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精神科就诊都是“精神病”吗?

2020-09-23林雪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科精神病

林雪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02-02

今年疫情期间,我接到了一个前同事的电话。原来他的妻子刚生完孩子就出现了失眠、厌食、焦虑,时有哭泣的问题,甚至表现出了轻生的行为。我建议前同事尽快带妻子到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再次接到了这位同事的電话。他说自己的妻子已经被确诊为了产后抑郁症,而且在医生的帮助下他也知道了妻子曾3次自杀但没有成功的事实。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医生也对“精神科”存在诸多误会。其实并不是只有“精神病”才需要去看精神科,有时候存在失眠、脾气暴躁、焦虑或者厌食等症状的人群也应当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因此来精神科就诊的并不一定都是“精神病”。

一、精神疾病的概念分析

提到精神科,很多人都认为那是疯子待的地方,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而且带有歧视意味的。正因为传统认识中的歧视,所以很多人即便出现相关症状也不会去精神科就诊。从概念上来说,精神疾病主要指的是在生物学、心理学或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发生紊乱,进而使个体认知、情感、意识以及行为出现障碍的疾病。日常工作中,部分医生会通过以下原则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精神病”:现有的医学检查、监测手段无法探明躯体或大脑存在异常,但却出现了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记忆力的障碍。个别精神病患者在患病后还会出现伤害自己或是伤害他人的行为。总体来说,精神病主要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和轻性精神障碍两种类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需要及时到精神科就诊。

二、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到精神科就诊

1、思维混乱

如果出现了思维混乱的症状,说话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重点,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在伤害自己等问题,则要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个别患者在发病后,对身边人以及陌生人的猜忌和怀疑会变得非常严重,因此会出现频繁报警的行为。如果这时患者本人不能意识到问题,那么家属则需要帮助患者及时就医。此外,思维混乱的症状还体现在爱钻牛角尖,总为某一件小事纠结以及强迫症倾向等方面。如果这类症状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同样需要及时就医。

2、情绪变化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成年人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其情绪不稳定的概率。如果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或时常坐立不安等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再者,如果成年人莫名出现兴高采烈或者长时间的情绪烦躁、低落,甚至脑中会闪过自杀的念头,必须要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根据临床经验可知,存在这类症状的患者大都会抗拒送医治疗,总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自己身边的人。因此需要家属与患者做好沟通,或采取相应的措施辅助患者完成送医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查明病因,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

3、突发性的性格变化

除了要关注情绪方面的变化,性格方面的突然性变化同样不能忽视。如果过去性格相对内向的人突然变得喜欢和周围人打交道、四处交朋友,而且精力非常旺盛,便需要引起警示。同样,假如过去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性格非常内向,而且爱胡言乱语,总是疑神疑鬼,也需要考虑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当然,单纯性的情绪和性格变化并不能成为判断精神疾病的主要标准,医生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症状或情绪及性格变化的诱因。只是作为患者或正常成年人,应当及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或树立起足够的风险意识。

4、躯体方面的不适感

个体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变化会反映到躯体症状之上,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对莫名的躯体不适感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肠胃不适、心慌胸闷以及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此外,个别患者会出现莫名原因的头疼、后背痛或周身游走性疼痛的症状,但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原因,这时就需要去精神科就诊。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为个别症状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但查不出病因,最后通过精神科治疗而使症状消失的患者。因此人的心理变化会影响到躯体生理感受,需要对其摆正认识并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

5、睡眠问题

根据临床经验可知,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问题。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持续性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一旦患者出现这类症状,需要及时到精神科就诊。此外,还应当对睡眠感缺失、睡眠中呼吸暂停等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必要时同样应当及时到精神科就诊。

三、如何引导患者到精神科就诊

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自身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意识到自己出问题了,因此会主动到医院精神科就诊,而重度精神障碍的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病情严重等问题的影响,再加上对疾病缺少正确认知,因此会对就医产生抵触心理,这时就需要病人家属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劝慰法。可以选择与患者关系较为紧密或者在其心中有一定威望的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劝慰其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②激将法。当患者听不进劝告,甚至发生强烈反抗时,家属可以通过话语“刺激”病人,患者很有可能会赌气到医院就诊。③会诊法。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到附近医院的其他科室入住,之后再请精神科的医生到该院进行会诊。④强制法。当患者身体出现明显不适,且上述方法均无效时,需要借助强制法将其带到医院进行救治。需要注意的是强制患者就医需要得到其监护人的同意,或由公安机关来强制执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大多数人却无法分辨出自己是否需要到精神科就诊。同样,他们对于“精神科”的认识也非常片面、刻板。其实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本身就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情绪低落,那么则很容易会演变成精神疾病。因此作为成年人,我们应当需要如何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心理学中,将心理现象分成了异常心理现象和正常心理现象两种类型。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处于异常心理现象内,那就需要到精神科就诊。如果你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不妨花几十块钱挂个精神科门诊或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让专业人士作出专业判断,帮助你回归到正常生活。最后再多说一句,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区别在于后者不能给患者开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处方权”,因此如果要吃药,还是要找精神科医生。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科精神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病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