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批注式阅读”的教学探究

2020-09-21李兆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李兆琳

摘要:“批注式阅读”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非常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因势利导,将提升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的,学生在训练和实践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在长期的“批注式阅读”训练中,学生的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文学鉴赏能力都得到本质性的提高。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批注的规范性;体会人物心情

“批注式阅读”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并非统编教材提出的新概念,早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就有了“诗话”“点评”。课改后,“批注式阅读”一直是语文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它旨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近几年推行的语文统编教材里,“批注”仍然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的阅读方法之一。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编语文教材第一次正式出现“批注”的概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让学生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并且阅读时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如何针对此单元展开“批注式阅读”教学?以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为例,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解构“批注式阅读”的要素

(一)何为“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批注”是一种阅读方法,是阅读时标注在文章上的记录内心感受和理解的符号和文字。其中,“批”指的是用圈或线标画出相应的重点;“注”指的是用语言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批注”按照文字书写的位置不同,一般分为三种:在书头上的,称为“眉批”“首批”;在字、词、句的旁边或书页侧的,称为“旁批”“侧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的,称为“尾批”。

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编教材中首次提出“批注”的概念,但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学生并非毫无基础。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做了总结:“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其中,“写写感受”指的就是做批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授“提问”策略时,编者也有意引导师生运用“批注”的方法学习。

在学生有一定的批注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把教学侧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学生批注的规范性。对小学生而言,批注的符号和文字应有一定要求。没有规范的批注符号,学生在批注时容易发生涂写随意、符号混乱的现象,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批注内容也应该以感想和理解为主,与文章无关的内容不应出现。第二,提高批注的数量和质量。学习批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批注,关注学生批注的内容是否独特、深入。第三,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课堂上学习的批注方法要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变成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

(二)如何进行“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教学

结合“批注式阅读”和单元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确定如下步骤。

1.一次批注,自由记录

在预习阶段,布置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批注,在没有过多的要求和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感。

2.交流探讨,教师点拨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批注符号使用的不规范问题。如果学生是首次接触“批注”,应该系统学习常见的批注符号。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批注的内容,对不够深刻或与课文联系不紧密的批注加以引导。

3.二次批注,深化内容

在教师点拨结束后,学生对批注以及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自查第一次批注,纠正其中的符号错误和内容错误,并且再读文本,深化批注内容,增加新的感悟。有必要的话,可以再次组织交流讨论。

4.优选作品,整理公布

优秀的学生作品在班级内传阅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班级里比较有代表性的随笔张贴在教室里,或是发布在班级群或者公众号中,以供学习。

以上步骤是针对统编教材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提供的一种教学路径。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不同的单元、课文,必定要做出符合学情的调整。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和“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两个阅读要素为导向编排。面对较为“特殊”的单元要求,教师要力求在教学中将两个语文要素融合在一起,兼顾让学生掌握批注的阅读方法和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情。

例如《牛和鹅》一文中,编者在第6自然段旁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在学习此处批注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我的惊慌失措写真实的呢?”师生通过研读课文总结出:原来“惊慌失措”的心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接着,让学生在课文当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又能感受到人物怎样的心情,并做好批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力求两者之间自然过渡,切忌将两者分割开进行学习。简而言之,通过批注的阅读手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体会人物的心情”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提高批注的能力。

二、实践“批注式阅读”教学

批注是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的重难点。尽管学生有一定的批注基础,但是根据平时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批注不规范,批注的角度单一,内容浮于表面,缺乏独特的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须着重解决此方面的问题。在执教《牛和鹅》一文时,我以体会人物的心情为导向,帮助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要领。我根据前期制定的教学步骤进行如下教学实践。

(一)预习课文,自由批注

在预习中,教师布置了批注作业,要求每位同学不少于5处批注。这是某位同學所做的批注(见表1)。

这位同学虽然在预习时对课文内容有所思考,但是从批注上看,批注数量刚刚达标,内容也仅仅围绕着文字表意,缺乏对课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入剖析,也没彰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种现象绝非个例,而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批注前的主要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教学重难点。

(二)交流探讨,教师点拨

在统编教材中,《牛和鹅》一文首次正式出现批注,因此编者在课文中列举了5处旁批(见表2)。分析课本上的批注,我们可以归纳为“有疑问”“写得好”“有体会”“有启发”四个批注角度。

只学习课本上的批注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批注后的交流也很重要,通过交流自己的批注并归类,可以关注到自己批注的亮点和不足,也能了解到其他同学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三)二次批注,深化内容

二次批注是学生在反复思考和交流启发、思想升华和方法提升后的智慧果实。因此,要趁热打铁,让学生照样子从多个角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批注。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写出更贴近人物心情和文章主旨的批注。例如,上述同学在学习批注角度之后,又补充了批注:为什么作者说“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作者用“一个酒瓶子”来形容这只老公鹅的确很贴切。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通过“拍、摸、触、扳、骑”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出我们一点也不怕牛,和后文中我们对鹅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批注补充之后,不仅批注数量增加了,而且文章的思想内涵一目了然。当学生能写出和文章主旨以及人物深层次的心理活动相关的批注时,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

(四)优选作品,整理公布

经过两次批注,绝大部分学生的批注能够言之有物,凸显人物心情,并且部分学生的批注具有独创性。从中选择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在班级内交流展示,既能使优秀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也能让中间生的思路更加开阔,给后进生提供学习的范本。表3罗列了学生批注中的部分优秀作品。

总而言之,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人物的心情丰富、自然地表现出来的。同时,要用批注的方法将自己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两者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才能落实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迁移 “批注式阅读”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人体大脑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学习完课文及批注方法后,学生短期内要及时巩固训练,且在今后一段很长的时间内要反复操练,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一)利用课后练习巩固

课后练习是对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及时巩固。《牛和鹅》一文中“阅读链接”部分提供了与课文主题一致的片段——《牛的写意》,将课内学到的批注方法自然迁移到课外,及时巩固了学生课堂中的收获。

在学完课文《牛和鹅》后,教师出示《牛的写意》片段,让学生尝试多角度做批注。在班级交流时,同学们展示了自己为片段做的批注。学生们从四个角度都能做批注,可以看出课文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对片段的理解有一定深度。

(二)借助课外阅读助推

批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没有老师帮扶的情况下,通过批注实现和文本的对话,在书上留下注释和批语,加深对文本的思考和感悟,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安排全班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并做好批注,在班级里采用交流、传阅、教师定期总结等形式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也可以在常规预习要求里加入批注,既提升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巩固批注方法。学生在这种螺旋式的实践、交流、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反复操练,不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中凌.让语文教学更高效: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索[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吴洋.“圈点批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7.

[3]韩中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小学语文,2010(10).

[4]余一鸣,姚树义.思维能力提升:批注式阅读的实践方向[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9(01).

[5]施麗聪.核心问题为主、批注笔记为辅的阅读教学策略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海上的日出》为例[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12).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重塑语文课堂新境界
让批注式阅读在课堂中彰显精彩
批注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例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
尝试批注式阅读 提高阅读水平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分析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
批注式阅读,让“要我学”变“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