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策略的实施

2020-09-10张朱义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

张朱义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科技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之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新的知识,提升学生成绩,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成为有用的社会公民。可是,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学生经常性犯些错误,甚至违反了法律法规。由于这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自认为: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的行为,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种认识非常不可取的,而且也是非常危险。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对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能够提升自我的法律意识,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因此本文针对在中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就法制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寻找最优教学策略,以促进中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制教育;有效策略

中学阶段,中学生思想处于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容易被社会上各种外在的不良因素所影响。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日渐繁杂,作为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者,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任务,我们应当努力为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明确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需求,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有效的法制教育策略。

一、通过小组互助活动开展法制教育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讨论和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有效的避免个别学生被遗漏的状况出现。在新知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讨论相互之间得到启发,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讲授《法不可违》这个框题时,针对本框题学习内容,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层次设计讨论的问题,如让学生明白法律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等。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解释,合理的设计好问题,比如你对违反法律要受到处罚有哪些?,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等?问题设定好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回答,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出现,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等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讨论的契机及时引导,最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观点进行小结。整个分组讨论过程中,不断讨论问题能够有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也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身到法制知识的学习中去。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法制教育,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作为教师我们能够通过同学的小组探究活动,了解学生在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有那些,这样才能更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二、通过游戏活动开展法制教育

作为中学生,爱玩游戏是他们的共性,游戏活动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对自己学习内容有较浓的兴趣时,有极为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结合法制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游戏里,增强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效的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比如在教学《心中有法》这一框题时,在讲到社会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内容的时候,针对部分学生交通意识淡薄,对于交通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红绿灯指令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第一步可以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第二步老师带领学生做游戏。分别让三位学生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进行过马路实际情境的训练。教师配合学生将部分简易的禁令合理布置到教室中,例如左转、右转还有禁止停车等标识,使得小小的教室立即变为公园、马路还有停车场等。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最后一步就是让个别学生扮演违反交通法规的角色。例如闯红灯、酒驾等,由于自己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开展课堂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游戏体验活动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心中筑起一道法的屏障,学习并快乐成长。

三、通过问题教学开展法制教育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遵照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存在的疑问设计问题。合理的将学生的思维启发引导到他们处置问题上,用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使用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必须吃透教材,深挖教材,能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涉及的各种问题。关于问题的提出,可由老师提前预设,也可以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提出自己不懂或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筛选出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去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师需要遵照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且精细的预设好问题,最终达到学习好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的目标。

比如在开展《法律在我们身边》单元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将法律知识合理与生活相联系,可以设置诸如:“人的生命仅有一次,那么如何才能够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呢?”,“对于故意伤害他人会受到何种的惩罚呢?”“我们应该怎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自然的联系到国家的法律有那些重要性,遵守国家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进而意识到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合法利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等等。

问题教学中学生能够提出一个较好的问题比学生单纯解决问题会更为重要,让学生能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思考的过程,这样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生法律意识。教师在法制教学中积极开展问题教学方式,并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构建起良好的法治观念,为今后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打下基础。

四、通过课堂模拟法庭开展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色参與体验效果更好。我在课堂法制教育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模拟法庭活动,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课前准备模拟法庭剧本,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排练演习。让学生充当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辩护律师、法警、原告、被告等,其他学生充当旁听观众。通过“亲身、亲历”参与模拟法庭活动,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程序、过程,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努力去关注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有法律意识的好公民。

总之,当前在我国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下,中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他们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任务,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开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与交流,对课堂的设计,要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使政治课教学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努力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有效避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金宝.法制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8(26):41.

[2]白祥友.关于中学阶段强化学生法制教育的相关探讨[J].中华少年,2018(19):190.

[3]刘虹,张家鉴,范玉国.巧用契机教育促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新课程(中),2018(05):8.

[4]方泽辉.初中政治教学是道德法制教育的重要平台[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1):83-84.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有效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