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渔《闲情偶寄》中生活空间设计的审美原则

2020-09-17石,胡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闲情居室李渔

白 石,胡 飞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李渔所作的关于戏剧艺术及生活艺术的笔记体著作,内容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个部分[1]。该著作充分表现出李渔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生活审美情趣,林语堂称该书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李渔对涉及造园、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等方面的居住生活空间设计进行了阐述,这些独创的设计无疑是其才、情、思三者统一的产物。《闲情偶寄·居室部》里既有李渔关于设计的自我陈述,又有对于当时设计现象的批评与评价,更体现出其居住生活空间设计的审美原则。

一、创新巧思的审美智慧

《道德经》第十一章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2]“户”的引伸义泛指门,“牖”泛指窗,“室”则可泛指房屋。如果房屋无门无窗,人无从进出,也无法采光和通风,这样与外界隔绝的空间显然不适合人居住。门窗对于居家生活空间极为重要,然而老子在《道德经》中仅是指出房屋设置窗子的必要性,却没有道尽窗的全部功能。李渔则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描述了窗的妙用,使人大开眼界。

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李渔畅谈如何利用窗来营造诗情画意的审美享受。他在西湖边居住之时曾想过设计制作一艘游船,造型可与其他游船无异,唯独希望窗子样式别出心裁。他理想中的游船窗子应如此设计:“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实者用板,蒙以灰布,勿露一隙之光;虚者用木作框,上下皆曲而直其两旁,所谓便面是也。纯露空明,勿使有纤毫障翳。是船之左右,止有二便面,便面之外,无他物矣。”[3]170

“便面”是古代的一种扇子,因为扇子可遮脸,于是“便面”成了扇子的别称[4]。李渔所称“便面”之形即为扇子形状,他建议在船的两侧各开扇形窗一个,窗框由四根木条制成,上下弯而两边直,窗框内空无一物。除窗框之外,船体两侧都用木板封起来,再蒙上灰布,避免让光线透进来。人在游船中通过两侧的扇形窗观赏外面的景色,如同欣赏一幅会动的山水风景画:“坐于其中,则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图画。且又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非特舟行之际,摇一橹,变一像,撑一篙,换一景,即系缆时,风摇水动,亦刻异形。”[3]170

游船扇形窗的妙趣之处不仅在于船内人可观窗外景,同时,船外人也能透过窗子目睹船内人的风雅之事,如同赏鉴扇面人物画(见图1)。游船内外形成了审美的互动:“此窗不但娱己,兼可娱人。不特以舟外无穷之景色,摄入舟中,兼可以舟中所有之人物,并一切几席杯盘,射出窗外,以备来往游人之玩赏。何也?以内视外,固是一幅便面山水;而以外视内,亦是一幅扇头人物。譬如拉妓邀僧,呼朋聚友,与之弹棋观画,分韵拈毫,或饮或歌,任眠任起,自外观之,无一不同绘事。”[3]170-171

图1 《闲情偶寄·居室部》插图:船外望船内

李渔认为设计制作这样绝妙的扇形窗并不需要花费很多钱财,远比有些人一味重金寻求新异的做法要高明:“而便面之制,又绝无多费,不过曲木两条、直木两条而已。世有掷尽金钱,求为新异者,其能新异若此乎?”[3]170这里既体现了李渔自信的性格,也彰显了其设计价值观和内在尺度。

由此可见,李渔善于运用巧思妙想来分析和创造事物,注重实现功能性、审美性和象征性的有机融合,在设计上主张避奢趋俭,把经济实用与变通求新作为居住生活空间设计的重要审美原则。

二、经济实用的审美原则

节约资金与减小制作施工复杂度始终是李渔进行空间创新设计的前提,他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明确表达对奢侈浪费的反对:“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凡予所言,皆属价廉工省之事,即有所费,亦不及雕镂粉藻之百一。”[3]157

就房舍而言,李渔认为住宅如同衣服,其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使用者冬暖夏凉。他批评富贵人家把房子建造的过于高大壮观以致于未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壮则壮矣,然宜于夏而不宜于冬。登贵人之堂,令人不寒而粟,虽势使之然,亦廖廓有以致之;我有重裘,而彼难挟纩故也。”[3]155

