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课堂如何“以问题引领深度学习”
2020-09-22周辅良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新要求。初中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与小学数学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何让学生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思考成为初中数学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为此不少数学教师都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领数学课堂是目前教师最常用,效果也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引领
一、 前言
问题是教师引入教学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依据,有了问题才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才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出正确答案,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化于心并成为学生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环。初中数学更是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目标,但是要想让问题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进行深思还需教师在设计问题上找准方向,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引领深度学习”的关键策略。
二、 设计目标性问题,指导课堂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若是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融入教学问题之中就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应掌握的重点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使得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难点,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更好的抓手。教师若想设计好目标性问题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只有教师先掌握好教学的重点才能够在设计目标性问题时能够表达得更准确。其次教师在设计目标性问题之前要先思考想要通过目标性问题达到何种教学效果,然后根据教师的构想去设计教学问题。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了解此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以两道应用题为例,分别可以得到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让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即“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有的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由于这是学生自己通过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总结出的内容,学生自然会对此类内容印象深刻,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的重点是围绕着二元一次方程展开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提出探索性问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要求之一,数学学科的学习更是需要学生具备此项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若是想要采用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需要从此项能力出发设计探究性的问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具备探究性的问题难度都较大,如果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进行探究,一方面有可能会耽误课堂教学进度,且有可能多数学生都不能探究出结果,当极少部分得出答案后教师就不得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教学,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打着探究幌子的灌输式教学,对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几乎没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会因问题难度过大对自主探究问题失去信心,会极大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较合适探究问题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去完成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两个平行四边形图片,然后给出题目“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去探究如何去判定平行四边形成立,教师可以稍加引导学生从上一节课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定义入手分析。然后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以及最终结果。
四、 设计延伸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会拓展学习内容
数学知识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与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的,或者通过知识的拓展延伸,进行变式训练,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现在所学习的内容,或者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出更多的内容。但是以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这也就使得许多学生不会将知识进行互相迁移或者是拓展。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延伸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一问题,从而意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帮助学生建立迁移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自己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最后由教师总结出结论。
五、 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学习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初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性问题,可以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借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后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学生才会进行接下来的深入思考。在设计趣味性问题时教师可以从题目的背景出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以此来让学生想要去思考问题,也可以从题目的形式与内容入手设计趣味问题。
六、 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让数学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思,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首先要设计目标性问题,让教学有方向,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习脉络。其次就是要提出探索性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就是要设计延伸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会拓展学习内容,讓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最后就是设计一些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会影.谈初中数学课堂如何“以问题引领深度学习”[J].中学数学,2020(12):75-76.
[2]孙连杰.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实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32.
[3]邵美琴.问题引领 分层推进 关注能力 科学设置:以“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为例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95+97.
作者简介:
周辅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