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产”?
2017-06-20李强王昊
文化纵横 2017年3期
李强+王昊
“中产阶层”和“中等收入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中产阶层”究竟如何界定一直是其中难题,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等以收入为主要维度的研究,中国大陆的中产人口居世界之首,但这与大部分中国人的实际体验并不相符,因而仅以收入或财富作为中产指标不可避免伴随着“被中产”的争论。作者表示,中产阶层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问题,对中产阶层的研究本质上是对社会结构的研究,界定中国的中产阶层需要更加多元的指标。本文通过分析综合调查数据,从收入、职业和教育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与结构,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和结构性问题。首先,中产阶层不等于中等收入群体,从财富分配的结构可以看出,中国的底层人群比例非常大,远非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未能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其次,我国职业中产阶层比例明显低于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如2012年职业中产仅占比20.86%,且职业结构发展相当滞后。再者,从受教育程度看,具有大专以上教育水平的“中等收入群體”占比仅为一成左右。且中国的中产阶层还存在城乡差距大、区域、产业分布极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农村地区和中西部的中产阶层不仅增收乏力,且面临巨大的精英流失状况。作者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比例仍非常小,要壮大中产阶层,亟待增加人民收入,推动产业、职业结构调整,普及教育,推动农村、中西部地区中产阶层的发展,扶持农民工依靠技能提升、自主经营进入中产阶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