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中加入瑶族蜡染艺术课程的可行性探讨
2020-09-12王亚楠
摘 要:广西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入侵,导致瑶族蜡染艺术面临着传承困难等种种窘境。在国家推行“非遗文化进课堂”的政策大背景下,如何使瑶族蜡染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是探讨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活态传承新路径的方法。
关键词:美术课堂;瑶族蜡染;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批准文号:广艺政法[2019]51号、项目编号:YCSW2019203)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广西艺术学院王亚楠。
一、提炼并简化瑶族蜡染的技术步骤
制作瑶族蜡染之前,首先要进行染料的制作,染料制作周期长,且染料可重复性使用。
(一)制作蓝靛
寻找植物蓼蓝,将其清洗干净后放入大缸中,在学校可将缸换为桶。注入清水使其全部浸泡在水里。水量最好达到淹没缸中植物并超出其上方5~10厘米。
再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然后均匀搅拌,使其完全融合,形成蓝靛泥。
在蓝靛泥中加入白酒及碱粉发酵(或存放7~14天自然发酵)制成可以染色的染液。
(二)制作蜡片
可在干净的白色棉布上用铅笔勾画图案草稿。
取用加热熔化的枫脂蜡液,再将棉布展平,铺在台面上,用竹制蜡刀蘸取蜡液点涂图案。须注意是以点蜡的方式上蜡。
蜡片制作完毕,将其置放通风阴暗处使蜡液完全干透。
(三)染色
完全干透的蜡片准备好后,将其均匀地放入蓝靛染缸中,浸泡30~40分钟。
将浸泡后的蜡片捞出来,晾在阴凉通风处,晾晒到快干的程度。
再将其均匀放入染缸中二次浸泡,一般需要三次浸泡,颜色更佳。
(四)脱蜡
晾晒快干之后,放入滚水中煮蜡,进行褪蜡。也可用草木灰搓蜡,但这种方式较累,且花费时间太多。
(五)清洗晾晒
将脱好蜡的成品放入冷水中进行清洗,洗掉刚才煮蜡后剩余的残蜡及染色后的表面浮色,放在阴凉通风处晾晒至干。
二、开展该课程的有利基础条件
(一)当地美术教师有制作蜡染艺术基础
通过前期对龙胜当地学校的调查分析,当地教师对于蜡染艺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这对于瑶族蜡染艺术融入美术课堂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蠟染艺术融入学校美术课堂中也有利于课程的实施。教师对于此类艺术熟悉,上手快,且有少部分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提起过瑶族蜡染艺术的知识,大部分学生也均对扎染、纸染等艺术有所了解,这十分有利于在美术课堂中加入蜡染艺术课程。
(二)当地师生有民族认同感基础
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不由自主就会产生自豪感与认同感。在龙胜地区学校美术课程中加入蜡染艺术课程能够更好地利用学生对于家乡及民族文化自豪骄傲的情感,培养其学习了解瑶族蜡染技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更有利于瑶族蜡染艺术的传承,使其形成良好的循环。
(三)有开展蜡染艺术教学的环境基础
龙胜境内多山,且梯田层层,制作瑶族蜡染的原料在当地均能找得到,且当地还有部分瑶族妇女懂得如何制作蜡染的技艺。学生在学习瑶族蜡染艺术时,有便利的植物原料观看、采摘途径,并且可以亲身体会原汁原味的瑶族妇女制作蜡染的过程。
三、龙胜地区蜡染艺术课程的具体操作方案
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面临着传承困难的紧迫局面,经济发展及制作价值的降低、当地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都造成了瑶族蜡染艺术的活态传承。《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①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蜡染艺术进课堂有利于龙胜地区蜡染艺术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引入校园,进而与相关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薪火相传的一条新路②。
(一)龙胜各族自治县瑶族蜡染艺术课程设置
1.选取龙胜各族自治县内基础条件较好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有人力、物力基础,能够更好地开展瑶族蜡染艺术课程。在其实施教学实践之后,可以根据实施路径及结果进行分析改革,进而辐射到当地其他学校,为学校民族美术的教育方式提供一定的启发。
2.选取学校上半学期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瑶族蜡染艺术选取的纯植物染料是当地种植的蓼蓝,蓼蓝在9月份秋收时收割,天气冷了之后才好发酵上色,故选取9到12月的上半学期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亲自观察选取制作。
3.一次完整的蜡染作品实践需要四到六个完整课时。瑶族蜡染艺术制作流程繁杂且所需时间较长,需要四到六个完整的课时。课程教授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作蜡染的原料及过程认识;第二阶段为学生合作动手制作成品;第三阶段为作品展示及评价。通过前期的知识学习、原料及步骤展示再到实践操作、课程作品评价的过程,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掌握瑶族蜡染艺术。
(二)课程实施阶段注意事项
