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文章的美

2020-09-22徐魁郑先琴

读天下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

徐魁 郑先琴

摘 要:文学作品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学环节,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的内容有很多,文章从几个角度浅析了教学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发展必要手段。搞好文学作品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以为在文学作品教学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要多读

阅读的目的是在于促进人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能力的发展。多读的目的在于不断强化这一过程。中学阶段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期更应该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天地里自由徜徉。通过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来刺激学生大量接收信息,促使他们与文本及作者形成对话,完成自身能力的不断升级、强化。

二、 要美读

朗读有多重好处: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其次朗读同时还要求学生多种器官配合,又有助于记忆;再次朗读还要求要有感情的投入,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而后朗读还能帮助积累词汇、句式,为写打基础等等。因此朗读教学就成了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朗读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朗读时发音要正确、清楚,不能随便改字、改词、添字、减字外,还要求要培养学生有创意的阅读,要让学生善读、美读,读出缓急曲直、音韵文气,读出快感,不能味同嚼蜡,在读中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学作品的美感。

如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整首诗的基调应该是自豪,陶醉,敬佩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要读出气势,仿佛我们就看到历史的车轮轰隆轰隆的从远方驶来,滚滚长江澎湃着向东边奔去,大丈夫的豪情万丈与时间一去不复黯然神伤交织交染,让人内心激荡不已;“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句应该是平淡,缓慢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重读“乱”“穿”“惊”“拍”“卷”,整体语速要快,注意节奏,有一种豪气干云霄之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要降调,读得轻柔些。“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句则要平和的读,读出对周公瑾当年英雄了得的崇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的“羽扇纶巾”“谈笑间”要读得轻松点。把“谈笑间”的尾音上加重。读出些神秘色彩。“樯橹灰飞烟灭”,语速要快,仿佛毁灭就在一瞬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要读得轻慢些,要读出时间逝去的伤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最后这句也要缓慢的读,将情绪收尾。

美美地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更能提升我们审美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

三、 要细读

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对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

体味和把握作品的审美意蕴,提高审美品位,形成的审美能力,是细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文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既然文学教育和文学研究一样,其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作品本身,而作品本身又是丰富的、多层面的,作品细读应从何入手呢?

(一)回归文本

我们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去要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文本的内容是我们解读的主要依据,至于作者事前对作品的设想和事后对作品的回忆,都不足为据。文本细读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认为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体现为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这些因素,我们就能够解读作品的意义。

(二)品味语境

语境对于理解文本词汇的深层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要想理解句子的全部意义还必须进一步理解句子本身外的潜在语义,也就是深层意义。因为一个句子给予人的全部意义,往往是由句子本身及其潜在信息共同提供的。而句子的潜在信息的两个主要来源則是句子的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因此有些句子离开上下文就很难理解。

(三)理解结构

文章多读固然重要,然而用心去熟读就更加重要。文章应反复读,梳理出文章结构的做法就是用心读书的一种好方法。理出了文章的结构,领悟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进而理解作者的匠心。

四、 要善读

(一)个性的读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往往有一种线性的思维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绝对苦闷中→他写出的每一部作品也必定充满了单一的绝对苦闷感。”这种线的思维模式害处是极大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尽力去克服。因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文学作品的内涵一般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时不能限制过死,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多元的、开放的解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作品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品的本意。以期获得对作品的形象和情感的把握。方法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个性,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和知识阅历对文本进行解读。

如教学《囚绿记》,如果我们刻意地去渲染这篇文章写于1939年,此时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初期。那么我们可能思维就会被固定到常春藤象征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国格上面去。如果不渲染时代背景,那么这篇文章的解读也就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似乎更合乎情理。

(二)再造的读

借助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教学文学作品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如学习《蜀道难》我们必须展开大量的想象,才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在读中学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语言素养很大一部分是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的,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赏析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如人物描写的方法,如何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独特的个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实践,不断成长。

以上也只不过粗浅地谈谈文学作品教学的注意事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徐魁,重庆市,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郑先琴,重庆市,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针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