李渔主张富贵人家盖房子要与人相称,即考虑空间尺寸与主人家体型的匹配度,否则花费巨大却产生负面的观感错觉。他说:“吾愿显者之居,勿太高广。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使一丈之山,缀以二尺三尺之树;一寸之马,跨以似米似粟之人,称乎?不称乎?使显者之躯,能如汤文之九尺十尺,则高数仞为宜,不则堂愈高而人愈觉其矮,地愈宽而体愈形其瘠。”[3]155李渔认为,房子建得太高大,就显得人矮小,建得太宽阔,就显得人孱弱。他建议把房子建小一些,这样既能节省开支,也能提升居住效果,体现了他讲究经济实用的设计审美原则。

至于清寒读书人的房子因太窄小而过于寒酸,如何接待来访宾客的问题,李渔也给出建议:“处士之庐,难免卑隘,然卑者不能耸之使高,隘者不能扩之使广,而污秽者、充塞者则能去之使净,净则卑者高而隘者广矣。”[3]155-156李渔自己始终奉行这样的生活守则:“吾贫贱一生,播迁流离,不一其处,虽债而食,赁而居,总未觉稍污其座。”[3]156他还在《闲情偶寄·居室部》里专门设置《洒扫》一目,分享自己打扫房屋的各种诀窍。可见,他勤于日常居家的清洁工作,确实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认为,即使房子窄小,但如果干净整洁,仍显简约雅致,讲究洒扫并不增加生活成本支出,却达到了提升房子居住使用体验的效果。这凸显了李渔所追求的经济实用的审美原则。

然而,光靠洒扫并不足以维持房屋整洁清爽,比如文人写文章和妇女刺绣时,都会不断产生垃圾杂物,无暇及时清理的话还是会凌乱不堪。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又设《藏垢纳污》一目,以阐述如何彻底解决房间的脏乱问题:“欲营精洁之房,先设藏垢纳污之地。且如文人之手,刻不停批;绣女之躬,时难罢刺。唾绒满地,金屋为之不光;残稿盈庭,精舍因而欠好。是极韵之物,尚能使人不韵,况其他乎?故必于精舍左右,另设小屋一间,有如复道,俗名‘套房’是也。凡有败笺弃纸、垢砚秃毫之类,卒急不能料理者,姑置其间,以俟暇时检点。此房无论大小,但期必备。如贫家不能办此,则以箱笼代之,案旁榻后皆可置。”[3]163李渔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房间旁边另置杂物间,暂时堆放废物垃圾,等闲暇时再去清理;如果没有条件,可用箱子或笼子放在书桌旁及床后代替。李渔既重视生活质量又懂得量力而为,务求在能力范围内达到预期效果,这显然是遵循经济实用的审美原则。

在收纳杂物方面,李渔认为,可以利用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空间做收纳储物柜。他在《藏垢纳污》一目中这样说道:“常因屋高檐矮,意欲取平,遂抑高者就下,顶格一概齐檐,使高敞有用之区,委之不见不闻,以为鼠窟,良可慨也。亦有不忍弃此,竟以顶板贴椽,仍作屋形,高其中而卑其前后者,又不美观,而病其呆笨。予为新制,以顶格为斗笠之形,可方可圆,四面皆下,而独高其中。且无多费,仍是平格之板料,但令工匠画定尺寸,旋而去之。如作圆形,则中间旋下一段是弃物矣,即用弃物作顶,升之于上,止增周围一段竖板,长仅尺许,少者一层,多则二层,随人所好,方者亦然。造成之后,若糊以纸,又可于竖板之上裱贴字画,圆者类手卷,方者类册叶,简而文,新而妥,以质高明,必当取其有裨。方者可用竖板作门,时开时闭,则当壁橱四张,纳无限器物于中,而不之觉也。”[3]159-160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空间闲置不用,往往容易变成老鼠窝,李渔觉得这样太可惜了,需要做美化顶格的设计:做成圆形或方形皆可,把在天花板切割下来的板材废料改造利用作顶部,然后只需要在周围增加一段一尺多的竖板就够了,至于用一层板还是两层板,悉随尊便,这样既省料省钱又省工时;给竖板糊上纸可以裱贴字画,圆形的像手卷,方形的就像册叶,简单又雅致,新颖又妥当;如果做成方形的,还可以将竖板作收纳柜的活动门,顶格就形成了四个储物空间,可以放许多杂物而不被察觉。李渔巧妙利用闲置空间进行设计,既美化了顶格又增加了实用的收纳功能,明显又是遵循了经济实用的审美原则。

