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珍
——王维山画虎掠影
2020-09-23王蔚
□ 王蔚
1943年秋,王维山在北京稷园(现中山公园)举办个人画展,其展出的50余件作品所绘对象全部为“虎”。①时人称这次画展为“王维山虎展”。此展隆重推出一副长十丈、积三年光阴完成的《万虎图》。此图乃是王维山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当时报纸和画刊都对此次画展积极宣传。
2003年9月,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拍出一件王维山的《万虎图》手卷(图1~图4),此作由金梁题写迎首(图5),张海若题签,就是当年在稷园首展的《万虎图》。后手卷得多位前辈大家鉴赏,无不称赞画作之精妙,被誉为“翰林墨宝,大为珍贵”,可见王维山绘事功力之深厚。遗憾的是,王维山生平足迹之不详,时至今日,笔者遍查绘史书籍,终得王维山生平足迹之略,此奉诸俟考,抛砖引玉。
一、王维山生平
王维山,名安泰,字维山,后以字行,别号万虎堂主人,山东省临清(现临清市)人。1941年发行的《三六九画报》曾写道:“王维山先生现年三十八岁。”②可由此推断,王维山生于1903年,卒年不详。
王维山自幼喜爱绘画,家境优渥,为培养他的绘画才能提供了良好物质条件。他自幼在私塾受业,少年期便专攻画虎。“凡遇古今画虎资料,即罹致观摩。”③正是对于虎近乎痴迷的喜爱,最终成就其绘虎的高超技艺。
王维山的堂号“万虎堂主人”还有一段佳话流传。一日清朝遗老金梁来到王维山画室,看到他所画老虎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大为称赞,特赠书匾额曰“万虎堂”。王维山十分喜爱,便以万虎堂主人为别号,从此誉播中外。王维山在民国时期就已享誉京城,与张大千、贾敬之并称“张山、王虎、贾翎毛”三绝。
二、王维山的艺术特点
“其布局山水,宗法太(大)痴,而魄力雄伟,直追宋元。有时并参以己意,使如椽之笔,以中锋行之。”④王维山宗法元人黄公望,就其作品分析可总结以下三点:
1.艺术创作的根本思想
王维山绘画创作的思想为追求淡雅脱俗的整体面貌,画面布局师法自然。正如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提出:“作画大要,去邪、俗、甜、赖。”其大意就是指作画要摒弃心中杂念;去除审美中意趣不高令人讨厌的东西;避免过分追求绘画技法的表达,造成画面死板呆滞,或是匠气十足;不能过分注重布局营造,直接照搬古人的绘画技法,使作品缺乏生气,只图方便,毫不创新。
2.绘画技法
王维山绘画技法追求墨中有色、华而不俗的水墨淡彩画,作品中的山水技法大都运用大痴道人黄公望的浅绛山水法。浅绛山水指先使用线条勾勒山体外形,再使用水墨皴擦点染增强山体视觉效果,最后以赭石为主色对山体渲染的淡彩山水画。
浅绛山水创于董北苑,起初不过是水墨画的一种创新方式,始终没有独立出来。“墨韵即足,设色可,不设色亦可。”⑤经历数百年并无起色,直到黄公望发扬浅绛法,使之形成完整体系。元代文人画兴起,艺术审美从富丽向淡雅转变。明代王世贞《世苑卮言》:“大痴、黄鹤又一变也。”可见大痴道人黄公望的浅绛法使得中国画坛的艺术走向为之一变,对后世影响深远。以浅绛和水墨画为代表的文人画,取代了以青绿画为代表的院体画。
3.山水布局
黄公望的横幅作品多是平远式构图,王维山作品中山水亦多做平远式构图。所谓“平远”最早出现在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所提出“三远”即平远、深远、高远。其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构图可以增强空间距离感,做到“咫尺千里”的效果。平远式构图方式强调近、中、远三景,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所绘对象按照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依次布置在画面中。由近及远进行布局,条理清晰,画面逻辑感强。王维山1943年所绘《双虎图》就是这种构图的代表作。
图1 万虎图手卷(局部一)
图2 万虎图手卷(局部二)
图3 万虎图手卷(局部三)
图4 万虎图手卷(局部四)
图5 万虎图手卷 金梁题字
