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根腐病诱发因素研究
2020-09-18岳文秀
岳文秀,蒋 平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农业农村局,贵阳 550018)
樱桃根腐病是樱桃普遍发生的病害,随着种植时间的不断延长,根腐病的发生越来越重,轻则减产,重则死亡,严重制约了樱桃产业的发展。已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药剂进行防治试验,效果均不理想。为此,笔者调查樱桃的生长环境,发现果农使用草甘膦在樱桃园除草,少的每年1次,多的达3次,大量的草甘膦残留地里,改变土壤的pH值,有利于根腐病病菌繁殖,诱发根腐病的发生。鉴于此,进行了草甘膦使用次数对樱桃根腐病发病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岩山村。试验面积3 000 m2,树龄4年,密度600株/hm2。供试樱桃品种为黑珍珠,实生苗。土壤为黑壤,pH值为8~9,供试农药为41%草甘膦水剂,pH值为5.5,当地自然水pH值为7。
1.2 试验设计
在樱桃种植4年后,用41%草甘膦300倍溶液喷雾,用药量675 kg/hm2,处理①草甘膦使用1次;处理②草甘膦使用2次;处理③草甘膦使用3次;处理④清水处理。每个处理25株,设3次重复,共计300株。土壤为从未种植樱桃的土壤,pH值8~9,清水处理在其它处理的上游,且相距50 m,以防止其它处理药液浸入清水处理。处理①在2018年3月5日施1次,处理②在2018年3月5日,6月10日各施1次;处理③在2018年3月5日、6月10日、10月10日各施1次;处理④清水处理在每次施药时同步进行清水喷施。
1.3 调查方法
于2019年12月10日,测量所有处理土壤的pH值,土壤取样位置于主茎下10 cm处,记录土壤pH值与根腐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病株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药处理的pH值
从表1看出,4个处理的土壤pH值均有变化,且pH值均是下降,草甘膦3个处理的土壤pH值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的土壤pH值,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处理③土壤pH值分别是6.4~6.9,与樱桃根腐病病菌生长最适pH值6.5较为接近,说明草甘膦使用后会降低土壤的pH值达到樱桃根腐病发病条件。
表1 草甘膦使用次数对樱桃土壤pH值变化情况
2.2 施药处理的病株数与病株率
从表2看出,4个处理均有根腐病的发生,但随着草甘膦使用次数的增加,发病株数和病株率也在增加。从发病的平均值来看,处理③草甘膦使用3次,分别为9.33株和37.33%,处理②草甘膦使用2次分别为6.66株和26.66%,处理①草甘膦使用1次分别为5株和20.00%,处理④清水处理分别为2株和8.00%。处理①、②、③与处理④相比,病株数和病株率相差则较大,处理①是处理④的2.5倍,处理②是处理④的3.33倍,处理③是处理④的4.66倍,说明草甘膦使用次数越多,发病株数和病株率越高。
表2 草甘膦使用次数对樱桃根腐病病株数、病株率影响情况
3 结 论
试验表明,无论是使用几次,草甘膦均能改变土壤的pH值,且土壤pH值均下降。处理③土壤pH值分别是6.4~6.9,与樱桃根腐病病菌生长最适pH值6.5相吻合,创造了适宜根腐病病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诱发樱桃根腐病的发生,以使用3次诱发率较高。且草甘膦的使用次数越多,土壤pH值下降越多,诱发樱桃根腐病的发生机率越高,草甘膦使用1次,其最低发病株率16%,为清水处理的2倍。使用草甘膦使用3次,根腐病发病株率达32%~44%。
樱桃树是多年生果树,一旦在果园使用草甘膦,将降低土壤的pH值,诱发樱桃根腐病的发生,轻则减产,重则死亡,严重制约樱桃产业的发展,因此樱桃果园应全年禁止使用草甘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