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调畅中焦”与中风病的防治

2015-07-25游佳华张桂睿娄艳芳王涛杨丽坤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中风病防治

游佳华 张桂睿 娄艳芳 王涛 杨丽坤

【关键词】调畅中焦;中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中风病是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中风病的防治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不管从理论还是到实践,均有其独特优势。

1 近年来,中医药对中风病防治的研究现状

程善廷[1]等采用自制方药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进行二级预防,与单纯接受中风的西医二级预防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胡晓杰[2]等从“化浊”入手对缺血性中风进行二级预防,认为“肾阴肾阳失调、升清降浊功能失司是血浊形成的内在因素”,“血浊导致的气机逆乱血脉败伤是缺血性中风与复中的重要因素”,“化浊行血与强肾并举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之有效方法”;张彬[3]等认为“瘀血阻络是中风病的主要机理”,“化瘀通络法是中风病防治的重要治疗方法”,“化瘀通络法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贯穿其二级预防的全过程”;潘娅[4]等运用自羽的化痰逐瘀汤补气养血、化痰逐瘀、通络搜风,改善微循环方法,因此减少缺血性中风复发率,经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洪京[5]等从脾胃论治中风病,认为“中风发病过程中痰的来源、气虚的形成大多与脾胃有关联,脾胃升降失易,气机升降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脾胃与肝肾有同样的重要地位,体肥之人,形盛气弱者,健脾化痰可预防中风的形成,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过程中,应调理脾胃升降之机,中风恢复期患者,标实之象已去,本虚之象表露而见脾虚气弱者,须益气健脾,既杜绝痰之来源,防止中风的再发,又配合活血通络药,可以促进肢体活动的早日康复。

2“中焦功能失调”与中风病的形成密切相关,是中风病防治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2.1 营气血脉功能失常是中风病的病理基础

众所周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脑卒中大多数是脑动脉硬化、血管闭塞所导致的,然而主要的机理是血管病变,俗称为“脑血管病”。中医理论所阐述的“营气血脉”与血管具有同一性。《灵枢·邪客》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由此可见,只有营气作为血液的一部分伴随血液在脉管内循环。营气来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气,循脉而行,营运周身,具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作用,还起着气的调节作用。《素问·痹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表明营气在人体生理机能的维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营气是中医学中一种特殊的气体,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与血液伴行,作为具有调节和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存在于脉中。营气血脉功能失常与血管病变具有同一性,营气血脉功能失常,气血津液输布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淤,痰瘀阻滞脉络,这与现代医学所讲的“动脉硬化”形成机制相类似。

2.2 中焦功能与血脉营气的密切联系

在古书《灵枢·营卫生会》中就有明文记载:“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因而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中焦如沤。”该文仔细论述了中焦功能与血脉营气的相互联系。中焦分清降浊,并将精微营养物质转化而成营血,进一步运送至全身,“营行脉中”,称其为营。因此,中焦功能与血脉营气的形成过程、循环及其发挥营养物质的作用有直接的联系。在机体的病理状态下,诸多因素导致中焦功能的失调,进一步导致其蒸化津液的功能失常,或导致其泌别糟粕的功能失常,水谷精微无以运化,作为水谷精微之精者所化生的营气化源匮乏,营气血脉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痰浊、湿热、瘀血等有害物质堆积,上扰清窍发为卒中。因此,中风病与中焦功能失调具有密切联系。

2.3 中焦功能失调是中风病形成的重要因素

中焦功能除脾胃的运化功能外,还涵盖了肝胆的疏泄及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等,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灵枢·营卫生会》阐述为“中焦如沤”,《瘟病条辨》指出: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素问·六节藏象论》称其:“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大肠作为传导通路,发挥其泻浊、转化糟粕的功能,与肝胆的疏泄功能一起,共同协助脾胃完成其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病理上常见,肝失疏泄,腑气不通,脾胃失其健运,导致中焦功能失调。

中风是由于突然昏仆、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等作为主症的脑血管病。历代文献中对中风的描述均显示中风病的形成与中焦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风在《内经》属 “大厥”、“簿厥”、“仆击”等范畴,《素问·脉解》说:“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簿厥。”《素问·五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表明,气机升降逆乱可以形成中风。中焦功能失调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及大肠传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气血逆乱,痰、瘀、滞等病理产物形成,再由于饮食不当、疲倦过度或七情内伤等原因,导致中风形成;如朱丹溪表明“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叶天士亦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称“风木过动,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胜……饮食变痰……或肝阳上窜,痰火阻窍,神识不清。”

3 结 语

中焦功能失调的产生,是社会自然环境、工作精神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共同作用于机体,导致脾胃失于运化、肝气失于疏泄,腑气不通等,营气血脉功能失常,进一步形成风、火、痰、湿、瘀等新的致病因素,最终导致气血逆乱、上犯清窍发为中风病。因此,从调畅中焦入手,同时结合辨证用药,可以有效阻断中风病的进一步恶化,逆转中风病的进程,对中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善廷,王嘉锋,杨小兰,等.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3,45(12):48-50.

[2] 胡晓杰,宗寿健,王兴臣,等.从“化浊”入手浅述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537-1538.

[3] 张 彬,胡 浩,等.浅析化瘀通络法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3):286-287.

[4] 潘 娅,曹运思,秦 义,等.化痰逐瘀汤减少缺血性中风复发率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1):16.

[5] 张桂睿.浅析调畅中焦防治中风病[J].江苏中医药,2013,45(6):3-4.

猜你喜欢

中风病防治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朝医凉膈散火汤治疗少阳人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
张圣德主任中医师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
中风病机演变规律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