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薤白半夏汤在痰浊痹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11刘运龙
刘运龙
(柘城县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河南 商丘 4762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具有病情不易控制、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临床研究发现,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可进一步提高痰浊痹阻型UA的治疗效果[1]。痰浊痹阻型UA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痰浊痹阻,治则为泄浊健脾、化痰散结,瓜蒌薤白半夏汤综合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菇、茯苓等药物,具有宽胸散结之效。本研究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在痰浊痹阻型U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痰浊痹阻型U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男71例,女49例;年龄46~76岁,平均(60.29±4.52)岁。观察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44~75岁,平均(58.71±4.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柘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UA诊断标准[2];(2)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属于痰浊痹阻证;(3)舌苔浊腻、脉滑、胸闷如窒、纳呆便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痰多体胖。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2)心脏器质性疾病;(3)有药物过敏史;(4)肝、肾功能严重损害;(5)神经系统疾病;(6)对本研究相关药物存在禁忌。
1.3 治疗方法常规给予两组患者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制剂、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照组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由科室自制贴膏贴敷于心俞、内关、膻中、足三里穴,组分为丹参、川芎、乳香、没药,每穴1贴,每次4~6 h,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穴位贴敷方案同对照组。瓜蒌薤白半夏汤药方组成为瓜蒌10 g,胆南星10 g,半夏10 g,薤白10 g,茯苓20 g,党参20 g,竹菇20 g,陈皮15 g,石菖蒲15 g,枳实15 g,甘草6 g。随症加减,胸闷痛重者加用延胡索20 g,丹参15 g;纳呆便溏者加用山楂10 g,鸡内金10 g,猪苓10 g;倦怠乏力者加用黄芪10 g,改茯苓为10 g。每日1剂,以500 mL水浸泡1 h后煎煮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持续用药3个月。
1.4 观察指标(1)疗效:以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拟定无效(减分率<30%)、有效(减分率≥30%且<75%)、显效(减分率≥75%)3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胸闷如窒、纳呆便溏、倦怠乏力、痰多体胖评分,每项0~3分,中医证候积分总分0~12分,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3)心绞痛程度: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发作情况,SAQ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轻微。(4)血管内皮功能: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2 500 r·min-1,10 min),取上清液,于-70 ℃冰箱内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趋化因子CXC配体5(CXC chemokine ligand 5,CXCL5)水平,试剂盒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所有操作步骤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
2 结果
2.1 疗效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78例,无效15例;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72例,无效6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114/120)]高于对照组[87.50%(10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程度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A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S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AQ评分对比分)
2.3 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两组血清ET-1、CXCL5、PGI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ET-1、CXCL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GI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清ET-1、CXCL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3 讨论
痰浊痹阻型UA病情发展迅速,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事件,威胁患者生命,及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有限[4]。
中医理论认为,痰浊痹阻型UA患者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以致心脉瘀阻,治宜化痰散结、温通心阳。瓜蒌薤白半夏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具解郁散结、祛痰宽胸之效,瓜蒌薤白半夏汤方中有瓜蒌、半夏、薤白、胆南星、竹菇、陈皮、石菖蒲、枳实、茯苓、甘草等组分,主治阳微阴弦、心脉瘀阻。以瓜蒌为君药,具化痰散结之效;以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菇等药为臣药,有温通心阳、化痰清热等作用;石菖蒲、枳实、陈皮可助君药化痰散结;茯苓可利湿健脾、祛痰理气;甘草可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宽胸散结、理气化痰之效。加减治疗可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辨证论治,胸闷痛重者加用延胡索、丹参,可化瘀止痛、活血行气;纳呆便溏者加用山楂、鸡内金、猪苓,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倦怠乏力者加用黄芪,可补气升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瓜蒌、半夏、薤白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痹阻型UA效果确切。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SA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痰浊痹阻型UA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绞痛程度。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伴随UA疾病全程。其中,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后导致内皮细胞脱失,造成局部PGI2水平降低,从而活化血小板功能,加快血栓形成[6]。ET-1具有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收缩的作用,血管内皮损伤后其表达增强[7]。CXCL5具有趋化内皮细胞增殖、活化巨噬细胞的作用,可诱发血管内胆固醇堆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8]。本研究发现,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ET-1、CXCL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I2高于对照组,可见将瓜蒌薤白半夏汤用于痰浊痹阻型UA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所述,将瓜蒌薤白半夏汤用于痰浊痹阻型UA的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中医证候,减轻心绞痛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