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及治愈率分析

2020-09-23辛勤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风病加减治疗

辛勤

【摘  要】目的:探究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探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和针灸治疗,探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愈率数据。结果:探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能够良好的进行临床治疗,提升治愈率,临床中的药用价值较高,在实际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236-02

中风是一种急性发作病症,在实际生活中患者会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显著,致残率极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病症治疗难度较大,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一大病症,西医在临床中以病情控制为主要治疗目标,在实际临床中患者多在西醫稳定病情后进行中医治疗,通过中医方式逐渐改善患者肢体麻木、偏瘫等并发症,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有重要的治疗意义。现就我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共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或者磁共振确诊,有明确病灶.依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探究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冠心病13例,急性期11例,恢复期2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1岁,平均(62.4±4.6)岁;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冠心病12例,急性期12例,恢复期28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3岁,平均(62.7±4.8)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选取标准:选取临床确诊为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的患者;舌脉多表现为: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舌淡暗或齿痕,苔薄白.脉象细涩或缓涩无力,选取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选取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不能配合临床治疗的患者;排除未顺利完成研究的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1]。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和针灸等治疗,同时进行西药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等抗血小板、稳定血压、调脂治疗,还可依据患者的麻木部位进行针灸穴位选择与治疗,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哑门穴、水沟穴等,上肢麻木明显者加肩髃、曲池、外关和合谷穴,下肢麻木者加环跳、三阴交、足三里和太冲穴,进针方式均为平补平泻法,并积极给予营养支持。

探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方组为:黄芪30g,桂枝9g,芍药9g,大枣3枚,生姜9g,地龙10g,炙甘草9g,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病人加全蝎3g,蜈蚣1条,水蛭3g;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者加炒僵蚕10g,蝉蜕8g,石菖蒲10g;肝火旺盛头疼头晕者加天麻10g,钩藤15g,石决明15g;痰浊者加瓜蒌10g,半夏10g,胆星10g;便秘者加大黄6g,火麻仁15g,患肢麻木疼痛者加鸡血藤30g,伸筋草20g,木瓜10g,陈皮10g;上肢重者加姜黄与桑枝,下肢重者加牛膝,采用清水煎煮至400ml,晾温后分早晚2次,顿服[2]。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临床效果,对临床效果较差或者无效的患者需要及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同时剔除本次研究,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最终治疗目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愈率,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无效,具体数值以临床记录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探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探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探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的比较

探究组治愈率为92.50%,对照组为72.50%,卡方值为4.563,P值为0.032,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中风即脑卒中,在临床中比较多见,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症复发率可达30%,致残率高达70%,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有较大的影响,患者通常伴有肢体麻木或者偏身感觉障碍,肢体活动不利,这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极大,良好的恢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极为重要[3]。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中进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改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价值较高,方药分析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在临床中的主要功效为调节内分泌,改善神经功能,提升免疫功能,可良好温通经脉,益气活血化瘀通痹,逐渐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内缺血缺氧;中风患者的病症为脑血管堵塞导致部分脑功能丧失,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良好的针对其病症进行治疗,同时可依据患者临床病症的差异进行药物加减治疗,对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者均可良好进行治疗,急性期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病症的发展,对恢复期的患者可良好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应对各种病症,在临床中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4]。

综上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肢体麻木,可以显著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治疗运用价值较高,可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 郑秋菊.黄七汤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2):435-437.

[2] 郑惠之,黄梅,王运锋.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2):106-107.

[3] 张金娜,王鹏琴.眼针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23):125-127.

[4] 张礼花.中药熏洗法治疗脑中风后肢体麻木的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175.

猜你喜欢

中风病加减治疗
逍遥散加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研究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探讨
论“调畅中焦”与中风病的防治
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