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策略探析
2020-09-23邓喜弟
邓喜弟
【摘要】魏书生讲过:“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有目的地培养的效率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因此,在教学中,教師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使有准备好的学生在课堂大展所长,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有预习的情况下,学生把简单的先学习,有时间思考自己不懂的问题,等到课堂上经过老师点拨后,就能理解难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课堂里,无限的延长课内外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预习;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明确表明预习是个必要性的步骤,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展所长,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就很有必要。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笔者觉得40分钟来讲授中华文明中博学精深的课文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语言本身就是口语传递的基本,也是根本。用文字来换一种表达,实际上很难传神和领会。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跟学生讲述这么深奥的问题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传统灌输式教育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是失败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是当今课改中的重点卜{论问题。
李吉林说:“有了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预习课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自己才有的放矢。如果学生没有进行预习,教师蓦然上课,让学生对这篇课文太陌生,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与老师讲课内容之间脱节,联系不上。教师就算在课堂上情感大发也没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不明白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文,学生刘于较长文章就有怕的心理,如果让学生在课堂阅读,然后教师再讲课文,那么,课堂上半的时间是在阅读,等老师再投人讲课,时间差不多就日果了。所以,有必要进行预习,将学生阅读时间放在预习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当然,预习需要有目标,要让学生带着预习目的去,在预习中体会到什么,爪毖学生尽情抒发,课堂有的放矢,这徉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教者教趣、师生融合,才是高效课堂的方向。
一、落实预习
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孩子很难自觉做好预习。指导学生自觉预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让学生在家中自觉地预习,必须有家长督促后,还要求家长签名作实。同时,老师每次必须检查预习情况,即使是抽样检查也好,仍然有这个必要。
二、指导预习
通过字典解决最基本的生字词的问题,还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能解决课后思考题。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预习后学生能基本解决课文中,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幻想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幻想?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无需在浪费课堂让学生进行阅读,而且学生因为心中有课文印象,对教师讲解更加深刻。师生之间融洽进行交流,让课堂活跃,有更多时间进行重点、难点的语句探讨。
三、预习中指导阅读延伸
全民阅读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大量的书籍存在品质参差不齐,因此,让学生阅读需要教师及家长指导阅读,让他们读好书,好读书,更好地领悟阅读真谛。正如管建刚说:“很多人都爱上金庸的小说,有人彻夜不眠阅读,但有几个成为小说家?”阅读不但为阅读而阅读,而是要领会书中精华,接收不同的知识,学会明理处事,升华心灵。指导阅读,才能让学生从阅读中延伸出去,有了课内与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感受时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如,六年级第四单元中外国文学作品中教导学二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后,笔者让学生预习并自学《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并让学生在一个星期内看选择其中一本书来进行阅读,然后四人小组谈谈对这本书的体会和感受,再对其中一本书写写读后感,六年级的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项作业。
四、预习中遇到问题
预习中也存在问题,就是做到全班落实预习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在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而言并非难事,但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绝非容易事。就算学生回家去做预习,也只是马虎应付了事,有的读了一遍后,就写一通。有的索性抄起参考书,一字不落抄。因此,在预习在如何落实有效预习?家长监督也是一件难事。更多的家长是没空监督,不少的家长是只会问一句“读了没有?预习没有?”学生说一句 “读了、预习了”就算完成了,家长只是签名,也无法检查落实预习质量。所以,教师还得跟家长沟通,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重视学生预习。另外,在课堂中如何体现预习对课堂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达“预习很重要”这个信息,通过一上课让学生交流预习后的感想,学生相互检查有没有完成的情况……来达到重视预习。除此外,预习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过多批评学生是不利于学生的自学,相反,如果给予更多鼓励和赞许,将会使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从而主动地去预习。
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后,教师在课堂讲课就能如鱼得水,师生互动性将更高,学习的内容也将有所延伸,是高效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课文有了课前熟悉,所以在课堂提问题是会比没有预习更容易提出,甚至是超出教学要求的问题,这就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如,《凡卡》中,学生会问到:“九岁的凡片为何到异乡扣工?为什么不去上学?”因此,预习好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长此以往,学生渐渐有了信心和兴趣,喜欢预习,熟悉课文,跟上教师的思路,课堂教学质量就提上一个层次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领学生有效预习,在课堂中发挥教与学的能力,师生关系融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比“多写”更重要的[J].小学语文教师,2011.
[2]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