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与健康状况

2020-09-22杨帅王飞

学理论·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产阶层健康状况

杨帅 王飞

摘 要:本文基于CGSS2010数据,探讨了我国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和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第一,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可划分为娱乐型、社交型和发展型,但中产阶层的休闲频率整体不高,且阶层内部各有其特点。第二,中产阶层的健康水平整体较好,但阶层内部存在显著差异。第三,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和健康水平都呈现出从新中产到老中产再到边缘中产递减的特点。第四,发展型休闲是导致新、老中产与边缘中产健康水平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中产阶层;休闲方式;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3-0069-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逐渐形成且日益壮大,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据CHFS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产阶层人数已有2.04亿人,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中产阶层人口最多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努力奋斗的重要目标。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生活方式和“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健康状态无疑是中产阶层所期待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职场升迁的焦虑、日常生活的压力让中产阶层深受困扰,一些白领劳累猝死的新闻也屡见报端。休闲和健康日渐成为中产阶层的“刚需”。

一、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与健康状况

1.中产阶层与休闲

国内有关于休闲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青年群体、老年人群体和城乡居民等几类人群,对中产阶层这一阶层群体休闲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从既有理论脉络和现实情况来看,中产阶层与休闲之间却存在着某种结构性的关联。凡勃伦认为“明显有闲”的生活方式就是中产阶层彰显其阶层地位身份的一种体现。齐美尔从休闲与时尚的关系角度,进一步指出中产阶层善于捕捉、发展时尚,而休闲生活就是其彰显时尚的舞台。布迪厄则从阶层再生产的角度,指出了中产阶层可以通过“实践”和“惯习”将休闲式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位传递给下一代。

国内学界关于中产阶层休闲方式的研究,主要是从消费的角度切入。因为从经济特征上来看,中产阶层是一个具有较强支付能力且对生活质量有较高追求的社会阶层,所以休闲消费在他们的日常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学者[1]基于对城市中产阶层的调查发现,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休闲消费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保健等休闲项目的重要性在中产阶层这一群体中开始凸显,他们的休闲生活也越来越多样化,且呈现出向户外、健身、网络等区域集中的趋势。也有学者[2]更进一步指出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在休闲方式上也确实存在不同的风格特征。尽管他们工作时间长且繁忙,但是却并没有沉溺于工作,反而十分重视休闲,对休闲生活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理解。可见,中产与非中产之间的休闲方式确实存在差异。那么,我国中产阶层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是否存在内部差异呢?他们的休闲方式有哪些类型?又有何种特点?

2.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拥有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在个人际遇和生活机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进而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已有研究发现,个体社会阶层地位与其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社会阶层地位越高的人,其健康状况越好;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则恰好相反[3]。

中产阶层虽然位于我国社会结构的中间位置,但也并不是一个完全一致的整體,涵盖范围很广,既包括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私营企业主,又包括普通的办公室职员;既包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精英,甚至也包括只有初、高中学历的普通受教育者。如果仅拿收入来衡量的话,按照瑞信研究报告的测量方式,中产阶层也是一个收入为5万至50万美元、内部充满收入张力的群体。那么,我国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是否因其内部的异质性存在差异?呈现何种特点?其整体的健康状况怎样?

3.中产阶层的休闲与健康

休闲活动是个体在其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按照其意愿选择参加的。所以人们在休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暂时摆脱工作的疲乏与生活的压力,获得某种心理的满足感、释放感。尤其是运动、游憩方面的休闲活动,能舒展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精神紧张,甚至给人带来“畅爽”之感,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甚至那些积极的休闲活动在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还能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参与到健康的休闲活动中来。有学者[4]研究发现,娱乐锻炼型休闲和社交型休闲都对个体的精神健康有积极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休闲活动都一定有益于健康。在百无聊赖中过度放纵自己,沉溺于某些消极的休闲活动中,不仅不利于缓解压力、舒缓身心,反而会对个人健康甚至他人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花费在手机、电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人沉溺于网络。互联网的便利也让很多人“足不出户”,“宅”在家里同样成为很多中产阶层的选择。那么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哪些休闲方式会更有助于提高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呢?

二、研究设计

1.变量测量

自变量及其测量——中产阶层类型。主要通过被访者的职业类型来测量,首先根据戈德索普的职业阶层框架将我国居民划分为11个阶层类型,然后按照(EAMC)项目基于戈德索普阶层分类框架而设计的中产阶层分类框架,进而将我国中产阶层划分为新中产阶层(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行政和管理人员等)、老中产阶层(包括小业主和自雇者等)和边缘中产阶层(包括普通办公人员和非体力服务人员,如文秘、助理等)。

中介变量——休闲类型。在CGSS2010问卷中有一个测量我国居民休闲方式的量表,选项为从不、一年数次或更少、一月数次、一周数次、每天等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5分。对测量休闲方式的10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它们的CronbachsAlpha信度系数为0.795。后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提取了方差值大于1的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娱乐型休闲、社交型休闲和发展型休闲,可累计解释54.48%的方差。为了后面分析结果显示更为直观,将因子取值转化为0-100的连续分值。

因变量——健康状况。CGSS问卷中有一道五分制的健康自评,从“很不健康”到“很健康”,为了便于分析中产阶层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将健康自评得分转化为0-100的分值。

控制变量包括:性别(1=男,0=女);年龄及年龄的平方除100;受教育年限;户口类型(1=非农户口,2=农业户口);个人职业年收入的对数;婚姻状况(1=已婚,0=其他)。

2.数据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由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分层抽样,涵盖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截取其中的中产阶层样本数1 948个,新、老和边缘中产阶层分别占比28.9%、44.82%和26.28%。分析方法采用社会科学领域广为使用的OLS统计分析模型,不再赘述。

