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视角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

2020-09-22周易

高教学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教师发展外语教学

周易

摘  要:当今社会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特征凸显了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语言的人文性及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外语教学能够且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作者讨论了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构建跨文化外语教学和教师发展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外语教学;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122-04

Abstract: Globalization and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modern societ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e humanity aspect of language and the interdependentnatur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determine tha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an and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ie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of intercultural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s at Chinese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its under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ng intercultural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model.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 development

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外语教学本身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人们对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解:语言和文化是互动的,且相互依存。一方面,语言表达文化,而文化是通过语言实现的。通过使用语言,人们能够接近并理解共享文化中的隐性的价值观、信仰和思想。另一方面,当我们将语言视为交流媒介時,语言与进行交流的文化参照系不能分开。脱离文化知识,很难理解语言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如此。因此,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单独达到语言能力,它应反映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互动[1-4]。这不仅是中国外语教育所必需的,更是世界范围内对外语教学发展方向提出的要求。培养能够胜任跨文化交际的外语学习者应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核心目标。跨文化外语教学应运而生。

当今社会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时代特征更是凸显了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我国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以提升公民人文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外语学科的学科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及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外语教学能够且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升其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以便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进程对外语教育中提出的新的挑战。

跨文化外语教学不仅要能够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更要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文目标:即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培养包容、开放的情感态度,提高跨文化敏感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1,3,4]。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使外语教学成为实施跨文化教育最有效的平台之一,已经成为外语教学届内外的迫切需求。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的融合从而为教师提供实践性指导,在外语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发展

跨文化外语教学起源于多元文化国家,是其社会对通过语言教学来促进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解决不同民族之间冲突、实现社会和谐与和平的需要[1];也来自批判性话语分析中提出的通过对话语的多维分析来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层含义,阐释语言在霸权社会中的解释和调解作用,帮助外语学习者提升母语和目标文化的批判意识的需要[5]。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交往动态增加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外语教育研究者都提出把过去30多年里外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即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扩大到涵盖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1,3,6]。它是不同于以前的文化教学,它不仅包括文化的有形、可见维度,而且唤起隐含的无形和主观维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开始被写进国家级的外语课程规划和教学大纲中,外语教学研究者也开始对如何实施跨文化外语教学进行了研究[1,2,7]。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跨文化外语教学在中国外语学界及整个教育届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大量的文献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从理论构建、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等角度进行了思辨式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3,4,6,8,9]。

二、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现状及原因

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0]概述了英语教学目标包括对学生的文化能力的提高, 但高校外语教学培养大纲和实施细则仍大多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通常只是在至上而下的各级外语教学大纲的综述里提及,而大纲中的课程设置、要求、评价等却少有细化[4,8,11]。语言教学和跨文化能力培养难以有机结合。学者对文化教学的研究表明,高校跨文化教学尚未成为外语教学的常规侧重点。文化教学大多数仍旧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模式,且常常是教师自上而下讲授文化知识点。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与英语国家有关的知识,例如他们的习俗、环境、文学、影视等[11-12]。很多教师将培养学生以英美等少数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的方式和能力作为文化教学主要内容和目标,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尚在,而学生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自我意识及本土文化身份被边缘化了;文化教学并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的作用[13]。

具有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的师资不足是影响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从教师教育与发展的角度看,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需要外语教师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不只是文化知识的了解,更是对其思维方式、交流特点及其背后思想、价值观、哲学等层面的深度解读。这对绝大多数外语教师都是极大的挑战。现在从事外语教学的主力军都是在以语言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的培养,现有的教师培训项目对此涉及的也不多,很多教师本身对其认识也不充分。跨文化外语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教师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章可循。高校英语教师虽具有一定的文化评判意识,也愿意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但对母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还欠缺,掌握的文化知识不足,这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他们将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意愿转化成教学实践[12]。

学者对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现状进行的研究表明,学生对跨文化能力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也不足[14]。学生大多没有身处异国文化的经历,校园和课堂是他们主要的跨文化体验场所, 跨文化交际语境大多是与外教的互动[15]。虽然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但跨文化知识有待加强,尤其是缺乏对价值观等文化的深层表达的了解,非言语交际能力和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也相对薄弱[15]。

标准化的外语测试和缺少适合的教材也是制约跨文化外语教学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大多数英语评估系统采用标准化测试,虽然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旧以语言能力为中心。跨文化知识和能力尚未成为测试的主要组成部分。考试是教学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因素,教师面临着为学生做好考试准备的压力。目前以语言能力为中心的标准化测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跨文化外语教学很难成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首选。而学者对近年来国内出版的跨文化交际教材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教材内容虽然涵盖了从文化的概念、中西方文化比较、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等很多方面,配套练习形式较为丰富,但一些教材文化知识介绍的系统性和文化意识培养方面还有待增强,跨文化情境中的实践交际技能的训练尚不能满足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16]。