“采用色泽,亦浑厚可喜,故其画虎,有如真虎,威虎生动,不可名状,故每幅绘就,见者莫不惊奇。”⑥王维山绘画技法全面,不仅精于画虎,其山水绘画传统功力亦深厚。这与其“虚心往来,士大夫,名人耆宿之前,谦恭求益,故人皆乐之交,学因更进”。⑦无疑在绘画技法上,王维山得到了很多名师指点。同时也有了更多机会见到古代名画,对古画的临摹进一步加强了传统技法的根基。但是一味临古不免落入泥古的窘境。王维山“所画专以笔墨中墨为特长,不坠入时俗匠习,性好游,凡历名山大川,足迹必至,流连忘返。临真写照,日夕不辍。”李可染曾经提出他对待传统的基本态度,“师古而不泥古,不背弃传统,也不为传统所囿。”的确,王维山悟出了传统绘画真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的渴望,师法自然,造化自然。写生使得画作面貌充满活力,不落俗套;勤于临古,使得画面布局更加严谨,笔墨技法精臻,也是对古人、对传统的尊重。
王维山是民国时期国画古法的坚定拥护者,又是国画改革的践行者,从其现存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用笔用墨之法,是纯粹的中国古代传统绘画技法,没有任何西画的透视和用色技巧。而师古而不泥古是王维山最大的成功之处,其构图别开生面之处乃是“景虎并重”,并不以弱化背景的手段来突出画中的老虎。此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首先,所画老虎是按照所画背景等比例构图,即画远景时,老虎的比例也会随之缩小。这种构图形式在当时动物画中是一种创新;其次,对于以往充当背景的山水,在画中赋予了与虎同等的细致刻画。这就需要画家对于虎、山水、草石、树木,皆能绘而精妙,才不至出现败笔,而王维山恰恰就是这样的 “全能”画家。画作也达到了工写结合的最高境界;最后,绘画技法中,以笔法为主,墨法为辅。如虎的画法,也是用线条勾勒定位,再以墨法设色虎皮,再用笔法画出皮毛质感。画中山水所描绘的景致多为典型北方山水特征,大山大水,布景豪迈,山高水长,咫尺千里。饰以浅绛,配合皴法增加山体巍峨嶙峋之感,远山则以墨法表现。京津画派的山水画画家多用此法。
图6 双虎图
《三六九画报》主笔汪介夫曾对王维山的艺术作品的高度评价道:“王君为之细求其真像,绘声绘形,威猛毕肖,布景山水,亦雄伟壮观,尺幅千里,用太(大)痴笔意,参以自然之法,故其画乃另有一番风味独到也。”⑧
三、王维山求艺之路
从目前资料整理看出王维山的求艺之路,首先是自学方式。主要是通过遍阅绘画书籍,搜集有关画虎的资料;对古画进行临摹,对技法加以学习揣摩;虽不像“虎痴”张善孖饲虎写生,但是也做到“厮守活虎,多日不离”⑨的境界。长时间观察老虎的行为和行动规律,大量的写生活虎,提高绘画的艺术水平,才能写出老虎万兽之王的仪态,画面不至呆板匠俗。其次,通过与前辈及画坛名家切磋艺术。王维山曾拜师何人尚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知晓,其生性好学,为人恭谦,得名师指点。金息侯最赏其画,为其作品题跋最多;溥松窗与他当结为挚友,曾携作品助展。结交师友不仅提高了王维山的绘画技艺,通过结交社会名流也提高了其社会影响。
四、现存作品状况
目前,通过查询雅昌艺术网数据,可知有9件王维山作品在各拍卖公司参拍,但仅此9件作品中,或也不乏伪造之作。这些作品全部集中在1938年至1948年这十年间。1938年一件、1942年两件、1943年一件、1946年一件、1948年一件、未落年份作品三件。
据现有资料可知,1940年至1943年王维山在北京稷园连续举办四次个人画展。如此密集的举办个展,可以说明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成就十分自信,已经达到自己的预期高度。
40年代初,王维山绘画风格业已定型。其中创作完成于1943年秋的《万虎图》无疑是标志性作品。此件作品是王维山绘画技艺的集大成表现。该手卷长达长11米,布景以山水相连,画上共绘出各种形态老虎130余只。虎啸、虎奔、虎睡、虎游,或立于山巅、或匿于林中、或伏于山洞、或游于急湍,形形色色,蔚为大观,一张画中涵盖了虎的大量姿态。《万虎图》或许是王维山一生中空前绝后的作品。一位画家,用三年的时间专心于一件作品,必将自己平生所学精心运用,《万虎图》的创作过程亦是王维山的艺术历练和升华的过程。1943年前后可以认为是王维山进入艺术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多有精品之作。
