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络脉学说观察两种通络法对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2020-09-16马秋艳杨迎新杨潮李铁军张楠武燕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络脉黄斑通络

马秋艳,杨迎新,杨潮,李铁军,张楠,武燕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类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多发于50 岁以上的患者,根据阻塞的部位,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2015年,全球30~89 岁人群中CRVO 和BRVO 的患病率分别是0.13%和0.64%,相当于467 万人和2338 万人[1]。我国近5 年BRVO 增长趋势较CRVO 更明显[2]。RVO 继发黄斑水肿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成为眼科研究热点。在治疗方法上主要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糖皮质激素、眼底激光治疗等,但治疗后水肿复发成为治疗难点。视网膜静脉阻塞即络损暴盲属于中医络病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中医眼科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单纯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目前是存在争议的。基于络脉学说应用通络法治疗该病,现将近年来治疗的上述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 年3 月—2020 年1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收治确诊为BRVO黄斑水肿的病例73 例(73 只眼)。年龄最小47 岁,最大76 岁,均值60±11 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6个月,平均病程6 个月;男32 例(32 只眼),女41 例(41 只眼)。分为4组:(1)中药1组,共24 例(24 只眼),给予单纯中医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2)中药2组,共18 例(18 只眼),给予单纯中医补虚通络法治疗;(3)联合1组,共17 例(17 只眼),在中医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 次;(4)联合2组,共14 例(14 只眼),在中医补虚通络法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1 次。补虚通络法和理气活血通络法2组在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视力、眼压及入组前抗VEGF 治疗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BRVO 诊断标准[3](1)主要症状及体征,视力不同程度下降或眼前遮挡,单眼发病;(2)眼底检查,1 个象限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沿病变静脉区有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等,可伴有视乳头水肿充血、边缘模糊;(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静脉充盈时间延迟,病变区荧光渗漏,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出血遮蔽,可出现少量或无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黄斑水肿诊断标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显示视网膜中央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280 μm。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1)症状:视力减退程度轻,视网膜出血少,呈点、片状,没有或偶见棉团状渗出,分支阻塞常发生在动静脉交叉处,有与阻塞部位相应的视野改变。累及黄斑时,视力减退。(2)气滞血瘀证:视力骤降未复,或云雾移睛,有团块状红色混浊,或视网膜出血日久虽减未消。舌暗,苔薄,脉弦。(3)阴虚火旺证:病程已久,视力未复,视网膜出血色暗红,伴五心烦热,口干饮不多。舌红,苔薄,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

(1)经OCT 证实的存在黄斑水肿的BRVO 的病例。(2)年龄18~80 岁。(3)黄斑OCT 及视力资料齐全者。

1.4 排除标准

(1)入组前1 个月内进行视网膜光凝、抗VEGF药或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者;(2)合并眼部其他严重疾病,如青光眼急性发作、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等疾病;(3)合并全身严重疾病者,如心力衰竭、脑梗死等;(4)治疗过程中未服用中药者或中途停止中医治疗者。(5)观察指标不完善者。

1.5 治疗方法

中药1组: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 g、红花6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怀牛膝15 g、柴胡10 g、枳壳10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水蛭3 g。若水湿明显,予茯苓10 g、猪苓10 g 等加减;若痰浊盛者,予陈皮10 g、半夏6 g 等加减。每日1 剂,每剂200 ml。疗程为1 个月。

中药2组: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0 g、山茱萸10 g、炒山药10 g、泽泻10 g、茯苓10 g、丹皮10 g、赤芍10 g、知母10 g、石斛10 g,桂枝10 g、水蛭3 g。加减同上。每日1 剂,每剂200 ml。疗程为1 个月。

以上中药饮片及煎煮均由北京中医医院药剂科提供。

联合1组和联合2组是分别在中药1组、中药2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VEGF 药物治疗1 次,即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0.05 ml。玻璃体腔内抗VEGF 药物注药指征: 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CRT≥300 μm。

