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0-09-15闫建艾光利

科技智囊 2020年2期

闫建 艾光利

摘  要:城市智慧社区是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在社区治理视角下分析城市智慧社区技术、制度与主体三个主要要素及其联系逻辑,并总结实践过程中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技术与社区治理融合度不高、规范和标准支撑保障不足、多元主体协同度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智慧社区治理逻辑融合发展、增强智慧社区的制度性供给和促进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三个路径,以此促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智慧社区;城市社区治理;社区自治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Urban intelligent community is a new model to explore community govern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governa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main elements of urban smart community, including technology, institution and subject, and their connection logic.Then,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mart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 governance,the inadequate support of norms and standards, and the poor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At last,we propose three path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ntegrat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governance logic of urban smart community,enhancing the institutional supply of smart community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ty;community governance;community self-governance

城市智慧社區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整合社区内各类基础信息数据,旨在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促进各项社区工作手段创新,推动社区现代化发展。我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体系和总体框架,学者们更关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技术应用研究,如钱坤构建“制度—技术—行动者”分析体系,讨论社区治理技术的应用维度[1];何继新等学者则从基本特质、标靶方向和推进路径等方面,研究了社区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治理(何继新、何海清,2019)[2];张锋则从社区治理精细化的维度讨论了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精准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3]。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应用和智慧服务等具体领域,对城市智慧社区整体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论证仍可进一步整合和升华。因此,以下将从城市智慧社区的主体、制度和技术三个要素维度进行系统论证。

一、城市智慧社区治理的要素及其逻辑分析

从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角度看,制度、技术和主体是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相互作用的三个要素,其中,城市智慧社区与普通社区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变量即技术,技术是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动力和前提;制度提供了规范标准,城市智慧社区的治理主体在技术的影响下还能促进制度的变革;技术引入社区促成了社区治理体系的变革,社区治理各个主体成为技术影响下的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能够创新技术的应用方式。

(一)技术:城市智慧社区的客观条件与创新动力

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城市智慧社区治理的理念、组织、制度和工具等的创新,是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前提。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社区治理理念向着平等和互惠的集体行动价值发展,同时促进了社区治理的运营机制协同化、社区服务精准化、治理网络扁平化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城市智慧社区技术应用主要包括打造支撑平台,将多途径多系统的信息融合汇聚成一个中枢;发展智能基础设施,如感知层的监测终端、传感设备等,网络层的宽带网络、无线网络等,以及设施层的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智能绿色建筑、智能家庭等。

(二)制度:城市智慧社区的保障条件和决策产出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基础上,制度为城市智慧社区治理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规范的同时,吸纳技术带来的新观念、新工具,提升社区治理过程中决策的科学性。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是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规范依据,如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互联网+电子政务”、新型智慧城市等重要指示和提法,均是引导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的政策外部条件,制度具有规范城市智慧社区技术应用发展方向和为技术引入提供制度支撑的作用。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了社区治理效率的同时降低治理成本,促成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工作和组织网络等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社区各个治理主体,尤其是普通居民参与的提升,依托信息平台、数据库、场景应用、智能终端等技术设施,促成了更普遍的协同参与,为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决策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流渠道和客观的信息基础。

(三)主体:城市智慧社区的行动者和成果享有者

主体是城市智慧社区治理直接的行动者,影响着现代技术在城市智慧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发展和制度变革,同时,发展成果由参与治理过程的主体共同享有。简·E·芳汀等构建了技术、制度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其执行技术分析框架中,行动者是对技术进行感知和应用,是进行治理过程中实际决策的能动转换主体[4]。治理主体是贯穿治理全过程,进行问题识别、协商互动、决策与执行的行动者,将技术与制度在城市智慧社区治理过程中进行成果转换。同时,民生是城市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导向,技术与制度的发展更加注重对社区居民诉求的体现。城市智慧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的新方案,在有效的治理参与中提升主体参与的能动性、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三要素框架下的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困境分析

城市智慧社区取得了治理理念更新、治理工具创新、制度革新和多元主体培育等多个方面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社区治理融合度较低、小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支撑不足、主体间互动仍需更加平等和协同等问题。

(一)城市智慧社区中技术与治理融合度不高

一方面,城市智慧社区治理中技术本身建设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应用技术带来的创新与变革层次不深。城市智慧社区治理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不同的运营商户提供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搭建统筹程度较低。城市智慧社区在建设实践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5],且在具体引入哪些技术和应用方面未达成共识,导致城市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技术成本过高,更多追求智能应用和智慧系统的创新,相对地忽略了社区治理的效益比例。同时,技术在城市智慧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更多停留在引进层面,城市智慧社区治理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深层次的社区治理领域的内容丰富、机制创新、成果普惠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融合,以问题和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升技术与制度、主体等城市智慧社区治理要素的协同程度。

