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起来的课堂
2020-09-22杨春娟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以及我校坚持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需要树立这样的理念:那就是课堂要以“人”为中心,让课堂永远是动的、活的、情境化的、富有个性的,让每堂课焕发生命活力。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幸福的课堂。
关键词:学本课堂;简洁课堂;人文课堂
一、 “活”起来的语文课堂是有滋有味的课堂
不让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没有人情味的课堂,是无效课堂。我校裴光勇校长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自主获取知识方面送给我们老师六句话:“由问题抓住学生、由问题带动学生思考、由老师说代替学生说、由学生说老师之想说、由老师听学生说、由老师带学生之不能说”。由此,教师、学生“各司其职”,使得教学效果及其课堂达到有序、高效。我曾经两次教授戴望舒先生的《雨巷》一文。第一次教授是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由于总担心自己表现不佳,所以我前期准备做得格外充分,讲课稿背得极其顺畅,洋洋洒洒地讲了一节课,可谓声情并茂。学生亦是认认真真,安安静静。是的,评课老师说我的学生太安静了。此时我才意识到,一整堂课都是我在讲,学生只是在认真地听,抑或是配合我在听。经过其他老师的指导和自我反思,我发现我错了,我说太多了,说了我想说的,说了学生能说的;我把角色这个问题搞错了。深圳市龙岗区教研员曹清富老师说过:“教师不要成为课堂的主角儿、演员,教师要做导演。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儿、演员”。事实证明,我恰恰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角儿,把学生晾在了一边。是啊,没有话语权,他们只能乖乖地坐着喽。还好,这两年我也一直在改变,学着去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言权和声音还给学生。在一次期中总结会上,我校周平主任提出了“我们已经重视或还需加强重视的问题”,周主任从教学导学、资源运用、目标达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共提出十七个问题。这些问题实则告诉我要学会处理以下问题:教师与教材,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各个教学主体通力配合,课前、课堂、课下才能完美;另外,从输入知识到输出知识到共享知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所以接下来我要尝试着让自己更多地去关注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我与学生。让学生逐渐参与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变得有人情味。
后来我进行了《雨巷》第二次教学,自我感觉课堂效果有所提高,原因是我说得少。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朗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课文,感悟出“丁香一样的姑娘”不少象征意义,如美好的东西、恋人形象、希望等,直至最后有的同学提出“丁香一样的姑娘”到底有无存在等深刻的问题。其间,同学们入情入境,可谓内心各有各自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我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东西总是比老师传授出来的东西要实效得多,要有人情味得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文本,肢解文本,最后整合文本,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高兴万分。整堂课变得活跃、有味道起来。
二、 “活”起来的语文课堂是“简洁课堂”
温儒敏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提到“简洁语文”。温先生认为语文课堂要“消肿”“减肥”,要上干净的语文课,着眼语文,直奔教学语文的核心:少一些浪费时间的插科打诨,少一些非语文的左顾右盼,少一些无聊肤浅的机械重复。对此,我之前稍有疑惑,语文课不就是需要灵活、需要形式吗?语文课仅仅要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是的,我有疑惑。或者說现在仍旧在语文课堂上有些许形式,但改变需要时间。
后来看到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及其课堂实录,切身体会到语文课堂确实不需要太多形式。能够让学生有生命体验和感悟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作为刚毕业的教师,我了解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在大三,当时看到的课堂实录就是《慈母情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授课语言简洁,课堂氛围轻松,好像一堂课的时间永远用不完;孩子们总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理解其中的情感,情在其中但不浓烈,教之于情但不刻意。恰当的提问、引导式的评价、总结性地点题,让整个课堂即不繁重又不显得空洞无物,重要的是并没有强加学生压力,反而能让学生自由探究生活,尽情抒发情感,对生活有本质、内在的认知。如同温儒敏先生的“简洁语文”一样,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同样聚焦语言,没有浮夸的形式。它关注的是学生,是文本,是生活,是生命的真谛,落脚点在“人”上。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实际探索文字的行动读懂自己、读懂他人,读出人之为人的刻在骨子里的共同的东西。我想,让语文课堂回归语文的主阵地,让“简洁”的语文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成为语文的主要支架,的确重要。
三、 “活”起来的课堂是教会学生体悟人生的人文教育课堂
语文教育不等于语文课,更不等于语文知识。语文教育实际上是鲜明的人文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健康成长。“体育第一,德育第二,智育第三”,这是我的老师常常告诉我的一句话,我也告诉了我的学生。我也希望我的学生是一个这样的人:通过读书,首先能够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出一种生命状态。其次我希望他们有思想、有品德、有品质地活着,不谈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做多大贡献,至少,不要去伤害他人。有了健康的身心体魄,有了基本的做人品德,最后他们才有资格谈学识、谈地位、谈其他。所以我告诉我的学生,要做一个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爱我们的人,把身体搞好,把思想搞好,最后提升自己,这就够了。守住自己内心的一方净土,从读书中滋养生命,从读书中获得生命体验。上学期我和我们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读书交流会,分别是《巴黎圣母院》《复活》《活着》,同学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如对美与丑的认识、对活着的意义的思考、还有人需要改变、人需要爱、人需要学会原谅和被原谅等深层意义的感悟。这令我很感动,我觉得“活”起来的语文课堂可以是自由表达的课堂,需要倾吐心扉的课堂,需要通过自由阅读而获得人生体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钱理群.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
杨春娟,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