1.6 观察指标

以下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 d 和30 d时观察。

1.6.1 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采用普通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均由眼科同一验光师进行验配,记录BCVA 结果,统计时用LogMAR 转换。

1.6.2 视网膜中央厚度(CRT)、视网膜旁中心凹厚度(para-foveathickness,PFT) 应用蔡司ETDRS 厚度图进行数据采集,该黄斑分区图分为半径500 μm的中心区即CRT、内环区(宽度为1 mm 环形区)即旁中心凹区,和外环区(宽度为3 mm 环形区),外环区此次研究未统计[5]。

1.7 疗效标准

参考欧洲视网膜疾病学会RVO 临床指南[6],临床疗效分为,(1)治愈:CRT 正常范围内。视力正常,或恢复至发病前视力,眼底出血基本吸收,OCT 血管成像各项指标正常。(2) 显效:CRT 较初诊时减少≥50%,视力或矫正视力增加20 个字母或以上,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1/2~2/3),OCT 血管成像各项指标明显改善。(3)有效:CRT 较初诊时减少<50%,且≥10%,视力或矫正视力增加10 个字母或以上,眼底出血部分吸收(1/3~1/2),OCT 血管成像各项指标有所改善。(4)无效:CRT 维持原状或继续加重,视力无变化或减退,视网膜出血未吸收或增多,OCT血管成像各项指标较前变差,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CVA 的变化

治疗后10 d:联合1组和联合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t联合1组=3.824,P=0.001;t联合2组=3.228,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组和中药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组与联合1组,中药2组与联合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治疗后30 d:联合1组和联合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t联合1组=6.129,P=0.000;t联合2组=4.50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组和中药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 与联合1组,中药2 与联合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4组治疗前后BCVA 变化()

表1 4组治疗前后BCVA 变化()

注:* 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 视网膜中央厚度(CRT)变化

治疗后10 d:中药1组和中药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和联合2组均比治疗前减少,t联合1组=5.002,t联合2组=4.779,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1组低于中药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22);联合2组低于中药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06)。

治疗后30 d:中药1组和中药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和联合2组,均比治疗前减少,t联合1组=4.998,P=0.000;t联合2组=4.40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1组低于中药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P=0.012);联合2组低于中药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12)(表2)。

2.3 视网膜旁中心凹厚度(PFT)变化

治疗后10 d: 中药1组和中药2组与比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和联合2组均比治疗前减少,t联合1组=4.233,P=0.001;t联合2组=2.477,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与中药1组比较,联合2组与中药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治疗后30 d: 中药1组和中药2组均比治疗前减少(t中药1组=2.393,P=0.025;t中药2组=2.392,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和联合2组均比治疗前减少,t联合1组=6.509,P=0.000;t联合2组=2.702,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1组与中药1组比较,联合2组与中药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临床疗效

中药1组与联合1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9,P=0.033);中药2组与联合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42);但中药1组与中药2组间比较,联合1组与联合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络损暴盲病位在络脉,属络病范畴。《灵枢·脉度》[7]:“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眼底视网膜的血管在结构上也存在着由大到小,逐级细化的结构特点。在功能上,《灵枢·痈疽》[7]曰:“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络脉具有满溢灌注、渗布气血于全身的生理功能。可见络脉与视网膜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用络脉理论来阐释络损暴盲。雷燕等[8]认为络病的病机大要可以四字赅之,即“滞、虚、毒、伤”,即络脉结滞、络脉空虚、络毒蕴结、络脉损伤,然而“瘀阻”却是它们的共同病机。庄曾渊等[9]认为脉络瘀阻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病机。亢泽峰等[10]认为目络失荣是瞳神络病产生的基础,提出“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李金全等[11]认为该病应从“虚和实” 两个方面进行辨证,虚证多表现为“气虚”“阴虚”,实证多表现为“气滞”“痰瘀”“血瘀”。查阅文献[12-14],发现RVO 中气滞血瘀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基于络脉学说,从络脉结滞和络脉空虚两方面进行资料总结,将气滞血瘀证归属于络脉结滞,肝肾阴虚证归属于络脉空虚。

