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前分期中CT影像诊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2020-09-17龚锦丹陈家炜通讯作者吕传国顾庆春朱荣荣
龚锦丹,陈家炜(通讯作者),吕传国,顾庆春,朱荣荣
(启东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影像科> 江苏 启东 226200)
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发于年龄为45岁左右的中年人群,由直肠组织恶变而导致,具有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临床认为其可能与血吸虫病、乳头状肿瘤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有关,同时还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极易并发其他重症疾病,加重患者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随着病程增长,直肠癌患者多表现为便血、腹泻、腹胀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晚期可表现为大便变形、腹痛等症状,此时就诊,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有研究资料显示,直肠癌早期诊断、术前分期等,均对患者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1]。因此,对直肠癌进行及早诊断,有利于了解肿瘤侵犯范围,并对肿瘤进行分期,进而依据诊断结果选取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2-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影像诊断为各种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术前分期等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明确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的效果,本次选取5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直肠癌患者,男35例,女19例,年龄48岁~86岁,平均年龄为(64.25±4.784)岁;体重45kg~70kg,平均体重为(62.16±1.24)kg;病程1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为(15.46±2.34)个月。纳入标准:(1)均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CT影像诊断,于检查前,引导患者完成肠道准备,CT检查前48小时嘱咐患者进食流食,完成营养摄入,CT检查前24小时给予患者适量浓度为50%的硫酸镁溶液,口服给药方式,并指导患者引用清水,剂量为2000ml,于CT检查当天,禁止患者进食,灌肠操作给予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CT检查前1小时,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剂量为10mg。
CT检查时,采用飞利浦256排螺旋CT扫描仪,调节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约200mAs,设定重建层间距为1mm,并将层厚也设定为1mm。引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先行常规扫描,扫描起点为患者横膈顶部,扫描终点为趾骨联合下缘部位,对比剂采取碘帕醇,剂量为90mg,以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注入患者体内,125秒内完成动脉期注射和扫描,160秒内完成静脉期扫描,240秒内完成延缓期扫描,于CT扫描全部完成后,将所得影像上传至工作站,由两到三名经验丰富的医师依据CT影像做出判断,得出术前分期结果。
1.3 观察指标
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直肠癌术前分期标准: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CS)所制定的TNM分期标准,(1)T1期-T2期:患者的肿瘤病灶仅位于内层,肠壁增厚>0.5cm,出现明显强化状况,其外缘较为光整,肠腔的狭窄情况并不明显,外周部位的脂肪层分布较为清晰;(2)T3期:患者的肿瘤病灶分布至外层,肠壁增厚>0.5cm,癌细胞侵犯固有肌层,并侵犯至浆膜以下,直肠壁外缘并不光滑、平整,结节出现凸出、不平情况,肠腔出现狭窄情况;(3)T4期:患者的肿瘤病灶从肠壁外层突破,穿透腹膜脏层,肠壁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形和增厚,癌细胞直接侵犯其他器官、与其他结构粘连,肠腔存在明显狭窄情况[4-5]。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4例患者的直肠癌术前T1期-T2期、T3、T4期,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2.2%(13/18)、76.2%(16/21)、73.3%(11/15),各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均发生了重大转变,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直肠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发病部位多集中于直肠中下段,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导致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恢复快等优势,有研究资料显示,对于直肠癌临床分期为Ⅲ期患者来说,其接受手术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为45%,而对于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来说,其接受手术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仅有13%,考虑到不同患者的情况均存在着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降低复发率,而为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术前分期工作[6]。
以往,临床诊断直肠癌时,多采用直肠指检、腹盆腔CT等诊断方法,但应用以上方法无法清晰显示肠壁病变情况,同时无法了解肿块的位移情况,进而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影响术前分期结果,进而为后续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CT影像技术越发成熟,以往常规采用的CT和单层螺旋CT诊断方法,由于其扫描速度较慢,图像结果易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同时需要多次口服对比剂,图像质量并不佳,已逐渐被多层螺旋CT诊断所取代,该种诊断方法具有扫描速度快、多维成像及图像清晰等优势,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进而清晰显示病变情况,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多层螺旋CT扫描,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等,还能够帮助医师准确了解肿瘤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进而为直肠癌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之前,必须做好患者的肠道准备工作,包括了灌肠操作、对比剂注射等,待机体肠道充分扩张之后,就能够有效提高图像质量,进而清晰显示病变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54例患者的直肠癌术前T1期-T2期、T3、T4期,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2.2%(13/18)、76.2%(16/21)、73.3%(11/15),提示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究其原因,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可开展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在联合多平面重组图像技术的基础上,可增强图像清晰度和准确率,便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肿瘤的局部浸润情况进行有效判定。
综上所述,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CT影像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