另外,李渔处理房间地面的方式同样坚持这一原则。他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写道:“古人茅茨土阶,虽崇俭朴,亦以法制未尽备也。惟幕天者可以席地,梁栋既设,即有阶除,不戴冠者不可跣足,同一理也。且土不覆砖,尝苦其湿,又易生尘。有用板作地者,又病其步履有声,喧而不寂。以三和土甃地,筑之极坚,使完好如石,最为丰俭得宜。而又有不便于人者:若和灰和土不用盐卤,则燥而易裂;用之发潮,又不利于天阴。且砖可挪移,而甃成之土不可挪移,日后改迁,遂成弃物,是又不宜用也。不若仍用砖铺,止在磨与不磨之间,别其丰俭,有力者磨之使光,无力者听其自糙。予谓极糙之砖,犹愈于极光之土。但能自运机杼,使小者间大,方者合圆,别成文理,或作冰裂,或肖龟纹。此种调度,言之易而行之甚难,仅存其说而已。”[3]160-161李渔认为用土建造台阶,虽然最具节俭的美德,但毕竟技术太落后。地面不铺砖块,泥土地遇下雨会潮湿,干的时候又容易扬起灰尘。如果铺木板,走在上面声音很大,影响安宁。若用三合土铺地,可以夯得跟石头一样坚硬,费用较低,但缺点是如果不掺加盐卤,干燥时就容易龟裂,掺加盐卤之后,天阴时又容易发潮。几经考虑,他认为还是铺砖为好,有财力的可以把砖块表面磨光,财力不足的可以任由表面粗糙。李渔觉得即使是粗糙的砖块铺地也比光滑的土铺地好,关键在于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砖块铺面的图案,在设计上可以小砖与大砖相间、方砖与圆砖搭配从而编排成图案,也可以铺成冰裂纹或龟甲纹,灵活的搭配。

李渔对于生活空间的设计极具性价比,他擅长以简易的材料、较低的成本完成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可谓化腐朽为神奇。《闲情偶寄》中所述“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这句话实乃对李渔经济实用的审美原则的鲜活隐喻。

三、变通求新的审美原则

前文关于游船的扇形窗设计,由于李渔没有足够的财力置办游船,最终这项创新设计未能付诸实践,为了弥补遗憾,他只好把创意实施在所住宅院的窗上。他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这样写道:“所恨有心无力,不能办此一舟,竟成欠事。兹且移居白门,为西子湖之薄幸人矣。此愿茫茫,其何能遂?不得已而小用其机,置此窗于楼头,以窥钟山气色,然非创始之心,仅存其制而已。”[3]170-171李渔将扇形窗装在楼头,用来观赏窗外钟山的景色,虽然大材小用了,但毕竟保留了扇面的形式。

除扇形窗之外,李渔还在芥子园设计过一种“尺幅窗”:“予又尝作观山虚牖,名‘尺幅窗’,又名‘无心画’,姑妄言之。浮白轩中,后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宽止及寻,而其中则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盖因善塑者肖予一像,神气宛然,又因予号笠翁,顾名思义,而为把钓之形。予思既执纶竿,必当坐之矶上,有石不可无水,有水不可无山,有山有水,不可无笠翁息钓归休之地,遂营此窟以居之。是此山原为像设,初无意于为窗也。后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阖牖,乃瞿然曰:‘是山也,而可以作画;是画也,而可以为窗;不过损予一日杖头钱,为装潢之具耳。’遂命童子裁纸数幅,以为画之头尾,乃左右镶边。头尾贴于窗之上下,镶边贴于两旁,俨然堂画一幅,而但虚其中。非虚其中,欲以屋后之山代之也。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3]171-172浮白轩后方有一座假山正对窗口,从窗口可以观赏。假山规模虽小,然而凡属隐居山中常见的景物应有尽有。这样的美妙造景可以让李渔欣赏一整天也不觉腻,甚至舍不得关窗。如果想把眼前的山景变成画,画则为窗,方法就是把几幅纸裁成画的头尾及镶边,贴在窗的四周,把窗装潢成画卷的模样。这样窗外的山景仿佛在画中,所以叫“尺幅窗”;由于山景并非画家所画,无心作画却成画,所以也称“无心画”[5]。

