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
2020-09-10李仕勇
李仕勇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在国内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语文科目教学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初中老师而言,语文科目的教学至关重要。在学生的学习中,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基础,因为语文的学习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的效率成为了老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目标;实施策略
引言:初中作为小学和高中的一个衔接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老师在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在巩固学生的基础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中考以及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然而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各门科目的教学模式都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和更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突出。想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高效化,需要老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寻找最科学的教学策略。本文将围绕着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相关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展开讨论。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个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想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做事情的目的性更强,因此老师教学的第一个目标即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高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的教学为例,如果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有着高昂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主的去阅读文章、分析文章,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最高的。其次,老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要面临的是中考以及高中学习,因此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最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也应该作为老师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语文科目的学习内容是中华五千年积累而成的,其中蕴含着很多哲理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十分有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因此,老师在开展高效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做“文化人”。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要从多方面展开
语文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科目,其中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学习。因此想要构建高效课堂,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多面性,这也就要求老师在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之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分析,从多方面展开教学,用最短的时间去实现多项内容的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不但要以让学生明确文章中朱德总司令的形象为教学目标,而且,老师可以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描写进行深刻分析,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去自己创作,描写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同学,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掌握了书本文章的内容,而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多方面的教学能够让老师利用教材的少许内容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也有效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教学观念要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手段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教学观念可以直接影响到老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当前很多老师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教学观念,然而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的语文课堂及其死板,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这样的课堂不但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也很低。想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老师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此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老师也要选择与时代最相符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故乡》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通过PPT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鲁迅先生家乡的全貌,让学生与鲁迅先生产生共鸣,一同回顾鲁迅先生“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可以讓老师的教学事半功倍,不但可以降低老师教学的难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国家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在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教学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去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芳玲.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陈思雨. 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7.
[3]付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单设计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