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09-10何章斌

高考·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核心素养

何章斌

摘 要:在高中阶段,核心素养是促进课程教学实现素质革新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支柱,同时,关于化学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和支撑性,在改善化学授课理念、方法以及教学面貌等多个方面具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因此,化学教师目前需要做的是要端正对核心素养的态度,将其作为课程构建的核心理念,以此为支撑开展授课活动的系统创新。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在高中阶段的授课领域,关于化学课的核心思想内涵,以及具体的培育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前言:素质课改促进高中化学在教育领域进入全新发展时期,并针对课程常规授课提出全新的发展目标。作为教师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核心素养所具有的内涵和基础要素,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的内部结构,以及具体的教学框架进行优化。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元化的探索和实践,实现化学思维、实验能力以及学科素质的全面性建设,促进学科顺利实现以素质思想为导向的深化改革。

一、构建课堂情景,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在化学课教学具体实施期间,教师需要遵循核心素养战略思想,做好授课环境的优化处理。首先,对当前高中生在化学课范畴内所呈現的思维认知基础进行全面考量,掌握学生对待基础知识的兴趣需求。之后,以此为支撑对授课环境进行优化[1]。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合理贯彻情境法完成对授课气氛的调整,实现基础知识的有效转化。

譬如,教师在围绕“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进行课程规划与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基础化学物质,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形成准确的认知,需要转变课堂的授课形态,即通过情境创建的方式将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转化,以便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让学生在直观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物质的理解。例如,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就化工产品的品种和类型进行全面展示,让学生对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展现加强思想认知与理解。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化学工艺作业流程,以及相关的原理。比如说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原理,同时也可以将钠和氯离子的结构模型进行系统呈现,促使学生不仅在微观层面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也能够让学生在宏观层面对化学领域的发展加深理解。

二、渗透化学思想,强化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在化学课授课领域,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目标,重点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层面进行培养,并对具体的授课思想进行创新,加强化学思想的渗透。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离子反应”时,则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化学平衡的思想,就具体离子反应中所呈现的物质变化现象进行分析。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化学原电池,”让学生在针对铜片、锌片等材料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在变化规律的领悟。

三、组织合作讨论,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在化学课上,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准,强调学生化学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证据推理。并以小组合作以及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围绕具体的化学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探究[2]。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以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借助推理思维和应用技能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分析。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时,可以开放课堂环境,设置探究问题,为学生围绕具体的化学问题展开科学探究提供一定的思路支撑,也能够保证学生在课上的学习表现与规定目标相一致,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按照事先分配的学习小组,在组内就自身所学的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问题假设,提出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因素,其中包括催化剂、温度、浓度等。

四、设置探究实验,强化实验精神与创新意识

实验是化学领域重要的模块,同时也是决定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载体。在核心素养支撑下,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模块教学创新,构建探究教学体系。

例如,针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展开教学时,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项目设计,并针对具体的实验方案进行综合探讨,通过控制温度、光照、催化剂等因子,设置对照实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自主操作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规范性的科学精神。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化学课活动组织和教学实施期间,教师需要注重发掘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生活化特征[3]。充分考虑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引入具体的生活素材,或者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生活化学实践调研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对化学所具有的功能价值形成准确的认知,从而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建设。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从黑火药到酸雨”时,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对酸雨的形成机理进行思考,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就酸雨的反应机理进行假设,并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与现象分析。站在化学的角度对具体的预防措施进行自主调研和整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绿色化学观和社会责任感。

结论:依前所述,核心素养是支撑高中化学顺利实现教改深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思想,同时也是支撑教学面貌实现创新,提高整体授课效能的重要载体。因此,化学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基准就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构建,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环境、方法、实验以及载体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做好情境的创建,鼓励学生合作性的探究,同时教师也要重点关注实验模块和生活化教学的创新与拓展,让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以及深入的探究,掌握化学课活动背后所包含的基础知识要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全面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学习范围内所呈现的综合品质。

参考文献

[1]赵惠芬.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改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140-142.

[2]邹德文.高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47+151.

[3]黄经纬.论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158-159.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