(二)城市智慧社区中规范与标准支撑性不足

虽然国家层面的系列政策规章规定了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基本原则和整体框架,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就明确指出要增强社区信息化能力、依托“互联网+政务”促进综合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创新新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但是社区层面具体的建设标准、建设方案和验收评价体系等更加具有操作指导性的规范和标准仍较缺乏。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以及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障,导致在城市智慧社区的治理过程中,与治理相关联的业务和数据难以实现共享,甚至在执行过程中不得不降低相关标准。

(三)城市智慧社区中多元主体之间协同不畅

城市智慧社区中的各个治理主体间的关系从双边发展为多边关系,如服务供给者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发展为精准识别和匹配,社区内各类市场企业主体从竞争关系发展为竞争与合作关系,政府与社区、企业等关系则向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因此,城市智慧社区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是重要的趋势。但是,在城市智慧社区中多元主体间的参与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政府“一肩挑”的问题,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投入大量人、财、物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建设,并未形成政府、服务运营商等市场主体共同合作,相互协同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同时,社区居民在城市智慧社区治理过程中更多作为服务体验者和评价反馈者的角色,在技术引进和应用方面的能动性选择和参与治理程度不高,导致引进技术不能真正解决民生痛点和堵点问题,难以激发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

三、治理视角下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城市智慧社区治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社区治理过程中技术、制度与主体的融合发展,完善社区工作机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最终增强社区现代治理能力。针对城市智慧社区在治理过程和建设实践中技术融合度不高、制度性供给缺失以及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提出将技术与社区治理逻辑融合发展,增强标准和法律支撑,提升主体积极性等路径,最终提升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品质。

(一)加强城市智慧社区的治理逻辑

城市智慧社区在技术层面直接体现为社区的信息化建设,且与政府改革息息相关,主要手段是将电子政务下沉到社区,呈现自上而下推动发展的过程。随着社区建设愈加突出民生导向,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区工作内容愈加呈现非技术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单纯的技术引进造成技术成本与治理效益失衡,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智慧社区技术与治理逻辑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技术是城市智慧社区发展的支撑,治理是城市智慧社区发展的逻辑,要将更好地实现社区层面的法治、有效管理、过程透明和责任分配等善治要素作为技术引进的决策逻辑;将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培育主体能动性作为技术适用的管理原则,将提升社区治理效益作为技术评估的结果导向。另一方面,在治理逻辑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自身的完善和优化,培养数据共享意识,破除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和应用促成城市智慧社区治理的善治目标。

(二)巩固城市智慧社区的制度支撑

制度作为技术引进和主体行动直接的规范与支撑条件,应为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方向引导、标准明确、评估验收等各方面的标准与针对性指导。基于社区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基本功能,将数字政府、电子政务与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统筹考虑,面向社区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引入现代科学技术这一变量构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架构。首先应加强政府内部协同,打造整体性政府;同时,在社区层面通过城市智慧社区先行先试治理实践等总结先进经验,拓展政府、高校等跨领域专家合作等途径,重点建立起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基础信息和数据库管理标准规范,制定城市智慧社区运营管理办法等制度体系;注重增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落实相关制度规定的权责分配,坚持问题导向,保证过程公开透明,构建起城市智慧社区治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全过程、多层次的制度体系。

(三)促进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

多元主体作为城市智慧社区的行动者和享有者,是实现技术应用和制度变革的重要环节,城市智慧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通过利益联系、优势互补、协商合作促进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有效参与是实现合作的重要基础。就政府和社区范围内市场主体关系来看,城市智慧社区建设要转变政府财政投资式的发展模式,加强服务运营商等市场主体的发展能动性和社会责任感,将技术与社会发展目的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与市场主体共同的行動目标。除了政府和市场,社区居民作为城市智慧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普通行动者,是多元主体中信息数据的重要来源和实践支撑。通过加强宣传的文化渲染、技术科普的创新引导、丰富活动的兴趣刺激,以及依托基层党组织和社区自组织的发展,促进社区居民的有效参,实现居民的组织归属,在观念上培育社区居民的科学知识,在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钱坤.社区治理中的智慧技术应用:理论建构与实践分析[J/OL].当代经济管理,2020(4):1-11[2020-05-05].http//fgfy208e51c2dd88406685526280e50de659h5nnb0c5c9cpn669f.fbby.oca.swupl.edu.cn/kcms/detail/13.1356.F.20191118.1206.004.html.

[2]何继新,何海清.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治理:基本特质、标靶方向和推进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9(4):100-109.

[3]张锋.以智能化助推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研究——基于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9(3):6-9.

[4]简·E·芳汀,邵国松.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9.

[5]殷瑞雪.浅析当前城市智慧社区的技术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