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国烙画艺术传承发展

2020-09-15李哲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烙画文化自觉传承

摘 要:文章从三个意识入手对中国烙画的传承与发展展开研究:一是提高认识,站位高远,对中国烙画的传承要有责任担当意识;二是对中国烙画的传承、发展要有问题意识;三是对中国烙画艺术的传承发展要有创新意识。通过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烙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紧扣时代要求,得出中国烙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觉,应是当代烙画艺术家和热爱烙画艺术的人们所要承载的新时期、新文化的大担当。

关键词:文化自觉;烙画;传承;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設,推动了一系列新战略新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展开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新画卷,开启了当代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习近平同志围绕文化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既是一次次文化强国的社会动员,也系统展现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新成果。这一理论新成果,既确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根本目标、任务要求、路径选择,也回答了如何推进文化强国的问题,是文化强国建设总的指导思想。适应这一时代要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烙画的传承者、从业者,我们既倍感振奋又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使我们增添了历史使命感。

一、提高认识,站位高远,对中国烙画的

传承要有责任担当意识

中国烙画作为源远流长,经历了两千多年,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烙画的传承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战略高度加以认识。中国烙画艺术工作者既是文化强国义不容辞的参与者,也是建设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主动站立在时代潮头,以宽广的视角、长远的眼光,把中国烙画的传承放到民族文化复兴和参与世界文化大发展中去审视。既要在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历史中探寻大逻辑,也要立足时代制高点去把握大格局大趋势。按照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不断增进我们对中国烙画传承发展自身的规律性认识。要有时不我待的担当意识,以只争朝夕的昂扬姿态,对传承发展中国烙画事业进行整体谋划,顶层设计。核心问题,就是要把我们的烙画事业放到整个国家文化振兴的大战略中去,整体跟进,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做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领跑者,使中国烙画事业不断向文化价值链中的高端攀升,争取在价值链中占据不逊于中国画及其他有重要影响力的民间画种的应有地位。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国烙画事业的传承发展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既需要有一批既能仰望星空站位高远的引领者,也需要脚踏实地进行艰苦探索的践行者。

二、对中国烙画的传承发展要有问题意识

近年来,中国烙画艺术的传承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一批具有扎实功底的专业人才队伍,创作推出了不少具有思想高度、文化高度、艺术高度的烙画作品,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引起了一定轰动效应,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和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这无疑是值得欣喜的,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政府层面,主要表现为政策、法律法规分解不细,落实不力的问题。烙画传承政策支持还停留在文件上,需要我们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去对接,使这些政策尽快落地,把文化传承工程(包括中国烙画)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更有效,工信管理部门的组织更有力,财政支持的力度更到位。二是行业协会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地方工艺美术协会的组织作用,使我们的烙画的传承发展更有组织性,使中国烙画的研发、研培、传习、交流、展销、平台建设、媒体融合更系统,业务引领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三是传承人大都处于分散、弱小,单兵突击状态,队伍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制约了规模化传承发展,共性问题、个性问题都比较突出,需要在今后着力克服,使我们的队伍更有组织性,更富协调性。四是与媒体的融合度不高,宣介力度小,影响力还不大,需要我们进一步主动进取,争取更好地与媒体融合,尤其是与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融合,最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烙画艺术传承发展事业向更高更深的层面发展。

三、对中国烙画艺术的传承发展

要有创新意识

中华文化有一种自我革新的机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新的时代环境以及外界局势的变化,不断地调节自己。中华文化的定力、韧性和广泛吸纳的能力,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国烙画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两千多年没有中断,也是因为这种性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传承又发展的时代命题,我们或多或少还是觉得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很多,我们除了需要有责任担当意识、自我革命的问题意识外,还要有敢闯敢试的创新意识。我们曾有过紧随时代对工具、材料、题材等大胆创新的成功探索和经验累积,而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烙画的发展进步与其他非遗类民间美术门类所犯的通病就是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这些年,我们烙画界出现了不少新人新作,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我们创新的脚步还迈得不够大。烙画即“烙”字当头,这是传承,“画”是核心,画什么、怎么画、达到什么境界才是我们应着力去研究的发展问题。烙画创作创新和其他文化样式一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一种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生产生活之中,融入国民文化消费之中,也日益成为美术创作的着力描绘主题、追求高尚、礼赞人民、放歌理想的总基调。同时,中国烙画在承扬传统,博采众长、开放互鉴,古与今、中与外、常与变上也必须要有所作为,这就是创新的思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有高原有高峰的更多好作品的号召也应成为我们烙画界的追求。因此中国烙画必须在当代重新定位,必须与时俱进。从内容方面,不断增加具有时代精神的内涵,反映当下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同时敢于去触摸重大历史的、现实的题材;从形式方面,可以增加鲜活性、多样性、完美性,增强其吸引力;从功能方面,进行更多的开发与拓展,以期更适合人们的消费需求。要创作出更多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愧于时代发展的大作、力作和优秀作品,适应市场,服务人民,真正实现烙画由描摹照搬到艺术创作、由传统工匠到艺术大师、由普通烙制到文化使者的转变,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切实把烙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文化产业。

总之,还是那句老话,烙画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是硬道理,传承与创新结合,是烙画这一古老文化的必走之路。把烙画产业做大做强,让烙画艺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把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所有问题付诸具体的实践,不断地去探索烙画传承发展的新路,中国烙画的传承发展才是有前途的,这也是我们烙画艺术家和热爱烙画艺术的人们所要承载的新时期、新文化的大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4-12.

作者简介:

李哲,工艺美术师,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烙画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南阳市烙画厂烙画创作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烙画文化自觉传承
烙画映照时代
火笔生花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张守福:潜心弘扬千年烙画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