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中毒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0-12-14
1 误诊原因分析
1.1经验不足,缺乏对该病认识 铊是稀少且毒性较高的金属元素,且铊中毒临床罕见,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此类患者,若患者没有明确中毒病史,一般很难首先想到铊中毒。中毒专科医生虽然对铊中毒较熟悉,但此类患者一般不会主动到中毒专科就诊,常首诊于神经科及消化科等,而神经科及消化科等医师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首先会以本科疾病诊断为主,从而易导致误诊。
1.2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 铊中毒确诊金标准为尿和血中检测到铊含量超标,但临床上部分铊中毒患者未能在入院后立即行血和尿铊含量检测。除了接诊医师未想到中毒,也和我国绝大部分医院缺乏相应检测条件有关。现我国铊中毒最终毒物检测地点不一,另有个别病例虽考虑铊中毒,但最终未找到检测机构而未行毒物检测。
1.3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 毒物接触史是诊断中毒性疾病的关键,包括中毒时间、方式、途径及是否群体发病等。对此类患者接诊医师认真问诊有可能做出正确判断。但若接诊医师对中毒性疾病缺乏警惕,只关注本专科疾病,便易导致误诊。另外,铊中毒除了消化及神经系统症状外,还会出现脱发及米氏纹等特异性表现,这也是其确诊的关键,临床医生接诊此类患者时如果不注意查体也易造成漏误诊。
1.4诊断思维方法有误 虽铊中毒有典型三联征,但各种症状出现时间不同。此外,铊中毒早期还存在其他多系统异常表现,患者常就诊于不同科室。非此类专业科室医生若诊断思维局限于本科疾病诊断,就不能给出正确诊断。如铊中毒患者血钾降低,四肢远端感觉障碍,易误诊为周期性麻痹;神经系统损伤易误诊为脑炎及多发性神经炎等;出现腹痛易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胆囊炎。
1.5其他 部分临床医生过分依赖和迷信医技检查结果,如遇及患者脑脊液检查白蛋白升高,就诊断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肌电图和脑电图有异常,便诊断为脑炎和多发性神经炎。另外,现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包括三甲医院)无条件行重金属等毒物检测,使得部分怀疑中毒病例迟迟不能确诊。另外,部分铊中毒患者缺乏特异性表现,如有病例不出现脱发,还有病例缺乏米氏纹,给诊断造成困难。
2 防范误诊措施
2.1加强铊中毒等中毒性疾病宣传,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职业接触及蓄意投毒引起的铊中毒事件频发。由于铊中毒往往病情较重,对民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铊盐所致的群体中毒事件,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部分铊中毒患者因未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救治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临床的广泛关注。因此,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重视铊中毒等中毒性疾病,遇到不能用常见疾病解释的情况时,要想到中毒性疾病的可能。
2.2做好临床医师培训,提高对本病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 铊中毒属于中毒或职业病科救治疾病,但很少有基层医院甚至综合医院接诊医生在遇及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症状时建议到中毒科或职业病科检查。铊中毒患者常因消化和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脱发、心肌损伤、肝肾损伤等表现到多个不同临床科室就诊。这就要求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要加强医师培训学习工作,拓宽其诊断思维,提高其对本病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做好定科前医师科室轮转,使医师进行疾病诊断时不拘泥于本专业知识,鉴别诊断时考虑到中毒性疾病的可能。
2.3认真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抓住本病特征性表现 病史是中毒性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认真询问病史和详细体格检查是中毒性疾病准确诊断的前提。临床接诊不明原因出现消化、神经系统症状及脱发患者,且用单一系统疾病难以解释时,应考虑到中毒性疾病的可能,要注意留取患者血液及残存食物等样本进行毒物鉴定。另外,脱发及米氏纹是铊中毒患者特异性表现,查体中要特别注意。
2.4建立诊疗规范,指导本病快速诊治 铊中毒患者大部分病史隐匿,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这就需要临床建立严谨的诊疗规范,并在全国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从而使临床医师在遇到相关患者时能拓展诊断思维,想到铊中毒的可能。
(摘自“中国误诊大数据分析” 责任编辑:刘云川 孔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