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临床分析

2020-09-22杨新军汪晶华陈云爽黄旭东王丽晖吴广礼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9期
关键词:内瘘血流量血流

杨新军,汪晶华,林 静,赵 维,陈云爽,黄旭东,王丽晖,吴广礼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命线[1],临床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内瘘、外瘘、有隧道导管与无隧道导管[2-4]。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自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使用以来,因感染发生率低、血流量稳定、便于穿刺等[5-8]优点,是目前公认的首选血液透析血管通路[9-11],且随着通路手术技术的进步,AV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可影响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与生存状态[12-13],因此,准确判断不同透析龄患者AVF的功能状态、确保AVF长期通畅是临床需要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用AVF行血液透析8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AVF功能状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27~92岁,平均55.6岁;透析龄12~312个月,平均73个月(44.0%);均有慢性肾脏病,病程1~20年,平均7.2年,其中慢性肾炎(CGN)37例(44.0%),糖尿病肾病(DN)27例(32.1%),高血压肾病(HPBN)10例(11.9%),多囊肾(PKD)5例(6.0%),缺血性肾病(IRD)2例(2.4%),痛风肾(GKD)、心肾综合征(CRS)与慢性肾盂肾炎(CPN)各1例(各占1.2%)。按照不同透析龄将其分为4组,即透析龄<5年为1组(n=31),透析龄5~10年为2组(n=42),透析龄10~20年为3组(n=9),透析龄≥20年为4组(n=2)。

1.2AVF通路 84例均行AVF,按照KDOQI指南推荐[14],常规选择非惯用手前壁腕部头静脉与桡动脉为手术部位,术前上臂血管超声探查血管与血流情况,手术方式以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侧侧吻合为主,其中2例采用腕前鼻咽窝内瘘,1例行前臂贵要静脉转位内瘘[15-17]。所有患者AVF通路建立顺利,无高位肱动脉内瘘[18]。若患者出现头静脉血栓或狭窄导致内瘘功能不良或功能丧失,则采用头静脉溶栓、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PTA)或AVF近心端向上顺延重建内瘘,确保后续透析治疗。

1.384例均透析治疗 84例均应用Fresenius 4008s透析机,每周透析3次,每次4~4.5 h,常规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每月辅以1次透析+灌流(HD+HP)及在线透析滤过(HDF Fresenius 5008s血滤机)治疗,均病情稳定。

1.4观察指标 84例均随访至2018年6月,且每年进行AVF超声检查,均采用我院特诊科东芝Aplio 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 MHz,由同一组技师进行检查,观察AVF血流量[19]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初始瘘口直径、现瘘口直径、现瘘口血流速度、是否有头静脉血栓形成及瘤样扩张,记录AVF重建情况。

2 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1组CGN 11例(35.5%),DN 15例(48.4%),HPBN 2例(6.5%),PKD、GKD、CRS各1例(各占3.2%);2组CGN 18例(42.9%),DN 11例(26.2%),HPBN 7例(16.7%),PKD 4例(9.5%),IRD、CPN各1例(各占2.4%);3组CGN 6例(66.7%),DN、HPBN、IRD各1例(各占11.1%);4组均为CGN(各占50.0%)。所有患者中,透析龄超过10年11例,其中CGN 8例(72.7%),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疾病患者。

