比以往更热爱劳动,他有了朋友,学习上遇到问题也不再闷着,而是主动请教起老师和同学……是欣赏让孩子正视自己的优点,也让积极的生活感受像“雪球”不断扩大,影响到本来的缺陷,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动力,并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二、让生活思辨拓展孩子的生活悟性,引领孩子敏锐把握生活

[问题呈现]

哪种学习方式能让你学得懂、学得快、记得牢,学习效率最好?

如果和你一起玩耍的伙伴落了水,而你刚巧学会了游泳,你会怎么做?

“文明、关爱、变革、进取、遵纪、责任、诚信、主动、合作、创新、机智”,请选择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三项生活美德。

被置于生活道德的前五位分别是——诚信、关爱、遵纪、文明、责任。

以上是对我校学生学习、交往方式及生活价值取向调查中的部分数据。从前两项调查发现,一些学生的生活行为并不睿智,认为“听老师讲学习效率”最高的学生人数最多,在学生的观念中,老师的权威地位毋庸置疑,而忽视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在“救落水伙伴的问题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自己救人,虽然有42.2%的学生也考虑过自身的安全,但却没有考虑自己是否有救人的经验,甚至有8.5%的学生什么也没考虑,全凭自己助人为乐的一腔热血去救人。生活观念造就生活方式,从第三项调查不难发现,“仁”、“孝”、“信”、“诚”等传统生活道德在孩子生活观中占主体,但“变革、进取、主动、合作、创新、机智”这些现代生活元素被忽视了,生活观限制了生活视野,也影响了生活方式。

[成因分析]

显然,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现代生活价值取向的教育力度还不够。教育历来重视传统生活道德对孩子生活的熏陶,的确,作为社会文化沉淀下来的生活道德,并未因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失去其价值,相反其生命力具有恒久性。但是,这些是否仍作为智慧生活方式教育的主流价值观?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这些传递正能量的生活观应该承继,它们指向儿童“合情”“合理”地处理与自我、他人、自然、社会的关系,是智慧生活方式的根基。但是又必须超越。“变通、合作、创新”等现代生活品质却指向儿童改造自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合意”的生活,是智慧经济时代必须注入的活力和动力,这些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生活的新的主流价值取向。智慧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就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主流“价值轴心”,衡量不断涌现的新观念,拥有智慧生活的内在精神。

[解决策略]

“入境”时的悟理。生活的真谛不是告诉,而是学生的自省自得,当然,也不是空想,生活实践是“理”走向深刻的媒介。现在的生活教育很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但是很多老师让学生做了就完事了,有些老师至多让学生写一写日记。其实,孩子的实践有异有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例如,我班有“一日值勤岗”,每个同学轮流。到了周末,班主任王老师总要抽时间让孩子就一周值勤作回顾。这不,问题来了,有同学反映某个班干部没戴红领巾,值勤员没扣他生活银行的储蓄币;另一个班干部却生气地说,她某天没戴红领巾,结果值勤员扣了双倍的储蓄币;这时有一个孩子又检举,值勤员包庇了某个普通同学,没戴红领巾也没扣分。而班级的生活银行有这样的规则:不戴红领巾一次,扣储蓄币一分。而这些值勤员显然都有了“变通”。王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值勤员,而是先请他们谈当时的想法,有的认为不扣班干部是想维护他的威信;但有的认为班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所以改扣双倍的;而那位普通同学不扣是因为他是初犯,给他一次机会。针对这些想法,王老师请大家展开思辨:规则能否“变通”,如果随便“变通”会出现什么后果?怎么才能让规则更人情化?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变通”……在对比性的认识思考中,学生用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眼光辩证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澄清认识,也只有在这样的思辨中,“变通、合作、创新”这些新观念的真正内涵才会深入学生心田。

“察情”时的开慧:生活是万花筒,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天孩子们耳闻目睹的事物真不少,但真正能引起他们关注与思考的又有多少呢?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注意身边的一切,并用心去思考。优秀班主任张老师的班级每周三的晨会内容固定为“话说身边事”,学生不仅要交流生活中、各种媒体上看到的感兴趣的事,还要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时,张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入话题。例如学生在谈到新闻报道中某东北女大学生因助人遇害的事时,大家都觉得对陌生人应该警惕,最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和陌生人说话,这是班上大多数孩子与陌生人交往的处世观,而这是否就是智慧的?张老师立刻继续组织学生展开了话题:陌生人的请求是否都该拒绝?如果有陌生人请你帮着一起把东西送到某地方,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想热心帮忙,但又要考虑自身安全,你会怎么做?这些问题让学生用慧心去思辨,去判断,在做出合理抉择的同时,学生的心田也会播下“机智交往”的处事观。

