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应拥有“多镜”视角

2020-09-12徐海燕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视角全面发展教育

徐海燕

摘要:教育需要拥有“多镜”视角,充分发挥“平面镜”“放大镜”“显微镜”“凸透镜”“望远镜”“后视镜”“哈哈镜”等“镜面”效应,教会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多镜”视角;全面发展

“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人的生长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生长,教育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学生是独立的、具有个性与差异的发展中的人。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基于此,教育需要拥有“多镜”视角,充分发挥“平面镜”“放大镜”“凸透镜”等“镜面”效应,教会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最终获得全面发展,精彩一生!

一、教育需要“平面镜”,照鉴本真方能始于天然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镜子以它本质的真告诉我们衣冠是否整齐、穿着是否合适、容颜是否精神……镜中的形象真实,没有半点虚假,而我们则根据镜中形象不断调整、修饰自己,使生活中的本人趋于完美。

细细想来,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拥有这样一面镜子。当我们用这样的“平面镜”用心观察孩子时,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明显差异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自身的智能发展水平不同,其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气质个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当我们照见了一个个完全真实的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孩子,坦然接受他们的原貌后,我们就能尽早发觉每个孩子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发展机会、学习条件并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即因材施教,使教育始于天然。

二、教育需要“放大镜”,不遗寸长方能注入动力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更要会用无私的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无数案例表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为表象所迷惑,甚至会为“成绩压倒一切”的极端教育观念所左右,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诸多的“缺点”,甚至我们常常会不假思索、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心灵脆弱的孩子狂轰濫炸,以至于孩子与我们之间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对我们的仇视越来越深。看到孩子一双双冷漠的眼神,一桩桩因极端仇视而引发的悲剧,一个个悲观厌世离去的鲜活生命,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们的教育病了吗?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冰心老人曾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时刻刻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欣赏、关爱,让学生有存在的价值感和成功感,并将“成功”不断作为“自我奖励”来强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在“成功—自励—自信”的良性循环中幸福成长。

三、教育需要“显微镜”,穷理尽微方能触及未知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千百万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事物的内部构造。它的发展更是不断改变着人们看世界的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想想我们的教育,何尝不需要这样一副“显微镜”?面对经常迟到、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或情绪低落、孤僻冷漠等行为异常的孩子时,我们能否正视,并把这些关乎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放在“显微镜”下,用研究者的理性,从点到线、到面深挖“病根”,把问题找实挖深,对症下药,让学生因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悉心呵护而阳光自信成长?面对多年不变的学科教材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还要日复一日地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除了思考“孩子应该学习些什么、他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能否把“为更好适应未来生活,除教材知识外,我们还应让学生知道些什么、怎样才能将这类知识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融入我们的课程学习之中”等一系列事关学生必备品格与能力培养的问题一并放在“显微镜”下,深入地研究,寻找合理策略,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对“已知”知识的“熟悉、了解”层面,而应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满心欢喜地走入“显微镜”下更多的未知世界,打开更多“尚未打开的知识魔盒”,探寻更多的学科奥秘。

四、教育需要“凸透镜”,聚焦天赋方能点燃激情

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九种主要智能,而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个方面智能特别突出。每个孩子天生的禀赋不同,要求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性,让孩子自然地生长。这正如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著作《你就是世界》中所提出的观点:“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擅长、最热爱做的事。”由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孩子发现自我,通过发现自我去实现自我。

反观我们的教学现实,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现象仍然存在。相同的教材学习内容、教学进度,统一的班级授课方式,不分层次、单纯以抄写、演练、记忆为主的作业设计和单一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一步步抹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天性,扑灭了孩子的探究热情,甚至是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经历着沉重学业负担所带来的失败打击,无自尊地、卑微地成长着……

我们需要在忙碌的教育生活中停下来思考。虽然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素质教育,指出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仍存在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问题。我们能否将美国的天赋教育理念植入我们的教育思考中,用完备的教育方案,深入观察、了解、识别天赋特长的儿童,给他们提供恰当的、适宜的教育条件?犹如“凸透镜”可以使万千条阳光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创新的智慧光芒也只有在聚焦效应之下,才能形成突破性的能量,也只有如此,孩子的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变为现实。