三、统计分析结果

1.我国中产阶层的休闲类型和差异状况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产阶层的总体休闲状况比较一般,仅为41.6分;在各类休闲类型中,娱乐型休闲的比重最高为47.1分,发展型休闲最少仅为36.3分,社交型休闲居中为41.3分。具体来看,我国新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最好,其各类休闲总体得分为45.9分,其中娱乐型休闲的比重最高,社交型休闲和发展型休闲较为均衡;老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其次,其各类休闲总体得分为42.2分,社交型休闲的比重在中产阶层内部最高为42.5分,但他们从娱乐型休闲、社交型休闲再到发展型休闲的频率越来越低;边缘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是中产阶层内部最差的,其各类休闲总体得分仅为35.8分,社交型休闲是他们休闲频率最高的休闲类型(39.5分),但仍低于中产阶层的总体休闲状况(41.6分)。

那么,中产阶层休闲方式的内部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呢?模型1-3为控制了可能影响的相关变量后,考察中产阶层内部休闲类型的偏好差异 。 由模型1可知, 相较于边缘中产阶层而言,新中产阶层和老中产阶层的娱乐型休闲频率更高,分别比边缘中产阶层高7.581分和5.781分,且具有十分明显的统计显著性。由模型2可知,老中产阶层的社交型休闲的频率要比边缘中产阶层高2.744分(p<0.01),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显著性。新中产阶层的社交型休闲频率虽然也比边缘中产阶层高1.853分,但显著性差异并不大。由模型3可知,新中产阶层的发展型休闲频率比边缘中产阶层高3.943分,且具有十分明显的统计显著性;老中产阶层的发展型休闲只比边缘中产阶层高0.939分,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总体来看,我国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比较一般,各类休闲方式的频率都不高,呈现出由娱乐型休闲、社交型休闲向发展型休闲频率递减的情况,且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存在内部差异。具体而言,新中产阶层的休闲频率最高,休闲类型也更丰富,他们的娱乐型休闲占比最高,发展型休闲和社交型休闲也较多且二者比较均衡,在休闲中既兼顾了娱乐消遣、解压放松,又注重社会交往和自我发展、自我锻炼。老中产阶层的休闲状况也呈现出从娱乐型休闲、社交型休闲向发展型休闲频率递减的趋势,但是老中产阶层社交型休闲的频率是中产阶层内部最高的,娱乐型休闲的频率也较高;尽管在发展型休闲方面老中产阶层比边缘中产阶层的休闲频率更高,但是二者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很显然老中产阶层在锻炼休闲、自我发展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聚会社交、娱乐消遣才是他们休闲的主战场。而相较于新、老中产阶层而言,边缘中产阶层的各类休闲的频率都比较少,且与新、老中产阶层之间的差距明显;在各类休闲类型中,他们的社交型休闲的频率最高,但娱乐型休闲和发展型休闲明显不足;而这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直接的关系,阶层地位制约了他们的休闲选择和休闲频率。

2.我国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

根据CGSS2010数据显示,我国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为75.4分,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其中,新中产阶层的健康狀况最好,为77.5分;老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次之,为76.3分;边缘中产的健康状况最差,为71.6分,低于中产阶层的整体健康水平。模型4-5考察的是在对相关变量控制以后,中产阶层内部的健康状况差异以及其不同的休闲类型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由模型4可知,新、老中产阶层都要比边缘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要好,其中新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要比边缘中产阶层高3.909分,老中产阶层要比边缘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高2.589分,且都具有统计显著性。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了休闲类型变量,新、老中产阶层的回归系数变小,即阶层地位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减弱;模型整体的解释力也由7%提升到了7.3%,可见休闲是影响中产阶层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与已有研究保持一致。同时可以发现,发展型休闲对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型休闲得分每增加1分,个体健康状况可以增加0.082分。同时,娱乐型休闲和社交型休闲对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也均有正向影响,但二者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四、总结

我国中产阶层的休闲方式大体可以划分为娱乐型休闲、社交型休闲和发展型休闲三种类型,但是我国中产阶层的整体休闲状况一般,且内部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新中产阶层休闲状况最佳,在各种休闲类型中,娱乐型休闲占比最高,发展型休闲和社交型休闲也都比较丰富,在休闲中能够较好地兼顾娱乐放松、自我发展和社会资本的培养;老中产阶层的社交型休闲是中产阶层内部频率最高的,娱乐型休闲的频率也较高,整体呈现出从娱乐型休闲到社交型休闲再到发展型休闲频率递减的状况;而边缘中产阶层相较于新、老中产阶层而言,在各类休闲方式中均不占优势,不仅各类休闲的频率低,而且休闲生活的丰富度也不足,如果仅就其自身而言,他们是一个注重社交型休闲,辅以娱乐型休闲和发展型休闲的群体。

我国中产阶层的健康水平也同样呈现出从新中产、老中产到边缘中产递减的情况,且新、老中产的健康水平要显著好于边缘中产阶层。而休闲方式就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发展型休闲对中产阶层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边缘中产阶层较低的休闲频率和不够丰富的休闲生活是导致其健康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来看,我国的中产阶层尤其是边缘中产阶层需要更好地利用其闲暇时间,提高其休闲的频率和质量,丰富其休闲生活,增强其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中国城市中间阶层消费行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2]周晓虹.中国中产阶层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王甫勤.社会流动有助于降低健康不平等吗?[J].社会学研究,2011(2).

[4]徐延辉,史敏.休闲方式、精神健康与幸福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

猜你喜欢

中产阶层健康状况
《大变革:农民工和中产阶层》
“被中产”?
中国中产阶层演变及社会作用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谨防中产阶层由“敏感”转变为“愤怒”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