1948年11月8日《申报》报道:“王先生应北平武训学校董事长上官云相等之请由京赴沪,举办‘虎展’数日,为该校募集基金。”根据这次展览和前边提到的“北京首展”,两次画展展品已知数量达140余件,因此保守推测王维山一生作品数量不会低于200件。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作品不知去向。
五、双虎图艺术赏析
北京市文物公司另藏有一件王维山作品,创作于1943年冬,名为《双虎图》轴(图6)。图中绘两虎,一只站立远眺,另一只立于其侧,远端画崇山峻岭,山中飞瀑流湍,近前则是怪石劲草横出画面。
画中背景山水是王维山擅长的浅绛技法,以赭石色为山体主色,淡墨晕染,表现岩石嶙峋质感。山势巍峨挺拔,瀑布开口简洁爽快。皴擦点苔恰到好处,给人以似有如无的朦胧美感。瀑布底端留白,位于画面中段,以沉沉雾霭营造出“无根之山”的高耸巍峨之感,不仅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而且以留白的手法平顺地将远山景色过渡到中景双虎之上,增强画面布局的空间纵深感。
两只老虎立于溪畔,一只虎背对观画者,另一只虎则侧面远望他处,张着嘴,静静站在那里。双虎用工写结和的手法表现出来。王维山所画之虎,力求写出虎的雄武庄重,王者威仪,绝无凶猛骇人之状。文学中有欲扬先抑之法,画法亦如此。在布局中取势平和,绘绮丽俊美之境,与万兽之王的威严雄壮相结合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对比。虎的威严确实被他的画笔毕肖地表现出来。
近景怪石突兀,劲草数株点缀其上。其作用却不容小觑。首先,远端群山偏靠画面左侧,使得整体画面布局中心左移,而近处的怪石在右侧正好起到了压角作用,使得画面重心平稳;其次,置怪石于双虎与观画人之间,可以缓冲老虎凶猛之气,使画面多了几分平和之气;再次,怪石劲草使得画面更加饱满,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怪石之上的劲草,密而不乱,根根劲健,可以看出画家不仅能工俊秀,又有老辣坚挺的写意笔法。其笔墨功力之深厚,鲜有人及,画面布局更是精心设计。右上款署:“癸未冬月写于万虎堂,山左王维山题”。钤印鉴四枚:万虎(朱文)、山左古沙邱(朱文)、维山四十后作(朱文)、王氏维山(白文)。
此图创作于1943年冬,王维山年值不惑,对于他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艺术,应都处在黄金阶段,其创作的数量和质量的巅峰期。《双虎图》轴,远观山水,中观双虎,近观草石,兼以小溪树木。布景精细,构图严谨。可谓笔墨兼顾,无一废笔,是画家用心精品之作。
六、常用落款及印信
王维山作品落款一般多题作“山左王维山”(图7),或“古沙邱王维山”(图8)。“山左”即指今山东省;至于“古沙邱”,民国《山东临清县志》沿袭旧志的观点说:“商末,纣王盈钜桥之栗,聚乐于沙丘,查钜桥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临清西境,与曲周接壤,临清又既古沙邱也。”因此,“山左”“古沙邱”即是指山东临清一带。
常见印信,从现存作品中,可见主要印信有以下几种:万虎(朱文,此印于《万虎图》首次出现,图9)、山左古沙邱(朱文,图10)、王氏维山(白文,图11)、维山四十后作(朱文,图12)。
图7
图8
图9 万虎 朱文印
图10 山左古沙邱 朱文印
图11 王氏维山 白文印
图12 维山四十后作 朱文印
结语
纵观民国时期文化界,无疑是一次百家争鸣,其作用不亚于文艺复兴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影响。此时的画坛上承明清下启现当代,是绘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活跃在这一时期。王维山是民国时期京津地区著名的绘虎大家。曾名重一时,可惜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代名家竟逐渐淡出了后人视线,使人扼腕。谨以此文纪念王维山先生,愿其艺术可以重新广为所知。
注释:
①一张名画[N].申报,1943、11、27(四)
②③④⑥⑦⑧汪介夫.王维山虎展[J].三六九画报,1941,13:29-30.
⑤清·戴熙习苦斋题画·画训语
⑨重方·王维山作万虎图[J].立言画刊,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