表2 4组治疗前后CRT、PFT 变化()

表2 4组治疗前后CRT、PFT 变化()

注:* 同组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中药1组与联合1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 中药2组与联合2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

表3 4组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眼只数(%)]

在治疗原则上,亢泽峰[10]、雷燕[8]等对于络病均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史永常[15]、白世淼[16]等认为:治络,非仅单独取效,必识脏腑经络主证,再辨络病层次立法。致瘀有各种原因,亦当审因论治。因此在治疗络损暴盲时,从肝脾肾三脏进行论治,并遵循通络法,络脉空虚治以补虚通络,络病多宜通补,以络喜流通,补而有通,刚柔得济,通补之要义也[15]。肝肾阴虚,治以补益肝肾养阴活血通络,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络脉结滞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疏利使其流畅,祛瘀血而不伤新血,行气滞而不劫营阴,开解呆钝诸郁而不害胃气[15]。如果黄斑水肿明显,伴有全身水湿较重,辅以化湿利水消肿之品,如茯苓、泽泻、猪苓、滑石等;痰浊盛者,辅以燥湿化痰之品,如陈皮、半夏、瓜蒌、胆南星之品。与此同时,根据庄曾渊等[17]对于该疾病不同病程时期应用活血药物的经验,常联合应用和血、活血与破血三类药物,使活血药物贯穿始终。常用当归、丹参、赤芍、丹皮以和血,使血脉调和,络脉通利;予川芎、红花、三七、益母草、大黄等以活血,使络脉疏通,瘀血祛而不伤新血;予水蛭、牤虫、三棱、莪术破血逐瘀,使络中瘀结或离经败血,攻而逐之。

抗VEGF 药物治疗是目前RVO 黄斑水肿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18-20],并且目前该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1-22],单纯中药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0 d、30 d,联合1组、联合2组,在CRT、PFT、BCVA 3 个观察指标上,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RT上,联合组优于单纯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中药联合抗VEGF 治疗,在改善黄斑水肿、视力方面,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理气活血通络法无论是单独或是联合抗VEGF应用,治疗后的CRT、PFT、BCVA 均略好于补虚通络法组,提示对于BRVO 黄斑水肿,理气活血通络法有优于补虚通络法的趋势。考虑该病为眼底血证,脉络瘀阻贯穿疾病的始终,而理气活血通络法更能针对病机进行治疗,因此疗效更优;或者可能是因为2组患者的中医体质不同、中医证候不同,对中医中药治疗后的反应可能较差,因此对RVO 黄斑厚度的影响有所不同。

另外,单纯中药治疗对于改善PFT 有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旁中心凹是黄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以黄斑中心直径为1 mm 的范围进行随访和评价,其不足以全面判断黄斑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因此本研究纳入黄斑旁中心凹厚度的测量,这样观察范围增大,能够较全面判断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另外,文献报道[23],术后BCVA 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旁中心凹区厚度具有明显相关性,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与视力恢复程度有关。单纯中药治疗在改善黄斑中心凹厚度方面,治疗1 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有关。综上分析,认为单纯中药通络法在改善黄斑水肿方面有效。考虑到抗VEGF 治疗后水肿的复发、药物高昂费用及反复注射增加眼内感染风险等因素[24-26],因此,对于BRVO 黄斑水肿早期或轻症病例,先考虑单纯应用中药通络治疗,必要时再行联合治疗。

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11 岁,与文献报道[27-29]一致,RVO 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老年人RVO 发生的危险因素[30-32]。年轻患者发生RVO 的危险因素与老年人不尽相同[33],因此研究中未纳入年轻患者。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纳入病例数较少,可能导致中药2组间和联合组2组间在治疗后的指标观察上,只能看到趋势,尚无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时间不够长,未能收集到更多的远期疗效资料。随着观察病例的增多,也会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数据。最后,希望基于络脉学说,应用通络法治疗RVO 黄斑水肿的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络脉黄斑通络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