尺幅窗与扇形窗其实异曲同工,都是利用窗框制造视觉效果以满足文人的雅趣。李渔还曾利用枯树枝设计“梅窗”,使窗充满意趣:“予又尝取枯木数茎,置作天然之牖,名曰‘梅窗’。生平制作之佳,当以此为第一。己酉之夏,骤涨滔天,久而不涸,斋头俺死榴、橙各一株,伐而为薪,因其坚也,刀斧难入,卧于阶除者累日。予见其枝柯盘曲,有似古梅,而老干又具盘错之势,似可取而为器者,因筹所以用之。遂语工师,取老干之近直者,顺其本来,不加斧凿,为窗之上下两旁,是窗之外廓具矣。再取枝柯之一面盘曲、一面稍站者,分作梅树两株,一从上生而倒垂,一从下生而仰接,其稍平之一面则略施斧斤,去其皮节而向外,以便糊纸;其盘曲之一面,则匪特尽全其天,不稍戕斫,并疏枝细梗而留之。既成之后,剪彩作花,分红梅、绿萼二种,缀于疏枝细梗之上,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3]172石榴树和橙树的枯枝,由于太硬而无法砍来做柴,本是该丢弃的废物,但李渔发现这些枯树枝弯弯曲曲很像古梅,而且老树枝干又盘桓交错,可以制作成器物。李渔经过构思,决定用两根较直的老树干做窗的边框,又用两根弯曲的树枝作成两棵梅树的样子,一棵从上面倒垂下来,一棵从下面向上仰接。他还用彩纸做出红梅和绿萼,粘在树枝上作为点缀(见图2)。李渔对自己这个设计十分满意,称其为生平第一佳作。

图2 《闲情偶寄.居室部》插图:梅窗

游船扇形窗借的是天然景,宅院尺幅窗借的是人造景。除此之外,李渔也在创造似真还假的景,并美其名曰“移天换日法”:“然有移天换日之法在,亦可变昨为今,化板成活,俾耳目之前,刻刻似有生机飞舞,是亦未尝不妙,止费我一番筹度耳。予性最癖,不喜瓶内之花,笼中之鸟,缸内之鱼,及案上有座之石……故设此窗于屋内,必先于墙外置板,以备承物之用。一切盆花笼鸟、蟠松怪石,皆可更换置之。如盆兰吐花,移之窗外,即是一幅便面幽兰;盎菊舒英,纳之牖中,即是一幅扇头佳菊。或数日一更,或一日一更;即一日数更,亦未尝不可。但须遮蔽下段,勿露盆盎之形。而遮蔽之物,则莫妙于零星碎石,是此窗家家可用,人人可办,讵非耳目之前第一乐事?”[3]172-173所谓移天换日就是在窗外的墙上设置一块木板,以备放置物品。同时,可在木板上摆放各种盆栽而不会看到花盆,还可用些碎石子来遮蔽花盆和奇石底座,看起来像从地上自然生长出来一样。这样各式各样的盆景、怪石可以频繁更换,窗外景色也就富于变化,赏心悦目。

李渔还请画师在厅堂墙壁上画云烟缭绕中的各种颜色的树,然后把鸟雀养在巧妙设计的盘桓交错树枝上,于是鸟雀仿佛是栖息在壁画里的松柏树上。他在《厅壁》一目中这样描写:“乃于厅旁四壁,倩四名手,尽写着色花树,而绕以云烟,即以所爱禽鸟,蓄于虬枝老干之上……良朋至止,仰观壁画,忽见枝头鸟动,叶底翎张,无不色变神飞,诧为仙笔;乃惊疑未定,又复载飞载鸣,似欲翱翔而下矣。鸟之善鸣者,推画眉第一。然鹦鹉之笼可去,画眉之笼不可去也,将奈之何?予又有一法:取树枝之拳曲似龙者,截取一段,密者听其自如,疏者网以铁线,不使太疏,亦不使太密,总以不致飞脱为主……因禽鸟之善鸣善啄,觉花树之亦动亦摇;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3]184-185鸟雀在画中的山林间穿梭,啼鸣此起彼伏,让人觉得画中的树木山水都有了生机。李渔营造了生活空间环境中奇妙的视听效果,不仅愉悦自我,也令来访的宾朋惊叹不已。

由此可见,李渔具有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灵活发散的思维,在原本并不充裕的物质条件下,通过创意设计给生活空间增添许多意趣,获得余味无穷的精神享受,反映了李渔践行变通求新的审美原则。

四、结语

李渔一生未曾入仕,没有固定收入,尽管他为了养活几十口的大家庭而奔波劳碌、迁徙不定[6],仍不忘保持其居住空间环境的雅洁。他注重节约生活开销,善于创新巧思,遵循经济实用与变通求新的审美原则,通过对生活空间的各种创新设计而获得无限雅趣和精神满足。李渔的亲身经历为世人展现了一条世俗社会与理想桃花源的交融之路,他的设计实践、设计思想及设计审美原则,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闲情居室李渔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SOLES OF WIT
夏日闲情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闲情
李渔的养生之道
进入画家居室的是谁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论色彩在儿童居室中的应用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