2.2AVF血流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4组初始瘘口直径、现瘘口直径、现瘘口血流速度、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瘤样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AVF重建情况 84例中61例(72.6%)接受1次以上内瘘重建术。1组17例(54.8%)行内瘘重建1次,其中1例行PTA治疗;6例(19.4%)行内瘘重建2次。2组行内瘘重建1和2次各15例(各占35.7%),行内瘘重建3次2例(4.8%),其中2例(4.8%)分别透析6和8年后改为腹膜透析,1例(2.4%)透析9年后行肾移植。3组3例(33.3%)行内瘘重建1次,1例(11.1%)行内瘘重建2次。4组均行内瘘重建2次,其中1例每年行PTA治疗1或2次。所有患者截至随访期结束AVF功能良好,均规律透析治疗。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肾替代治疗的首选方式[20-21],全球超过70%的ESRD患者行MHD治疗,AVF是长期行MHD治疗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但临床上AVF的远期通畅率并不理想。相关数据显示,AVF的1年通畅率为60%,2年通畅率为51%[22]。影响AVF通畅的原因包括基础疾病、手术前后血管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穿刺损伤及日常保护等。有文献报道,年龄、合并糖尿病、原发病为DN、发生低血压、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等是透析患者AVF失功能的危险因素[23],特别是合并糖尿病,AVF失功能的风险明显增加[24]。ESRD患者因存在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微炎症等因素,可出现AVF手术前桡动脉内膜增厚,中膜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外膜肌成纤维细胞聚集[25],头静脉偏心性内膜增生[26],中膜与外膜纤维化[27],加之术后桡动脉内膜增生失控,管腔狭窄,出现涡流和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且头静脉新生内膜增生并承受高机械力,中膜增厚,外膜纤维化加重[28-30],引起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或发生瘤样扩张伴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内瘘失功能。因此,AVF的成熟与远期功能状态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前后动静脉血管病理改变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决定了AVF的长期功能状态,但具体机制仍在不断探索中。本研究CGN患者占44.0%,DN患者占32.1%,特别是透析龄小于5年的患者中,DN所占比例达48.4%,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31-33]。因糖尿病并发症及血管通路并发症较多,本研究仅1例DN透析龄超过10年,提示DN虽行介入透析治疗,但预后较CGN患者差,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34]。

表1 不同透析龄4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功能良好的AVF是MHD治疗的基本保障,良好的AVF需满足以下条件[35]:有效透析血流量200~350 ml/min、再循环量≤血流量×5%、血管直径4~5 mm、血管内血流量500~600 ml/min、血管路径相对流畅,且近心端没有梗阻。此外,如何保持AVF功能良好,除常规进行AVF保护宣教、规范护理操作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了解内瘘功能情况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必要时可结合血管造影检查。本组均长期采用AVF透析治疗,每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定期检测瘘口直径、瘘口血流速度及有无血栓形成、瘤样扩张等情况,可作为评定内瘘功能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4组初始瘘口直径、现瘘口直径、现瘘口血流速度、头静血栓形成发生率及瘤样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截至随访期结束AVF功能良好,均规律透析治疗。

当临床发现患者内瘘搏动减弱、震颤消失,或在透析过程中持续血流量<200 ml/min,应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内瘘功能,以便制定合适的处置方案,失功能内瘘视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内瘘重建术或PTA,术后超声检查随访。本研究资料显示,AVF失功能发生率高,其中61例(72.6%)接受1次以上的内瘘重建术,1、2组内瘘重建率均达70%以上,可见AVF失功能多发生于低透析龄患者,特别是透析龄<5年的患者,54.8%因内瘘失功能进行内瘘重建1次,19.4%因内瘘失功能进行内瘘重建2次,分析原因与低透析龄患者的基础疾病、内瘘保护、血管条件与自我监测经验欠缺有关。自1989年Schwab首次提出使用PTA治疗AVF狭窄以来,随着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腔内治疗具有微创、有效、保留静脉资源的优势,逐步成为失功能内瘘的首选治疗方式[36]。近年来,在常规PTA治疗的基础上,高压球囊与药物球囊(DCB)也应用于血管通路失功能的治疗。文献报道,对于普通球囊扩张不满意的复杂性AVF失功能患者来说,高压球囊扩张12个月的血管通畅率达84.9%[37],而DCB可以减轻PTA治疗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一期通畅率明显升高(70%~97%)[38-39],疗效均优于普通PTA。然而,因PTA治疗费用昂贵,本研究仅2例选择定期PTA治疗以改善内瘘血流量,但对于长期透析及有明确指征患者来说,为保留有限血管资源,PTA应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MHD患者应用AVF治疗过程中,AVF并发症及失功能问题较为突出,需定期监测AVF功能状态与并发症,对AVF功能不良与失功能要及时给出诊断,以便制定合适的处置措施,确保AVF功能稳定,保证正常透析治疗。

猜你喜欢

内瘘血流量血流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内瘘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从计算肺循环的血流量联想到定积分的思想
抖腿是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