五、教育需要“望远镜”,引重致远方能通达智慧

一直以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一个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创生”、具有自我生长空间的学习环境。我们也尝试着规划并实施一些既关注“人人”,也关注“不同的人”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学习方式的变革,但在现实的“中考”“高考”指挥棒下,我们所做的很多改变似乎还是在围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做文章,我们的教育重点依然在于教授已知的知识、已经验证过的事实和已经确立的法则。而当今世界变化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日渐发达的沟通技术和交通系统将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若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我们孩子的学习生活、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父辈还十分相似时,可想而知,我们教育出的孩子该如何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未来世界?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说,仅仅堆砌并让学生通过大量训练掌握教科书中的信息的教育定位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怎样的学习内容才更有价值,怎样的学习和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未来生活中做好准备。

我们需要给教育装上“望远镜”,将教育的视野拓展到更宽阔的领域,将教育目标指向远方、更远方,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我们应依据学生的天赋设计出多样化的、更为大胆的教育任务,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如何设计“有生命力的问题”,让所学知识蒙上一层层神奇的色彩,去吸引学生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去探究、去发现?关注知识获得的同时,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孩子更高层次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构建学习共同体才更有利于提升孩子交流的有效性,在融洽相处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只有具备“望远镜”视野的教育工作者,才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创新变革的能力,也只有在这样的有远见卓识的规划中,孩子们才能在广阔的世界里、丰富的体验中、美德的滋养下获得内心的充盈和不可限量的未来。而此时的我们,也正走在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培养“智慧者”的教育终极目标之路上。

六、教育需要“后視镜”,长虑顾后方能笃定前行

汽车的后视镜可以反馈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扩大驾驶者的视野范围,对行车安全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

我们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借助“后视镜”视角,多回头看看走过的教育之路:我们有没有蹲下身来,基于儿童立场来展开我们的教育?我们有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每个孩子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学中,我们有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欣赏儿童,了解儿童的兴趣点、障碍点,呵护儿童的天性,把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我们是不是还在做着知识的教授者?我们有没有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习兴趣、启发智慧、增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是否还记得“教育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的教育目的?

面对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真的需要不断审视来时的路,不断追问“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成绩大于一切”已使我们的教育近乎畸形。总结过往,我们又该怎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育人观又该发生怎样的变化?非常时期的网络教学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又该怎样设计课程才能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育有崭新的民族精神和国民人格的公民,进而引领学生过一种安全、理智、负责任、有热情、有追求、有爱心和有创意的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那么简单,从“后视镜”视角,不断查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才能更有把握地向着目标笃定前行。如若只顾埋头赶路,教育将会错失整个星空。

七、教育需要“哈哈镜”,自得其乐方能乐观向上

哈哈镜是游乐场及商场常见的娱乐设施,凹凸不平的镜面映照出人像及物体的扭曲面貌,令人发笑。教育的快乐如若有照哈哈镜时的那种幽默滑稽,带给学生的一定是一份轻松愉悦的成长体验。试想一下,拥有“哈哈镜”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会是怎样的?

我们不再苛求学生的坐姿长时间保持身板挺直,小手背后或放端,姿态万千中,他们凝神静思、争相表达、质疑辩论的状态才是最美的。

我们不再追求完美演绎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困惑问题、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独具个性的见解成了新的目光聚集的焦点。

我们不再以整齐划一的学科标准要求学生,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找寻孩子的差异,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挥特长,即使是自己最薄弱的领域,也能乐观自信地成长。

是的,就如一个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音乐课堂上无论如何努力唱出的仍然是跑调的旋律,但他迎来的依然是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而不是讥讽嘲笑,这个孩子就会感受到“哈哈镜”般的幽默。在活动中,让每个弱势孩子都能有尊严地自信参与、自得其乐,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而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无疑是教育送出的最好礼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时要在内心追问:“教育是为了谁?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从“多镜”视角,对孩子的行为抱以宽容对待,用积极的态度来影响孩子,我们就能给予孩子更多生命成长的力量,我们的孩子也就能在我们的引导与精心陪伴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吴延甲)

猜你喜欢

视角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