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9-17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工坊校企

罗 云 芳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南宁 530226)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推进,“大智物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社会对软件应用开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至2020 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每年将达750 万。面对庞大的软件应用开发人才需求市场,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因不具备软件开发相关岗位的任职能力,普遍存在就业对口率低和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1]。为增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探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遵循软件开发项目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将项目贯穿于课堂教学、工坊创新设计和开发实践,实现课堂教学、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和项目开发实践相融合[2],注重将企业引入校园,整合校企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3]。其整体思路是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引领,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提升学生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同时从校企融合的视角重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4]。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构建思路分为四点。一是在完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后,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创新创业专家召开企业专家论证会,校企共同研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二是制订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四位一体”的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标准,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入职业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全过程中,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5],并按由基础到实践,简单到综合的教学规律,根据软件开发工作岗位要求设计项目模块式的课程教学内容。三是引入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开发标准和开发工程师,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校企共建软件开发工坊,深度产教融合“工坊学徒制”协同育人。在校园课堂和软件开发工坊进行专业综合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在校园课堂和工坊中轮换迭代、交替学习,不断丰富理论基础和创新创业知识,提升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四是采取课堂评价和工坊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实施毕业证和工坊学徒合格证双证的毕业审核机制。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旨在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监控和毕业审核等方面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和确保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6]。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校企共订“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是对专业所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纲领指南。因此,校企共订“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保证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和新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软件人才需求,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契合。校企共订“工坊学徒制”高质量人才培养标准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数字产业发展、软件行业企业主要用人岗位、软件开发相关岗位任职技能和素质能力要求等进行充分调研,然后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创新创业导师和往届毕业生与专任教师一起组成专家组,召开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修订会议,并按规范的流程,校企多方共同研制软件技术“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

(二)“工坊学徒制”校企软件开发工坊的构建与运作模式

根据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建设要求,学校负责提供场地、氛围建设和计算机等基本设备。邀请软件开发、智能应用开发等领域的企业入校,企业提供技术工程师和相关开发设备,以完成职业院校智慧职教生态圈建设所需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应用和智慧应用等系统的开发[7],校企共建前端应用开发、后台服务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等软件开发工坊,构建企业项目开发和学校人才培养利益共同体。同时以企业工程师为工坊负责人对工坊进行管理,学生进入工坊做学徒,在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各类软件项目和创新项目开发,确保企业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双方利益,促进双方融合发展;教师进入工坊,与负责人和学徒组成项目开发团队,进行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项目开发技能,积累项目开发经验,提升新技术应用研究的科研实践能力。软件开发工坊为构建学校课堂和工坊学徒轮换迭代的软件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体平台。同时为保障工坊正常有序运作,制定工坊管理制度,规范学徒、项目等各项管理。工坊还创设创业基金,指导学生对工坊开发的创新项目进行培育、孵化推广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鼓励学生创业。通过软件开发工坊平台载体,形成软件技术专业“校企融合”的人才共育,共同发展模式。

(三)构建“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校企共建软件开发工坊平台的基础上,依托工坊平台,实践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的软件技术“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按校园课堂学习与工坊实践轮换迭代,并从基础素养、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培育三段递进实施教学[8]。“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具体路径如图1所示。

在基础素养培育阶段,学生在校园课堂培养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如,Web 前端开发技术基础、后台服务开发技术基础、APP 应用开发应用技术基础和程序设计与算法训练,以及大学生创业基础和创新软件开发战略思维等。在工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依托项目模块功能开发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编码技能和职业编码规范,其中创新创业意识主要结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IT 名人名家创业精神与实践来培养。

在专业综合技能培育阶段,学生在校园课堂学习职业素养、软件开发与文档写作、项目开发管理、软件建模技术和软件测试技术,并结合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进行综合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工坊进行Web 前端、后台服务应用和APP 应用项目的实践开发,并对自己开发的创新项目进行创业培育实践,学生完成工坊项目开发实践并经工坊负责人确认同意后,可以在不同的软件开发工坊间轮换实践,拓宽自己的专业技能领域。

在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育阶段,学生在校园课堂依托创新创业开发项目进行创新创业综合技能学习训练。教师对学生创新开发的可实现落地的项目,进行创业孵化、项目落地、商业化包装、资本支持等一系列的指导与运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缩小了与岗位要求的差距,还实现了创新创业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效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图1 “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

(四)对标职业岗位要求优化专业课程

对标软件应用开发职业岗位需要具有较强的软件需求分析定义、设计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以软件开发项目综合实践技能、创新设计开发能力培养为主体,将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实践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专业课程[9]。在专业基础和素养培养阶段,除专业基础课程外,需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课程,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基础素养;在专业综合技能培育阶段,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中需融入“软件开发岗位职业素养训练”“创新设计与软件开发”等创新创业技能实践课程,优化专业技能课程,增强学生项目开发经验和创新设计开发实践能力的培育;在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育阶段,在工坊项目开发过程中融入“软件项目众创”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孵化、运作等创新实践综合技能课程,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孵化。总之,各课程按项目模块化、项目递进式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学实施案例,有助于提高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使各课程协同实现对软件开发人才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五)校企共建混合型一流师资团队

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校企共建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创新创业导师融合组成的混合型一流师资团队。一是重视专业领军人物或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培养、考核和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技术开发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10],使其掌握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以及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思想。让专业带头人进入软件开发工坊进行技术攻关和项目开发,使其掌握前沿技术,提升业界影响力,并要求专业带头人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研究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改革发展。二是重视专任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工坊和项目为平台,根据教师的主攻方向和项目开发实际,通过培训和参与工坊项目开发等方式,提高专任教师项目管理水平、项目开发技术水平和教学科研水平。三是重视企业工程师在教师团队中项目管理和项目开发指导中的作用,以工坊和项目为平台,让企业工程师以工坊负责人身份在工坊给学生授课和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在此期间让专业教师以辅助教师身份进入工坊,找出工坊负责人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快速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四是重视创业导师在学生创新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工坊和项目为平台,创业导师在校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技能,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包装、孵化和商业运作等一系列指导,从意识、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1]。通过对教师团队不同成员针对性的培养,并找出不同成员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让其在团队中尽施所长,互补不足,打造能带动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校企混编型一流师资团队。

(六)构建全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改革评价方式,从学生、教师和专业等三方面评价专业办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制订考核评价制度和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全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针对学生,主要从德育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进行综合考核;项目开发考核以工坊负责人对学生开发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为准,只有拿到两个以上工坊工坊负责人颁发的项目开发考核合格证书,才能通过工坊项目开发期间的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实践过程进行全面的过程考核和技能评价,保障学生学习质量。针对教师,主要从课堂育人和科研育人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课堂育人考核以教学文件、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思政和学生学习效果为依据;科研育人考核以教师在工坊带领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项目研究和开发成果为考核依据,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责任心、教学能力水平、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保障教师育人质量。针对专业,建设专业质量管理平台,将专业考核评价体系涉及的指标和监测点数据上传系统平台,组织专家对专业进行一年一次的综合评价,找出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结合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具体需求,并针对软件开发系统性、工程性强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软件技术“工坊学徒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创新创业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不仅可以解决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两张皮现象,还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改革成效。该学院的创新创业大赛产品开发与孵化取得了良好成效,设计开发的软件产品获全国一等奖5 项、二等奖7 项、三等奖12 项,广西一等奖15 项;在工坊中完成横向科研课题6 项,企业项目开发12 项,进账资金近400万元,孵化8个创新项目团队成功创业。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工坊校企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