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蚂蚁效应”看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双重效果分析
2020-09-12牛华
牛华
摘要:“蚂蚁效应”生动的展现出了群体的力量,其能够有效地帮助蚂蚁构建梦想的居所,也能够在无形之中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信息时代到来,群体传播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和蚂蚁效应存在着一些相同点,所造成的社会效应也是优劣并存。为此,必须要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尽可能的降低传播出现风险的概率,使正能量得到传播。
关键词:蚂蚁效应;互联网;群体传播;双重效果
一群蚂蚁居住在一棵大树之下,每天只吃一点点的树皮,时间久了之后一场非常细微的风,竟然吹倒了一棵树。上文较为形象的描述了蚂蚁效应的作用。从人类发展的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在互联网中的群体传播和蚂蚁效应存在着一些相同之处。最明显的特征是,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不可控的,在众多人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很可能造成一些无法想象的后果。这一情况的出现,虽然使人们进行信息传播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也因为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无法获取信息的来源,导致风险非常的大,为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控制,降低传播的风险,使其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一、信息的真假难以辨别
蚂蚁在外出搜寻食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食物,会运用信息素进行传递,其它的蚂蚁可以将信息素作为线索进行搜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蚁群重视的是信息素,而不是究竟是哪一个蚂蚁进行的传播[1]。新时代下,信息传播和其有着相同之处。在出现一些重大新闻的过程中,群众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但是却并没有关注信息究竟来源于何处。再加上互联网传播是匿名的,导致传统媒介的权威性受到影响,人们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这一情况下,更多人加入到信息传播之中,展现了群体传播的优势,为人们自由言论、表现自我、获得认同感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这虽然丰富了信息,也导致大量无用信息的出现。一些谣言甚至是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比如说,各种在世的名人突然去世、2012世界末日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信息可以匿名传播,信息来源很难确定,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大部分群众即使无法确保信息的真假,也会进行转发,甚至在转发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无法确保真实性,但是这种以防万一的心态也增加了群体传播可能出现风险的概率。
二、存在着某一种固定的模式
蚂蚁的行为看似随意,但是根据相关生物学家的分析发现,其有着明确的组织和模式,具有自身的职责。群体传播和其也有着相似之处。网民对于信息进行的传播看起来并没有管理者,但是随着更多人加入到群体之中,会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地位,并根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应该开展的工作。这一固定的模式,虽然看起来毫无规章制度,但是却始终立足于某个利益或者价值观念,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之所会聚集于群体,主要是由于一些相同的看法或者是拥有的某一项群体。虽然没有人要进行管理,但是却有着自由、公正的发言权力,这从某种角度而言,增强了个体对于信息传播的欲望,希望能够通过信息传播来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者是获得某种利益[2]。
在进行群体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很容易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这是导致信息出现异常无法控制的关键因素。从这一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群体传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所宣传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为营造一个适宜的社会氛围提供支持。如果宣传的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反,会导致更多的不良情绪出现,严重时会对于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三、反思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发现部分机构为了获得更多非法收入,借用群体传播了一些虚假信息。部分谣言因为能够符合相关用户的心理需求,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为快速的传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不法分子就在这时宣传一些虚假消息,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说,造谣雷锋,导致雷锋同志的形象受到损害。从这一点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群体传播的门槛非常低并且能够匿名的对于信息进行发布,风险非常高。除此之外,部分极端群体也导致社会舆论的公平、准确性受到冲击。部分群众将自己的私欲宣称为群众的利益,这很容易带动群众的情绪,再加上人们法不责众的观念,为了进行迎合或者取得认同在网络上的发言更加犀利。这就导致更多人走向极端。比如说,在对于贫富差距、反腐工作、伦常等相关问题进行舆论调查时,可以发现大部分群众的言论、观点是大体相同的,是对于人们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客观的看法[3]。从某种角度来进行分析,网络群体的极端反应是对于社会问题的表达,对于这些言论进行分析,能够使社会利益被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为政府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支持,但是,不容忽略的是网络群体极端化是对于社会公共空间的损害,并不利于人们的理性探讨,必须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引导控制。
四、总结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蚂蚁效应和群体传播的相似点较多,在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这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认识到其优缺点。当信息制度进一步完善,谣言出现的概率大幅度降低时,人们在网络上进行的群体传播会更加的有序、弘扬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泽玮,张莉.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趣缘群体传播现象探究——以轻博客网易LOFTER为例[J].视听,2019(03):164-166.
[2]隋岩,谈和.网络群体传播背景下的信息扩散——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定性比较分析(QCA)[J].新闻大学,2020(05):1-17+125.
[3]唐忠敏.召唤、整合与摧毁:群体传播时代网络叙述的副文本[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