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2020-09-22冯杰

读天下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摘 要:现代教育的需要和新课改的发展,教育教学的重点逐渐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已经不是最受重视的方面之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历史知识,更好地学习历史。文章将对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学生核心素质;具体体现

一、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决定了他们的历史成绩和历史学习能力。历史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这五点,教师应该着重教育这五点,为学生的历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提出的重点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更透彻地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记忆。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把握核心素养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课程的走向,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的容易。

三、 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历史核心素养分为四点,分别为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学生从这四点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将历史学科学好。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最多的是时间与相对应发生的事件,想要将历史这一门学科学好,就要先把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记牢。时空观念也分为两方面,分别为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每一件事对应相应的时间,这是从历史的时间上来说的。在不同的国家,相同的时间可能正发生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事件。比如1405~1433年,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但在西方,这个时间也在发生着历史事件,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在相同的时间,第一国际成立了,等等这样的历史事件有很多。学生不能只“二维”的进行记忆,还要更加立体的,将世界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与时间串联起来,这样更方便记忆与复习知识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时间轴的方式进行记忆,将相同时间不同国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看起来更加的直观,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始末。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在分析阶段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到带领学生通过绘画示意图的方式,理清时代演变的过程,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从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史料实证能够很好地分析历史事件。史料实证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枯燥的历史事件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教师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丰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有效手段进行史料实证的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观看视频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通过观看相关历史事件的电影,让学生记牢知识。比如在《开国大典》的电影中,很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发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该部分的历史事件记忆的格外深刻。或者是通过欣赏图片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欣赏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来记忆历史事件。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授课,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授课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辩论赛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有足够理论依据的历史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里,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事件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培养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更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能够热爱自己的祖国,提高文化自信和内心的自豪感。在初中的历史教育过程中,很少有涉及家国情怀的课程内容,而且初中的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的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对这些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再注重一点教材外的内容,比如国际主权意识、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担当等等。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稍微将政治内容带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和家国情怀。比如在学习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通过挖掘历史人物的背景和时代的背景进行教学,或者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家国情怀。现在的学生都很少关心国家与外交,教师应该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他们重拾国家自信心。在学习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能够将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考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能够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科学的对历史进行观察。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学生的历史事件的印象几乎都是刷题刷出来的,死记硬背,当转换题型的时候学生就会忘记答案,这样的学习和刷题是没有质量的。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历史事件的有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树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唯物史观。在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与对比,来加深学生在脑海中的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和思辨能力,更多地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性。

四、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重点的转移,初中历史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优秀的教育还能够将高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衔接,在初高中过渡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不会那么的艰难。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方道余.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8(9):290-291.

[2]朱学艳.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之中核心素养的融入[J].东西南北:教育,2019(15):107.

[3]许增东.淺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8(21):349.

作者简介:

冯杰,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河棚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几点思考
浅谈少数民族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甘肃乡土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例析历史知识传授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对中学历史高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基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