“审微”时的豁然:孩子的生活说大并不大,即使学生间产生矛盾,也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任何小事也都是孩子生活观的应然反应。抓住这些小事,让学生“审视”这些小事,学生的境界会开阔起来。张老师的班级博客中常常有孩子们生活照的刷新,这个孩子爬上椅子正在主动张贴黑板报上掉下来的画,那两个孩子低头凑在一起合作实验真认真,而这边几个吵架的同学样子真有趣……张老师的手机及时摄下这些镜头。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她也从不说对错,而是上传到博客,让孩子自己发表意见。当孩子们在洋洋洒洒跟帖的时候,他们在思考,在碰撞,他们的生活观也在悄然改变。所以,孩子,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老师不妨放放手,让他们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拓宽心胸,获得人生的感悟。

三、让生活体验丰富孩子的生活素养,引领孩子热诚地创造生活

[问题呈现]

学校举行生活达人秀比赛,舞台上,小选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唱歌的,跳舞的,弹奏各种乐器的,表演武术的、书法的,展示珠心算技艺的……为了活跃气氛,主持人选了一些小选手,穿插生活小技能比赛,比如穿针引线,剥豆子比赛等,结果,小小的针线把刚才能歌善舞的孩子难住了。的确,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才多艺,这个十级,那个八级,但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呢?如果父母一星期不在家,能从容安排自己生活的孩子又有几个?才艺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不是生活的主体,衣、食、住、行,这些才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一旦这些生活都由别人占主导,自己时时依赖他人,过自己“合意”的生活也只是空话,又怎能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成因分析]

且不说家长为了孩子适应将来社会的竞争重学业,并让孩子多学几门才艺傍身的教育观,就是学校教育,重学科知识教育、轻生活教育已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即使生活与品德课程中也有生活常识的教育,但是重说教,轻体验,光有书本知识的学生面对生活实际问题也往往束手无策。孩子是生活的主人,生活是他们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及他人互动后不断调整与成长的过程。所以学校教育应该回归学生生活,以生活为主轴,视学生为生活为主体,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观察,在活动中体悟,拓展学生面向生活学习的视角,给学生以自己经营生活、改造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生存智慧的知识、能力、兴趣、品质。

[解决策略]

在细节的打磨中养成生活好习惯。少年居性,习之为常。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生活习惯支配下形成的生活模式。而习惯又由生活细节构成。我校在一月一习惯活动中,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推出学生需要重视的十大生活细节,结合成长银行的储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学校建构的校本化的好习惯立体起来,鲜明起来。比如一年级新生开始的第一周,我们把“个人仪表仪态”作为第一个养成目标,坐姿、写姿、穿戴、物品摆放等方面,用让孩子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儿歌的形式细化,学生读读、诵诵、做做,久而久之,这些细节就被孩子接受并慢慢稳固下来,而这些好习惯也将让孩子的生活方式健康、优雅起来。

在多样化的实践中丰富生活形式。生活体验是生活感受、思维、行动的有机结合,又借助具体的实践载体展开。孩子生活历练的方法是多样的,参观、访问、探究、应用等等,伴随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各种让孩子感到新鲜的、新奇的生活方式也会随着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继而进入孩子生活。

在个性化的历练中厚实生活阅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回归生活的教育。肯定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成长所需。或许我们还不能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属于他的生活课程,但是,在课程实施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自由体验的空间,比如,让他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寻找伙伴合作行动,自己策划成果展示。所谓“我的生活我做主”,在个性尽情张扬的舞台上,孩子才能竭尽所能展示才华,积极透过探索和观察来认识人、事、物的特性与关系,学习做事的方法,把握生活的本质,累积生活的阅历。

在探索性的磨砺中锤炼生活品质。生活不是学科知识的加总,生活智慧的提升也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获取,还包括在体验中生活兴趣的培养,生活意志的锻炼,生活创造力的增长以及生活机智的磨砺。不要把一马平川让孩子去体验,也不要让孩子伸手就能摘到“果子”,而是要让孩子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小手做,用意志去克服困难,更要用大脑去思考问题,去探究,去找到更好地摘到“果子”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经常给孩子出一些生活难题,培养他们探索生活的兴趣,以及在生活中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选择生活、改善生活、创意生活的热忱、能力和意志。

生活智慧是,孩子走向智慧生活方式的向导。为孩子的智慧生长而教!让我们一起努力,点燃孩子的生活智慧,指引孩子走向幸福快乐的智慧人生。

猜你喜欢

引领
优化操作感悟 培养学生数感
一片树叶启情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关系浅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西藏高校辅导员如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几点建议
“6.2.1”教学模式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生整体素质提升的改革研究
班主任用爱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研究
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近京剧
“引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