1.应有良好的教师基础。当地学校内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师均掌握了制作瑶族蜡染技艺,前期需要组织教师向当地掌握此技艺的传承人学习,不仅学习制作工艺及流程,也要学习如何选取原料等。因课程实施环节会出现课程分散且时长受限及季节选取的问题,教师应在正式上课之前做好课堂准备工作。在授课阶段,最好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当地瑶族蜡染制作地,亲自观看原料的选取、制作,这样更有利于瑶族蜡染课程的开展。
2.合理的课程时长及内容。瑶族蜡染艺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需时长较多,课程不连贯会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教师应密切注意课程时长及每个课时的课程内容设置。可以将每个阶段的课程内容详细安排,在每个课时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加强知识巩固,亦可将认识原料等阶段放在外出采风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料等知识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完备的课程实施过程及安全保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有外出采风、动手实践的阶段,学习应密切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外出采风时,学校应主动组织活动,做好相应的活动策划及应急准备,提前培训教师的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在动手实践阶段,因上蜡时应保持熔蜡是流动状态,故教师在熔蜡、分蜡时应密切注意学生安全使用问题;染色、脱蜡阶段也应在教师指导过程中进行。建议学校在进行瑶族蜡染课程实施时,可以每班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主要负责教授环节,另一名主要负责实施过程中师生安全问题。
四、附录: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合作能力。第二,让学生热爱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优秀的地区文化。第三,培养学生通力合作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
【教学内容】认识制作蜡染的原材料,合作动手制作成品、各组展示并评价作品。
【教学对象】龙胜地区学校学生。
【教学分析】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最初的制作用途均以制作服饰或其他装饰品为主。古时染布技术有限,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些少数民族就利用蜡染的方式,制作出图案清晰完整的蜡染制品,用这样的制品来制作衣服等,替代了染布技术不好的单色布,丰富了妇女服饰。龙胜地区瑶族蜡染艺术是瑶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当地民众多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充满了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难点】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展示与讲解,启发学生结合教师所讲模仿其制作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使其感受到蜡染艺术的魅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白色棉布、蜡液、蜡刀(可用木棒替代)、染料、清水。
【教学过程】第一,新课导入:课前可以在教师大屏幕上展示瑶族妇女制作蜡染艺术的视频与精美的蜡染艺术成品。让学生走进教室就被屏幕中精美的蜡染艺术作品所吸引。
第二,新课教学:首先,制作蜡染的原料及过程认识。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蜡染所需原料,使学生对制作染料的原料有简单的了解。重点是对瑶族蜡染染料制作流程的了解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欣赏认识-观察了解-分析评议-尝试感受等形式来分层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根据提炼简化的制作步骤进行展示,并向学生讲解步骤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制作流程有简单的了解。其次,合作动手制作成品。学生可采取小组的形式,对教师所展示的过程进行模仿实践。教师应注意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注意点蜡时蜡液的温度及浸染时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可组织全部学生将染色后的蜡片交予教师统一脱蜡,并将脱蜡成功的蜡片统一晾晒。再次,各组展示并评价作品。各组同学将制作完成的成品在教室内展示,并由教师做评价。课程评价应包含作品评价、学生评价及教师评价。展示环节应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予以展示。
第三,教学建议:应提醒学生保存好每次课所做作品,并布置课前作业,以便使学生增强记忆。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密切关注教室内学生的制作安全问题。如若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当地村民家中观看蜡染制作原料及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
②张晓华:《田野里的“阁楼”》,《河北日报》,2014年3月7日第9版。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