三、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各国的外语教学需求和背景有很多种,很难提出“一刀切”的方法。对于这种新兴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尤其如此,它还没有完全发展,只为教育者提供了理论框架的概述。创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高校教学环境的教学和教师发展模式是提升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内学者已经开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例如,研究表明將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理念相结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文化专题课程,对帮助大学生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增强文化修养,提高人文素质有促进作用[17]。在外语课程中采用Cultural Knowings的教学模式进行文化教学,也被证实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8]。周颖和Tasha Bleistein[19]的研究表明,中美大学生在网络模式下通过开展在线交流增长其跨文化知识和自主交流能力。“访谈并反思”能帮助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灵活地处理各种跨文化交际场景,并能从交际中不断的进行反思,习得新的跨文化知识,且在新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中将所习得的应用到实践中[20]。但是,这些跨文化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系统,在推广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需要跟国外学校的对接,或需设定在有机会接触外国人且能进行访谈的城市。

创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前教学中的既定做法,跨文化外语教学也因此需要建立在中国外语课堂中已经成功使用的各种活动基础上。在现有的外语教学模式主导下,为学生提供掌握学习和适应文化的技能和策略的环境,比仅仅教授静态的文化知识更有意义。Liddicoat[2]提出,学生应通过察觉、反思和阐释语言中文化的各个方面来发展其跨文化能力;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蕴含丰富文化现象和议题的语言学习体验,指导他们的反思性实践。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靠文化知识的导入来实现,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跨文化体验和反思来提高跨文化能力、发展学习和适应文化的技能和策略,这也应成为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实践模式[3,13]。

四、跨文化外语教学与外语教师教育

除了提出适合中国外语环境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外,另一个重要议题是教师教育和发展。研究者发现,外语教师普遍认为自身跨文化能力尚不足、难以很好地胜任文化教学及缺乏文化教学培训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是凭借自己对跨文化含义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教学,往往主要涉及自身熟知的领域[13,21]。教师获得跨文化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通过与母语为英语的人进行接触和互动,但只有少数高校外语教师有机会在英语国家生活和学习。中国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几乎没有机会与英语母语人士交流,他们缺少获得跨文化能力的第一手经验,也少有在以前的师资培训中学过文化知识。

外语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效的实施教学,除了获得跨文化能力外,教师需要开发关于语言如何运作的新思维方式,尽可能多地学习跨文化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了解他们在教学中表达的文化观念的解读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建立自己的跨文化能力,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师教育和培训来实现。这对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帮助教师增强其跨文化意识,提高教学能力,为实施跨文化外语教学做好准备。一些可以进行跨文化教学的外语教师,在他们的教学中隐含着探究式的学习和反思式的实践,这使得他们能够对跨文化的现象和观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进行思辨[13]。但教师如何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反思式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和知识、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过程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论述和探讨。

五、结束语

外语学界普遍认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核心之一,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受到英语教师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课堂教学实践却仍然落后于理论预期。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高校教学环境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证研究上,都有待更进一步的论述和探讨。对于中国大多数外语教师来说,跨文化外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范式,要想从目前的教学实践转向新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对外语教师的专业教育和发展提出了创新的要求,教师教育和培训项目需要调整目标和重点,将培养教师的跨文化外语教学能力视为首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2]Liddicoat, A. J. Pedagogical practice for integrating the intercultural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J]. Japanese Studies,2008,28(3):277-290.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2-7.

[5]Fairclough, N. Global capitalism and critical awareness of language[J]. Language Awareness, 1999,8(2):71-83.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Knutson, E. M.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06,62(4):591-610.

[8]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

[9]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王娟.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国内外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7(10):90-91.

[12]杜娟.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与教学意识研究[J].海外英语,2019(23):3-4.

[13]Zhou, Y. Xu, S. J. & Bayley, J.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EFL teaching in China[A]. In L. Jin and M. Cortazzi (Eds.), Researching Chinese learners-skills, perceptions &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C]. Hampshire, UK: Palgrave Macmillan,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ers, Houndmills, Basingstoke,2011:138-166.

[14]刘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跨文化教学[J].高等教育,2018(6):169-170.

[15]赵芳.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研究[J].現代交际,2019(12):4-5.

[16]吁思敏.我国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教材内容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7(1):29-33.

[17]傅晓燕,李瑶.基于CBI理念的“中西文化专题”课程设计[J].创业与创业教育,2018,9(2):156-159.

[18]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2):27-34.

[19]周颖,Tasha Bleistein.教师在线支持的中美大学生网络跨文化交际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8):45-52.

[20]张丽.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访谈-讨论-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3):79-85.

[21]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教师发展外语教学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